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士看着一旁怔怔出神的徒弟,不由得叹息一声,轻声说道:“你有什么可悲哀的,为师手中的这尾小小的鲤鱼不也活蹦乱跳欢快地很吗?来来来!仔细瞧瞧!”
道姑将老人手中的小鲤鱼再次好生打量,问道:“天下的鱼不都一样,离开了水,还能活下去?”
老人含蓄一笑,望着远方,继续说道:“怎么,梓楠草堂里的那位圣人,你信不过?你还想涉足其中,插上一手?”
年轻道姑回答道:“师父,不是徒儿看不起那位圣人。我反倒是对他敬重得很,那老儒士的通天本领我半点也不会怀疑,只不过那娃娃实在是让徒儿看着!唉!师父,您说过,他身上的气运多半不是自己的,我就是很不能理解,为何一个人的气运还能硬是分成两部分,还是内少外多。这孩子对任何修行之人来说,就是活脱脱的一条肉嫩可口的大肥鱼。师父,为何你不帮他,反倒是去给那小女孩身上牵线,保她一生无病无灾?他可是!”
道姑的话没说完,就被自己的师父出声打断:“他可是你师兄的儿子?可是千年难遇的可造之才,是善修之人?是你师兄的骨肉又如何?是天纵奇才又怎样?这么多年来,为师不曾踏出这钱源半步,那娃娃的吃喝拉撒,只要我掐手一算,都能不问而知,就连他何时何地说了何言语,我也一样了如指掌。五年来,这孩子都干了些什么,不是去河里摸虾钓鱼溪水玩闹,就是去田里摘瓜偷菜放火烧山,能有什么出息,身上的半点本事都是温梓庆逼着这孩子学的,若没了那老头,这孩子就是废柴,是刀俎鱼肉!”
年轻道姑没再说话,望着平静的河面,身体却微微颤动。
老人将手中的鲤鱼放回河中,看着这小家伙缓缓游去,才发觉自己徒儿似是有些不高兴,难免又是叹出一口浊气,说道:“走吧!走吧!为师也不打算将这尾可怜的小鲤鱼带回去了,就让它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年轻女子闻言,本就算不得好的心情顿时跌至谷底,心中的愤怒如决堤了的江河般迅涌而出,她对老人怒目相视,大声说道:“放了?这就放了,就不怕被水里的其他鱼给一口吞了?你!”
道姑终究是没能将辱骂自己师父的言辞说出口,瞥过头去,再也不看老人。
可那老人并未因徒弟对自己发火而出声斥责,只是语气平和地说道:“咱师徒二人,要是与这鱼有缘,日后定还会相见,想必那时,这小鲤鱼也就未必是当下的光景了。嗯,或许是满身鱼鳞都成了金黄,也或许就变成了一条再普通不过的鱼!你也别怪为师我亲手放送了它,就让它自个在这河里好好呆着吧!是福是祸,是死是活,与我何干呐?”
片刻,道姑好不容易才安定下心神,却又是听到远处传来悠悠小曲,内心就同清风过后的好不容易才消去波纹的湖面又被一颗突如其来的石子砸下,扬起水花,荡起阵阵涟漪。
女子转头望去,那七八个人早已坐在河边休憩,都是些十来岁的柔弱孩童,约莫是一路走来腿脚有些疲累,才会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那不怎么干净的草堆里。
姬应寒喜欢走着走着就顺手拔下路边的青草叶子,贴切地讲,对少年自己来说,这也不算是一种喜欢,反而是一种在山上玩闹久了之后养成的习惯。
他往水边的半人高的野草上撕下一片叶子,不久后便丢弃,一片又一片,直到拿到一片较为大一些的绿叶,用自己的嘴唇含住,吹起口哨。
少年可不是随意为之,吹的是自己师父教的《江南谣》,说是教,还不如说是少年自己瞎捉摸才悟出来的。
当时,自己师父就也是安详地坐在河边,嘴里就叼着块小叶子,简单地蠕动着嘴唇,滚着喉咙就吹出这首辗转悠扬的小曲,听得少年心生佩服,还不忘问老儒士:“师父,真没想到你还会吹小曲。也对,师父也一定有自己的师父!嗯,这师父的师父该称作啥?师爷吗?”
