白家次子长孙葬得风光。
白家老太爷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出半月,桃源便有大富人家被满门抄斩。
盗卖官卖之物,可是杀头的大罪。说是见钱眼开的这家老爷错把主意打到官卖之物上,落得黄土一捧。
那一段日子里,桃源山城出了几桩不同寻常的事。
就像是白家老太爷七十大寿上金盆洗手,将谢家下聘的车也退了回去。谢家退还了白家二小姐的十里红妆,白家抛售的祖产也是他们买下最多。
外人虽然雾里看花,谢家大少爷和白家二小姐的婚事作罢,倒是都看了出来。至于初来乍到的异邦人宋徽之刚接手蜃楼生意,却又去了义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最为桃源山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白家次子长孙出殡。
那排场,也像这里曾经纷传的桃源第一大富之家白家最后回光返照般的风光。白家二小姐披麻戴孝的,哭了一路,亲朋故旧设祭送殡的鞭炮便也放了一路。
半城都悬白,纸钱纷飞如雪。山城酒馆茶肆的说书人便也说了足足大半年光景,都是白家事。
事后想来,一桩桩一件件,仿佛都有迹可循。
却又看不清楚,说不明白。
白瑞雪的同胞兄长是和她父亲一起出的意外。白郎中也只养大了一个孩子,传到了白亭西这里,白家正可谓三代单传了。
白老太爷五岁看大,七岁看老,次孙白亭西比他爹脑子活,若论天分却是不及他堂姐白瑞雪。
祖传的能耐,她堂姐一点就透,吃亏就吃亏在女子无才便是德。世情如此,没有出门见过多少世面。
隔壁夏家是想送小女儿夏宝珊出去留洋,三年前小雪和他提过一次,白家老太爷一时出了神。
听长子说,小白想成家了。而小雪的母亲对夏家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吧。
案上烛火通明,炉中香火缭绕,白亭西跪在蒲团上,面对着祖宗牌位磕头。
缓缓起身的他,听得身侧白郎中说了句:“长大了。”
正烧着金箔元宝和纸钱的白家娘子看了过来,然后,便是白瑞雪给祖宗磕头了。
“陆起、亭西——”白家老太爷扬手招呼长子和次孙道,“过来看看。”
走出去的白瑞雪闻言又忍不住回头看一眼,香案上的那个老樟木箱子,锁头打开了。爷爷正在叫大伯和堂弟过去。
这耀目的金光,虽然可能源自香案上新涂了金漆的祖宗牌位,烛火煌煌。
走出去的白瑞雪,还在想着,自家祖宗当真留了些压箱底的宝贝么。
也怪不得女孩子会这么想,她十岁就听巷子里的人说,她家祖宗会御使群蛇寻药,所以,别的行当都被城里世代经商的人家勾结外来的挤占掉了,唯有这祖传的饭碗夺不走,砸不破。
这丰年巷才是白家真正的根,就像,白家药铺。
白郎中的独子白亭西,个子还没桌子高时,就搭着凳子站在柜台后面,沉默着,很熟练地帮他的父亲抓药。就算现在坐在白家小面馆里,也总是能闻到淡淡的药香。
蚊虫当真少来叨扰。平日里街坊也爱坐在白家小面馆里纳凉,一壶茶,说上半天。
新近的话题便是白亭西和她堂姐白瑞雪要同赴帝都城里留学,学校已经张榜。
虽说排名靠后,那也是前来道贺的街坊口中有造化的,说是祖坟冒青烟也不为过。而官派的女留学生,桃源山城这还是第一次,名额又少。
排名第四的白瑞雪不上不下,在一众留学生里本该泯然众人,却因西沙滩骨笛招蛇而为街坊津津乐道。
不少人觉得,她才是名副其实的“女榜”前三,甚至是女状元。他们说,“虽然说男女都一样,但真正的传人,纵观‘女榜’也就这一个。”
而白家“骨笛招蛇”在桃源山城也有地位。他们振振有辞,“放在‘男榜’,她都能进前五。数得出来嘛——”
言下颇为叹惋。
而隔壁的夏舒航考了“男榜”榜首,也让这里自小看到大的街坊费思量。夏家往上数八代,都是种田捕鱼,香烛行还是从他父亲开始。
半路出家的。他们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第二名可是陈启明,陈老的名头和夏掌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丰年巷真正能排进辈分里的,也就一个白家老太爷。便也有人寻了夏掌柜问:“你儿子拜了哪一位名师?”