温梓庆扔掉嘴中的叶子,笑着说:“我只有一个教我读书识字的学塾先生,如果你硬是认为这位先生是我的师父,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古往今来,能被人称作师父的人,都是给弟子来传道受业的。而这曲子,名叫《江南谣》,也并不是我先生教我的!”
姬应寒继续问道:“那会是谁?”
老儒士伸出手摸了摸姬应寒的脑袋,解释道;“一个傻子,他来到东越之后,就作了这么首谱子,还和我说,该如何吹奏!”
姬应寒笑得乐呵,只是有点搞不明白,曲子虽简单通俗,却也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谱就的,若真是不开窍的愚钝之人,怎能写得出来,于是说道:“师父,你就别骗我了,到底是谁?”
“能将自己全身上下所有的盘缠都给那街边的乞丐,让人家能穿上暖和的衣裳,吃上管饱的饭食,而自己,却是身无分文,足足饿上一个月之久的人,而这样的人,你说是不是傻子?”
少年满脸错愕,这世间能有这样的人吗?就算有,又有几个呢?只见他点点头,大声说道:“傻子!真是个傻子!天大的傻子!”
其实,少年心里想的是,这人真不傻,一点也不傻,只是有点可怜!
老儒士说道:“如果你要救人,结果救了人却使自己也陷入危机,那又要谁来救你呢?如果你心怀大志,忧国忧民,欲救世间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结果自己却成了一心想要拯救之人,却已无能无力,这到底算是什么道理?”
温梓庆看了看自己徒弟,发现他皱着眉头在那里嘀嘀咕咕,竟是愤愤说道:“救人反成所救之人,白救!可笑!”
说完,老儒士仰天大笑。
当年,以韩昌陵、刘寂笙、卢蘋与熊霸南为首的众州刺史举兵谋逆,挥师进军洛阳城,屠杀得满城血流成河,逼死先皇严雍后,又有多少人在那刀光剑影与哀嚎遍野的夜晚中存活下来,侥幸逃亡的亡国流民一路南下,经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池,一走就是几千里。
而在某个连名字都可有可无的小镇街道之上,有着一位瞧上去像是书生的中年男子蹲坐在角落里,分明也是一路逃难才会沦落于此,他身前放了个小破碗,苦苦哀求路过的行人能好心给个铜板或是给口饭吃,可这街上,哪能碰得着什么热心人,全是逃难的流民百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挨挤在一起跑路,如虎在背般不能有片刻停留。
乌压压的人群如蝗虫过境,其间却有一位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他见到了路边的那位落魄老书生,就脱离了人群,走到他身前,毫不犹豫地掏出来自己身上仅有的十两银子,塞进了读书人的手中。
那中年书生这才反应过来,激动得涕泗横流,正想要趴下身子给眼前的这位恩公好好磕个响头,却被那年轻人一手扶住下弯的上身。
那中年书生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眼前人对自己微笑,如怒放的桃花,又显得那般和善,与人亲近!中年书生还来不及开口感谢,这位俊逸公子哥就已先说道:“我觉得我和你有缘,我也认为这是一段善缘!唉,我一直在做一个同样的梦,梦见我上辈子剃发为僧,做了和尚,又梦见我下辈子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读书人,哦,不,是写书人!唯独梦里没有这辈子,可我这辈子,说来好笑,说是方士,也不是。说不是方士,也是!”
中年书生听得似懂非懂,却也不敢多问。
年轻人没再多说,缓缓走远,就在这中年人认为这位恩公就此离去不再回头时,那年轻人竟转过了头来,对着中年人展颜一笑!
也许,这样的笑,是中年书生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笑了!
直到少年不再是少年,少年也长得和那人一般年纪,才知道那个傻子,他姓姬啊!
温梓庆没法教姬应寒怎么吹曲子,有些东西,这个鼎鼎大名的读书人,梓楠草堂的圣人,也真觉得没办法说清楚。
关于吹曲,这其中的技巧,也只是自己随便听了那人说了一番,到头来还是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后自然而然形成的。
少年姬应寒吹起那首小曲,声轻而情重。
也不知为何,众人都不再作声,都仔细听着这小孩的吹奏。
虽然严廷阳已经不下十次听着眼前这位白衣少年吹小曲了,以往还老是打趣说姬应寒吹得像鸭子叫,可这次,却是静静地蹲在地上不敢打扰,竖起耳朵倾听这天籁之音。
严廷阳觉得,山上寺庙里的敲钟声很好听,夜里寂静无人的庭院里的滴水声很悦耳,街道上卖炊饼的老汉的吆喝声很浑厚,可现在,他反而觉着那些都不算什么,望着远处那位滴滴泪水从两颊流过的年轻道姑姐姐,不禁也有落泪的冲动。
这其中的滋味,想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体会!
龙山之上,不起眼的小屋之外,一位精壮的中年汉子正一手猛地挥起手中的巨大铁锤往石碓盆里砸去,发出一阵石头碎裂之声,随后又是用手一抡,力道极大,双臂之上的青筋暴起,使那重达几十斤的铁锤以迅雷般的速度冲向地面上的大小青石。
要在一些外地的越窑、龙窑里,少有用人力来碎石的,多半都是牵引铁桩来舂石。
也是,这汉子身强体壮,有的是力气,才能轻而易举的将鸡蛋大小的青石寸寸砸碎。
这制瓷用的青石多半裸露在山体之外,先用明火烧上一阵使石质渐渐松裂,才能进一步捣石成泥。
汉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往屋内吆喝了一声,就见其中匆匆走出来一位年纪不大的青年,手里端了碗酒水,摆了张笑脸来到那汉子身边。
那精壮男人一把端过酒水后一饮而尽,好一个痛快可言!
那年轻人也算是这汉子的半个徒弟,虽比不上眼前之人那般力气大得惊人,却也是做事情很细致,从不马虎,才使得这名叫许桐的汉子将其留在了龙窑内,传授手艺。
随后,年轻人又进屋提了个簸箕来,将那些碎石一股脑装下,再运到窑子旁的碎石堆上,准备再一次舂石成泥。
这些,也只是制瓷流程的十之一二,往后,还要过筛弃渣,制成泥浆,虽省去了制不运料这一步,但也任需经过稠化泥浆、陈腐晾泥、揉泥踩泥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后方可进入重要的做坯环节。
汉子自顾自地在屋外碎石也不觉得累,时而会短暂地休息片刻,从屋子里头拿张小板凳坐在阴凉处看风景。
当他再次养足力气正要一手握起手中锤子再次干活时,却见自己娃娃急匆匆地朝自己跑来。许桐一看便知,定是那姬家的调皮捣蛋上山来了。
想到前些年自己在山上辛辛苦苦种的柰子树结下的柰李被这捣蛋娃娃摘得一个不剩就很是气闷,人家可是度支尚书姬远的侄子,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还要假装笑着毫不在意,口是心非地一口一个小公子你随便摘,摘完了明年再来,那明年的柰李一定比今年的要大,于是板下了脸。
气喘如牛的许鲲鹏断断续续地说道:“爹,你可别在人家面前摆你那臭架子,还有,我说了要是他能上山,你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了他,你可别露馅了!你要知道,上次宋玉慈有眼无珠,没把那姬应寒认出来,打了人家一顿,于是就被宋玉慈他爹狠狠教训了一顿,好在你儿子我聪明,早早的就跑远了,没趟这浑水!”
许桐啧啧啧个不停,嫌弃自己儿子太过于唠叨,能和她娘有的一拼,再者,自己起码也是活了三四十岁的人了,吃过的盐比许鲲鹏吃过的米还要多,哪会不知晓这其中浅显易懂的道理,于是吩咐自己儿子去屋内拿了几个青瓷碗和一大壶凉水,准备让来这山上的那帮人解解渴。
也是,一路走来,少年们就在河边休息过一次,但也怕耽误了时间,就没做过多的停留,就连那腿脚孱弱的范雨露也在姬应寒一说两说的劝导与见面时的那句,你得听我们的,就乖乖上了山。
五个小孩围坐在龙窑外的一张石桌旁,大口大口地喝着碗里的凉水,要不是今天这窑子没起火烧瓷,不然这些娃娃哪能安稳地静静坐着,不被热死了才怪。
姬应寒望了一眼一高一矮没有落座的两个侍卫,又看了看旁边一直微笑着给自己和其他人倒水的许桐,自觉无趣至极,问道:“你家那棵李子树呢?”