桃源山城的留学生,沸沸扬扬的。
日报社循例派来个男记者到校做采访,也来了丰年巷,寻了街坊略谈了几句。作为搭档的白瑞雪,过来拍照,很客气地拉了围观的三姑六婆合影,自己却在相机前默默观看。
灯光一闪,再闪,男记者招呼她道:
“小雪,走了,还约了陈老他们。”
“嗯,就走。杨嗲,阿香婆,谢谢,再见。”
回头,巷子里的三姑六婆笑眯眯跟白家娘子说:“你家小雪果真是念了书的人。”
那一期的报纸后来在丰年巷各家传阅,报道妙笔生花,虽然只提了一句“丰年巷一巷三杰”,照片还是刊登的学校背景。
桃源山城这一次的留学生大合影,男生女生,意气风发的。就是人数众多,看不清人脸。
不少街坊还是眼尖地注意到,白瑞雪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了报道的编辑里;而放大镜下逐字逐句地看,白亭西也正经是桃源大学堂的助教。
白家二姑娘名动丰年巷。丰年巷一巷三杰,白家这一对人中龙凤,风头一时盖过夏家状元郎。
不少街坊咂摸着下颌,与有荣焉地说:“最近丰年巷的喜事可真不少。只说这一巷三杰,上门说亲的差点没把门槛踩破……听说谢家也来了人。”
谢家来人是为了道贺。谢家还是不想断了和白家的这门亲,这次上门,也是来结亲的。
他们家三小姐也要出去留洋吧。
白家老太爷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出半月,桃源便有大富人家被满门抄斩。
盗卖官卖之物,可是杀头的大罪。说是见钱眼开的这家老爷错把主意打到官卖之物上,落得黄土一捧。
那一段日子里,桃源山城出了几桩不同寻常的事。
就像是白家老太爷七十大寿上金盆洗手,将谢家下聘的车也退了回去。谢家退还了白家二小姐的十里红妆,白家抛售的祖产也是他们买下最多。
外人虽然雾里看花,谢家大少爷和白家二小姐的婚事作罢,倒是都看了出来。至于初来乍到的异邦人宋徽之刚接手蜃楼生意,却又去了义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最为桃源山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白家次子长孙出殡。
那排场,也像这里曾经纷传的桃源第一大富之家白家最后回光返照般的风光。白家二小姐披麻戴孝的,哭了一路,亲朋故旧设祭送殡的鞭炮便也放了一路。
半城都悬白,纸钱纷飞如雪。山城酒馆茶肆的说书人便也说了足足大半年光景,都是白家事。
事后想来,一桩桩一件件,仿佛都有迹可循。
却又看不清楚,说不明白。
白瑞雪的同胞兄长是和她父亲一起出的意外。白郎中也只养大了一个孩子,传到了白亭西这里,白家正可谓三代单传了。
白老太爷五岁看大,七岁看老,次孙白亭西比他爹脑子活,若论天分却是不及他堂姐白瑞雪。
祖传的能耐,她堂姐一点就透,吃亏就吃亏在女子无才便是德。世情如此,没有出门见过多少世面。
隔壁夏家是想送小女儿夏宝珊出去留洋,三年前小雪和他提过一次,白家老太爷一时出了神。
听长子说,小白想成家了。而小雪的母亲对夏家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吧。
案上烛火通明,炉中香火缭绕,白亭西跪在蒲团上,面对着祖宗牌位磕头。
缓缓起身的他,听得身侧白郎中说了句:“长大了。”
正烧着金箔元宝和纸钱的白家娘子看了过来,然后,便是白瑞雪给祖宗磕头了。