严廷阳早就看透这姬应寒的心思,与他心有灵犀,今天这哥俩个哪是来看什么拉坯烧瓷的呀,分明就是来抢果子吃的,论这许桐本事大,手艺好,知道了便知道了呗!能见识见识就行,不可能一门心思瞧上半天。
精壮汉子一阵心酸,想必今天的满树李子都要被这娃娃给糟蹋了,不过还好,现在才春末,那柰树上的柰李小得可怜,吃着味涩,还没到可下摘的时节,就不由得有了侥幸之心。
可还不等自己开口解释,姬应寒早已拉上了严廷阳与范雨露往小屋后头的小土坡上而去。
柰树就栽种在这黄土坡之上,周围没有其他树木,就显得很是突兀,不过这里阳光充足,土地肥沃,使得这柰树长势很好。
姬应寒探头往树丛里头瞧了半天也没找出一个能下嘴的李子,于是有些气馁,默不作声。
可一旁的严廷阳却是早已伸手摘下了一个塞进嘴里,那叫一个苦,只好将咬到一半的李子整个从嘴里吐出,这苦啊,似是从嘴里漫到了脸上,伸出黄绿色的舌苔,摆着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看得一边的范雨露捂嘴偷笑自乐。
不远处的一块大青石上,坐着那早已脱离人群的黑衣男子杨大个。
他望向西北,就见一位衣袂飘飘的年轻道士也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悄无声息。
杨大个冲那人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腰间的佩刀,得意一笑,随后匆匆走开!
许桐走到柰树下,见到姬应寒神情反常,就以为这小公子是没吃上这成熟的李子正生气着呢,于是说道:“小公子!啊呦,我的大公子!这还没到能吃的时候呢,最多一个月,等到这柰李可吃了,我一定派我儿子许鲲鹏下山给你送到府内,你可别在生气了!饶过小的吧,再不行,就吃鱼,咱吃鱼!昨天正好从山下河里捕来一条大鲤鱼,这就给你烧去!”
可那姬应寒依旧面不改色,直勾勾地盯着远处那个冲自己咧嘴阴笑的黑衣侍卫杨大个,坚定地说道:“不吃,就算是红烧鲤鱼,也不吃!”
道姑将老人手中的小鲤鱼再次好生打量,问道:“天下的鱼不都一样,离开了水,还能活下去?”
老人含蓄一笑,望着远方,继续说道:“怎么,梓楠草堂里的那位圣人,你信不过?你还想涉足其中,插上一手?”
年轻道姑回答道:“师父,不是徒儿看不起那位圣人。我反倒是对他敬重得很,那老儒士的通天本领我半点也不会怀疑,只不过那娃娃实在是让徒儿看着!唉!师父,您说过,他身上的气运多半不是自己的,我就是很不能理解,为何一个人的气运还能硬是分成两部分,还是内少外多。这孩子对任何修行之人来说,就是活脱脱的一条肉嫩可口的大肥鱼。师父,为何你不帮他,反倒是去给那小女孩身上牵线,保她一生无病无灾?他可是!”
道姑的话没说完,就被自己的师父出声打断:“他可是你师兄的儿子?可是千年难遇的可造之才,是善修之人?是你师兄的骨肉又如何?是天纵奇才又怎样?这么多年来,为师不曾踏出这钱源半步,那娃娃的吃喝拉撒,只要我掐手一算,都能不问而知,就连他何时何地说了何言语,我也一样了如指掌。五年来,这孩子都干了些什么,不是去河里摸虾钓鱼溪水玩闹,就是去田里摘瓜偷菜放火烧山,能有什么出息,身上的半点本事都是温梓庆逼着这孩子学的,若没了那老头,这孩子就是废柴,是刀俎鱼肉!”
年轻道姑没再说话,望着平静的河面,身体却微微颤动。
老人将手中的鲤鱼放回河中,看着这小家伙缓缓游去,才发觉自己徒儿似是有些不高兴,难免又是叹出一口浊气,说道:“走吧!走吧!为师也不打算将这尾可怜的小鲤鱼带回去了,就让它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年轻女子闻言,本就算不得好的心情顿时跌至谷底,心中的愤怒如决堤了的江河般迅涌而出,她对老人怒目相视,大声说道:“放了?这就放了,就不怕被水里的其他鱼给一口吞了?你!”
道姑终究是没能将辱骂自己师父的言辞说出口,瞥过头去,再也不看老人。
可那老人并未因徒弟对自己发火而出声斥责,只是语气平和地说道:“咱师徒二人,要是与这鱼有缘,日后定还会相见,想必那时,这小鲤鱼也就未必是当下的光景了。嗯,或许是满身鱼鳞都成了金黄,也或许就变成了一条再普通不过的鱼!你也别怪为师我亲手放送了它,就让它自个在这河里好好呆着吧!是福是祸,是死是活,与我何干呐?”
片刻,道姑好不容易才安定下心神,却又是听到远处传来悠悠小曲,内心就同清风过后的好不容易才消去波纹的湖面又被一颗突如其来的石子砸下,扬起水花,荡起阵阵涟漪。
女子转头望去,那七八个人早已坐在河边休憩,都是些十来岁的柔弱孩童,约莫是一路走来腿脚有些疲累,才会喘着粗气一屁股坐在那不怎么干净的草堆里。
姬应寒喜欢走着走着就顺手拔下路边的青草叶子,贴切地讲,对少年自己来说,这也不算是一种喜欢,反而是一种在山上玩闹久了之后养成的习惯。
他往水边的半人高的野草上撕下一片叶子,不久后便丢弃,一片又一片,直到拿到一片较为大一些的绿叶,用自己的嘴唇含住,吹起口哨。
少年可不是随意为之,吹的是自己师父教的《江南谣》,说是教,还不如说是少年自己瞎捉摸才悟出来的。
当时,自己师父就也是安详地坐在河边,嘴里就叼着块小叶子,简单地蠕动着嘴唇,滚着喉咙就吹出这首辗转悠扬的小曲,听得少年心生佩服,还不忘问老儒士:“师父,真没想到你还会吹小曲。也对,师父也一定有自己的师父!嗯,这师父的师父该称作啥?师爷吗?”
温梓庆扔掉嘴中的叶子,笑着说:“我只有一个教我读书识字的学塾先生,如果你硬是认为这位先生是我的师父,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古往今来,能被人称作师父的人,都是给弟子来传道受业的。而这曲子,名叫《江南谣》,也并不是我先生教我的!”
姬应寒继续问道:“那会是谁?”
老儒士伸出手摸了摸姬应寒的脑袋,解释道;“一个傻子,他来到东越之后,就作了这么首谱子,还和我说,该如何吹奏!”
姬应寒笑得乐呵,只是有点搞不明白,曲子虽简单通俗,却也不是一般人能随意谱就的,若真是不开窍的愚钝之人,怎能写得出来,于是说道:“师父,你就别骗我了,到底是谁?”
“能将自己全身上下所有的盘缠都给那街边的乞丐,让人家能穿上暖和的衣裳,吃上管饱的饭食,而自己,却是身无分文,足足饿上一个月之久的人,而这样的人,你说是不是傻子?”
少年满脸错愕,这世间能有这样的人吗?就算有,又有几个呢?只见他点点头,大声说道:“傻子!真是个傻子!天大的傻子!”
其实,少年心里想的是,这人真不傻,一点也不傻,只是有点可怜!
老儒士说道:“如果你要救人,结果救了人却使自己也陷入危机,那又要谁来救你呢?如果你心怀大志,忧国忧民,欲救世间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结果自己却成了一心想要拯救之人,却已无能无力,这到底算是什么道理?”
温梓庆看了看自己徒弟,发现他皱着眉头在那里嘀嘀咕咕,竟是愤愤说道:“救人反成所救之人,白救!可笑!”