“陆起、亭西——”白家老太爷扬手招呼长子和次孙道,“过来看看。”
走出去的白瑞雪闻言又忍不住回头看一眼,香案上的那个老樟木箱子,锁头打开了。爷爷正在叫大伯和堂弟过去。
这耀目的金光,虽然可能源自香案上新涂了金漆的祖宗牌位,烛火煌煌。
走出去的白瑞雪,还在想着,自家祖宗当真留了些压箱底的宝贝么。
也怪不得女孩子会这么想,她十岁就听巷子里的人说,她家祖宗会御使群蛇寻药,所以,别的行当都被城里世代经商的人家勾结外来的挤占掉了,唯有这祖传的饭碗夺不走,砸不破。
这丰年巷才是白家真正的根,就像,白家药铺。
白郎中的独子白亭西,个子还没桌子高时,就搭着凳子站在柜台后面,沉默着,很熟练地帮他的父亲抓药。就算现在坐在白家小面馆里,也总是能闻到淡淡的药香。
蚊虫当真少来叨扰。平日里街坊也爱坐在白家小面馆里纳凉,一壶茶,说上半天。
新近的话题便是白亭西和她堂姐白瑞雪要同赴帝都城里留学,学校已经张榜。
虽说排名靠后,那也是前来道贺的街坊口中有造化的,说是祖坟冒青烟也不为过。而官派的女留学生,桃源山城这还是第一次,名额又少。
排名第四的白瑞雪不上不下,在一众留学生里本该泯然众人,却因西沙滩骨笛招蛇而为街坊津津乐道。
不少人觉得,她才是名副其实的“女榜”前三,甚至是女状元。他们说,“虽然说男女都一样,但真正的传人,纵观‘女榜’也就这一个。”
而白家“骨笛招蛇”在桃源山城也有地位。他们振振有辞,“放在‘男榜’,她都能进前五。数得出来嘛——”
言下颇为叹惋。
而隔壁的夏舒航考了“男榜”榜首,也让这里自小看到大的街坊费思量。夏家往上数八代,都是种田捕鱼,香烛行还是从他父亲开始。
半路出家的。他们琢磨不出个所以然来,第二名可是陈启明,陈老的名头和夏掌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丰年巷真正能排进辈分里的,也就一个白家老太爷。便也有人寻了夏掌柜问:“你儿子拜了哪一位名师?”
桃源山城的留学生,沸沸扬扬的。
日报社循例派来个男记者到校做采访,也来了丰年巷,寻了街坊略谈了几句。作为搭档的白瑞雪,过来拍照,很客气地拉了围观的三姑六婆合影,自己却在相机前默默观看。
灯光一闪,再闪,男记者招呼她道:
“小雪,走了,还约了陈老他们。”
“嗯,就走。杨嗲,阿香婆,谢谢,再见。”
回头,巷子里的三姑六婆笑眯眯跟白家娘子说:“你家小雪果真是念了书的人。”
那一期的报纸后来在丰年巷各家传阅,报道妙笔生花,虽然只提了一句“丰年巷一巷三杰”,照片还是刊登的学校背景。
桃源山城这一次的留学生大合影,男生女生,意气风发的。就是人数众多,看不清人脸。
不少街坊还是眼尖地注意到,白瑞雪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了报道的编辑里;而放大镜下逐字逐句地看,白亭西也正经是桃源大学堂的助教。
白家二姑娘名动丰年巷。丰年巷一巷三杰,白家这一对人中龙凤,风头一时盖过夏家状元郎。
不少街坊咂摸着下颌,与有荣焉地说:“最近丰年巷的喜事可真不少。只说这一巷三杰,上门说亲的差点没把门槛踩破……听说谢家也来了人。”
谢家来人是为了道贺。谢家还是不想断了和白家的这门亲,这次上门,也是来结亲的。
他们家三小姐也要出去留洋吧。
第一时间更新《雪的蝴蝶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