说完,老儒士仰天大笑。
当年,以韩昌陵、刘寂笙、卢蘋与熊霸南为首的众州刺史举兵谋逆,挥师进军洛阳城,屠杀得满城血流成河,逼死先皇严雍后,又有多少人在那刀光剑影与哀嚎遍野的夜晚中存活下来,侥幸逃亡的亡国流民一路南下,经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池,一走就是几千里。
而在某个连名字都可有可无的小镇街道之上,有着一位瞧上去像是书生的中年男子蹲坐在角落里,分明也是一路逃难才会沦落于此,他身前放了个小破碗,苦苦哀求路过的行人能好心给个铜板或是给口饭吃,可这街上,哪能碰得着什么热心人,全是逃难的流民百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挨挤在一起跑路,如虎在背般不能有片刻停留。
乌压压的人群如蝗虫过境,其间却有一位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他见到了路边的那位落魄老书生,就脱离了人群,走到他身前,毫不犹豫地掏出来自己身上仅有的十两银子,塞进了读书人的手中。
那中年书生这才反应过来,激动得涕泗横流,正想要趴下身子给眼前的这位恩公好好磕个响头,却被那年轻人一手扶住下弯的上身。
那中年书生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眼前人对自己微笑,如怒放的桃花,又显得那般和善,与人亲近!中年书生还来不及开口感谢,这位俊逸公子哥就已先说道:“我觉得我和你有缘,我也认为这是一段善缘!唉,我一直在做一个同样的梦,梦见我上辈子剃发为僧,做了和尚,又梦见我下辈子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读书人,哦,不,是写书人!唯独梦里没有这辈子,可我这辈子,说来好笑,说是方士,也不是。说不是方士,也是!”
中年书生听得似懂非懂,却也不敢多问。
年轻人没再多说,缓缓走远,就在这中年人认为这位恩公就此离去不再回头时,那年轻人竟转过了头来,对着中年人展颜一笑!
也许,这样的笑,是中年书生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笑了!
直到少年不再是少年,少年也长得和那人一般年纪,才知道那个傻子,他姓姬啊!
温梓庆没法教姬应寒怎么吹曲子,有些东西,这个鼎鼎大名的读书人,梓楠草堂的圣人,也真觉得没办法说清楚。
关于吹曲,这其中的技巧,也只是自己随便听了那人说了一番,到头来还是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后自然而然形成的。
少年姬应寒吹起那首小曲,声轻而情重。
也不知为何,众人都不再作声,都仔细听着这小孩的吹奏。
虽然严廷阳已经不下十次听着眼前这位白衣少年吹小曲了,以往还老是打趣说姬应寒吹得像鸭子叫,可这次,却是静静地蹲在地上不敢打扰,竖起耳朵倾听这天籁之音。
严廷阳觉得,山上寺庙里的敲钟声很好听,夜里寂静无人的庭院里的滴水声很悦耳,街道上卖炊饼的老汉的吆喝声很浑厚,可现在,他反而觉着那些都不算什么,望着远处那位滴滴泪水从两颊流过的年轻道姑姐姐,不禁也有落泪的冲动。
这其中的滋味,想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体会!
龙山之上,不起眼的小屋之外,一位精壮的中年汉子正一手猛地挥起手中的巨大铁锤往石碓盆里砸去,发出一阵石头碎裂之声,随后又是用手一抡,力道极大,双臂之上的青筋暴起,使那重达几十斤的铁锤以迅雷般的速度冲向地面上的大小青石。
要在一些外地的越窑、龙窑里,少有用人力来碎石的,多半都是牵引铁桩来舂石。
也是,这汉子身强体壮,有的是力气,才能轻而易举的将鸡蛋大小的青石寸寸砸碎。
这制瓷用的青石多半裸露在山体之外,先用明火烧上一阵使石质渐渐松裂,才能进一步捣石成泥。
汉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往屋内吆喝了一声,就见其中匆匆走出来一位年纪不大的青年,手里端了碗酒水,摆了张笑脸来到那汉子身边。
那精壮男人一把端过酒水后一饮而尽,好一个痛快可言!
那年轻人也算是这汉子的半个徒弟,虽比不上眼前之人那般力气大得惊人,却也是做事情很细致,从不马虎,才使得这名叫许桐的汉子将其留在了龙窑内,传授手艺。
随后,年轻人又进屋提了个簸箕来,将那些碎石一股脑装下,再运到窑子旁的碎石堆上,准备再一次舂石成泥。
这些,也只是制瓷流程的十之一二,往后,还要过筛弃渣,制成泥浆,虽省去了制不运料这一步,但也任需经过稠化泥浆、陈腐晾泥、揉泥踩泥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后方可进入重要的做坯环节。
汉子自顾自地在屋外碎石也不觉得累,时而会短暂地休息片刻,从屋子里头拿张小板凳坐在阴凉处看风景。
当他再次养足力气正要一手握起手中锤子再次干活时,却见自己娃娃急匆匆地朝自己跑来。许桐一看便知,定是那姬家的调皮捣蛋上山来了。
想到前些年自己在山上辛辛苦苦种的柰子树结下的柰李被这捣蛋娃娃摘得一个不剩就很是气闷,人家可是度支尚书姬远的侄子,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还要假装笑着毫不在意,口是心非地一口一个小公子你随便摘,摘完了明年再来,那明年的柰李一定比今年的要大,于是板下了脸。
气喘如牛的许鲲鹏断断续续地说道:“爹,你可别在人家面前摆你那臭架子,还有,我说了要是他能上山,你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了他,你可别露馅了!你要知道,上次宋玉慈有眼无珠,没把那姬应寒认出来,打了人家一顿,于是就被宋玉慈他爹狠狠教训了一顿,好在你儿子我聪明,早早的就跑远了,没趟这浑水!”
许桐啧啧啧个不停,嫌弃自己儿子太过于唠叨,能和她娘有的一拼,再者,自己起码也是活了三四十岁的人了,吃过的盐比许鲲鹏吃过的米还要多,哪会不知晓这其中浅显易懂的道理,于是吩咐自己儿子去屋内拿了几个青瓷碗和一大壶凉水,准备让来这山上的那帮人解解渴。
也是,一路走来,少年们就在河边休息过一次,但也怕耽误了时间,就没做过多的停留,就连那腿脚孱弱的范雨露也在姬应寒一说两说的劝导与见面时的那句,你得听我们的,就乖乖上了山。
五个小孩围坐在龙窑外的一张石桌旁,大口大口地喝着碗里的凉水,要不是今天这窑子没起火烧瓷,不然这些娃娃哪能安稳地静静坐着,不被热死了才怪。
姬应寒望了一眼一高一矮没有落座的两个侍卫,又看了看旁边一直微笑着给自己和其他人倒水的许桐,自觉无趣至极,问道:“你家那棵李子树呢?”
严廷阳早就看透这姬应寒的心思,与他心有灵犀,今天这哥俩个哪是来看什么拉坯烧瓷的呀,分明就是来抢果子吃的,论这许桐本事大,手艺好,知道了便知道了呗!能见识见识就行,不可能一门心思瞧上半天。
精壮汉子一阵心酸,想必今天的满树李子都要被这娃娃给糟蹋了,不过还好,现在才春末,那柰树上的柰李小得可怜,吃着味涩,还没到可下摘的时节,就不由得有了侥幸之心。
可还不等自己开口解释,姬应寒早已拉上了严廷阳与范雨露往小屋后头的小土坡上而去。
柰树就栽种在这黄土坡之上,周围没有其他树木,就显得很是突兀,不过这里阳光充足,土地肥沃,使得这柰树长势很好。
姬应寒探头往树丛里头瞧了半天也没找出一个能下嘴的李子,于是有些气馁,默不作声。
可一旁的严廷阳却是早已伸手摘下了一个塞进嘴里,那叫一个苦,只好将咬到一半的李子整个从嘴里吐出,这苦啊,似是从嘴里漫到了脸上,伸出黄绿色的舌苔,摆着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看得一边的范雨露捂嘴偷笑自乐。
不远处的一块大青石上,坐着那早已脱离人群的黑衣男子杨大个。
他望向西北,就见一位衣袂飘飘的年轻道士也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悄无声息。
杨大个冲那人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腰间的佩刀,得意一笑,随后匆匆走开!
许桐走到柰树下,见到姬应寒神情反常,就以为这小公子是没吃上这成熟的李子正生气着呢,于是说道:“小公子!啊呦,我的大公子!这还没到能吃的时候呢,最多一个月,等到这柰李可吃了,我一定派我儿子许鲲鹏下山给你送到府内,你可别在生气了!饶过小的吧,再不行,就吃鱼,咱吃鱼!昨天正好从山下河里捕来一条大鲤鱼,这就给你烧去!”
可那姬应寒依旧面不改色,直勾勾地盯着远处那个冲自己咧嘴阴笑的黑衣侍卫杨大个,坚定地说道:“不吃,就算是红烧鲤鱼,也不吃!”
第一时间更新《华夏剑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