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初晨,下起时雨。
临安南城东山谷外,香火如雾,百姓沿路烧纸钱,告念声吵吵嚷嚷,说与故世亲人听。
细雨打湿人们蓑衣,刘府一家也在其中。
他们在谷口设一圈祭坛,摆设香、蜡、糕、果、汤圆、鱼鸭等祭物。
这些都是老夫人生前爱吃的。
刘彦坐在一旁青石,神思感受清明时雨,手持酒葫芦小酌。
李怜云伴站一旁,指点丫鬟烧纸钱,刘平和福伯在前拜祭。
不多时,山谷内涌出一股兰草香气,沁人心脾,使得众人目望谷口。
见烟雾中显现一位雍容华贵老夫人,左右佳丽相伴。
荀娘子、高二姐在左,沉玉娘、小月儿在右,身后是白蛇小山、青蛇芊娘、章玉子、如意子。
为避免惊扰百姓,她们都半隐身形,只有刘家人能看得见。
刘彦放下酒葫芦,携家人礼见母亲。
刘氏含笑与儿郎叙话,小山芊娘提着食匣,采祭品食气,收取香火气。
几句攀谈后,母子分顾管家福安。
刘氏喊声‘老哥哥’把他叫来。
福安受宠若惊,慌忙连步见礼道:“老奴为仆,如何敢为老夫人之兄?”
刘氏抬手免礼说:“你一人侍奉刘家祖孙三代,家里最苦的时候也未曾脱身离开,当得此敬称。”
“回想发瘟之时,我病的无力下床,皆靠老哥哥托病支撑着,这才等到我儿世才回来……”
“如今你要走了,就不是我家之仆,我当敬如兄长。”
福伯感动厚情,哽咽涕泪。
周围刘平、众丫鬟各有触动。
刘氏接着说:“听说你家现在殷实起来,你回去也能享享福,享受晚辈孝敬。我看如此甚好。”
“难得你家侄孙有此孝心。”
“何时你享福快到头了,烧一封书信过来,我让人接你来谷,将来我家邸还需老哥哥掌管……”
“之前许你的楠木棺椁你带回去,算作我家答谢你这些年的辛劳。”
“再予你五十两金子,你藏在棺材里,当活命之本。”
“倘若你家侄孙失了财运,有这些金子可帮衬他们一把。”
福安连连点头应喏。
他知道这些都是自己忠心耿耿所换来的回报,亦包含着刘家对他的情义。
加之老夫人许诺‘等他死后接入东山谷’,其心已无后顾之忧了。
昨天他与刘彦书房叙话,说的就是‘身老身后之事’。
刘彦当面问清楚后,昨夜又遣阿九入谷告知母亲。
老夫人思虑‘福安此人忠心,办事也稳妥’,于是便有今日之言。
细谈几句后,刘氏问起福安侄孙父子。
福安拭泪回话:“他俩去东湖寻船了,今日家里也要祭祖,想早些还乡……”
“嗯。”刘氏点头道:“话已说全,你和平儿就先回去,莫让家人久等,耽搁了自家祭亲。”
“多给令兄烧些纸钱,过去之事就别挂记了。”
“平儿就代我家相送福安,棺椁金子莫忘了带上。”
刘平领喏,福安跪地磕头一拜,别了老夫人、公子。
刘彦托起相送两步,目送他们行入烟雨中。
回到母亲旁,刘氏把手儿郎笑道:“听说我儿将要闭门积养风骨,大概多久可成?”
刘彦道:“要到四五月。积养风骨,如筑堤夯土,非朝夕可成。”
刘氏听着点头,说:“我儿只管安心积养,家里家外都不缺人手。福安走后,平儿当管家。内事交给阿九。”
“还有,为娘寻思…家里该有个营生。”
“将来家大了,使银子地方多。之前是积攒不少银子,但不能坐吃山空。”
“不妨还把绣坊办起来,凭着我儿名号,我家的绢绣定不愁卖。”
刘家祖上三代都是开绣坊的,过去在临安小有名气。
刘彦七八岁时家中绣坊还办着,但十岁那年一把大火毁了家业,刘父因此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这些年家境窘迫,不得复业。
现在家邸殷实了,刘氏就想把绣坊重新办起来,对祖上有个交代。
原本想亲自操持,不想天不予命。
刘彦思量说:“母亲所言甚是,只是孩儿不懂其中经营之道。”
“这个不难。”
刘氏环视众女道:“我家这么些奇女,难道还办不起一个绣坊?此事你不用管,我等女流便能支起。”
“这几日你们多来我这,我把经营之道教给你们。”
“开绣坊关键就在绣娘手上活计,定要找会做活的娘子。”
说着便与众女传道授业。
貂儿、怜云她们认真听讲,刘彦在旁饮酒,琢磨其中之术。
天近己时,雨越下越大。
刘氏让世才早些回家,留下貂儿、高二阴邸叙话。
分别时,老夫人说起‘慧静’,说:“慧静法师昨夜焚香与我告念……”
“她今日就要离开临安回五台山,我儿与她颇有缘法,不妨相送一场。”
刘彦记下母亲之言,与家人回到城中,便直奔东城白雀寺。
怜云代郎君入寺询问。
不久,李怜云和丫鬟出来寺庙,与君交上一封佛家手启,说:“慧静法师一个时辰前出离临安,留下一封书信转交郎君。”
刘彦接信展看,见佛家言语简练,只有一行字。
写道【贫尼游历已满,今日还山,不忍别离,故留书信相告君子。君之情义,如明灯常驻我心,后会有期。】
看完后,刘彦一念回顾他和慧静这场缘法,折信收入袖,携家人回府。
路与怜云谈论慧静法师,口中多有赞誉。
刚入槐花巷,就见几人抬着棺材安放骡车。
刘平挎着包裹手腕福伯出左宅,福家父子提着东西跟在身后,脚下还有黄犬小六。
走到巷尾,众人纷纷见礼。
刘彦略还一礼,问刘平:“东西可都带上?”
后者回话道:“都已装入棺材。”
福远领儿郎拜谢道:“公子待叔父如此恩厚,小人感激不尽。”
刘彦道:“福伯忠心劳苦,该当厚报。小生就不多送,阿伯请多保重。”
福安眼目含泪,抱拳一礼,跟着骡车出槐花巷。
几家巷邻门前拱手送别,此一幕福家父子都动容。
黄犬小六望着收养它的阿翁离去,浑身被雨水淋透,直到骡车出巷口,它回顾一眼公子。
刘彦挥手让它去,背手走入家门。
小六得主人准许,汪叫着追出巷子。
邻家老翁叹道:“奉义之家,有情有义,就连黄犬也知人情。我等有幸为邻,真是造化啊。”
……
临安南城东山谷外,香火如雾,百姓沿路烧纸钱,告念声吵吵嚷嚷,说与故世亲人听。
细雨打湿人们蓑衣,刘府一家也在其中。
他们在谷口设一圈祭坛,摆设香、蜡、糕、果、汤圆、鱼鸭等祭物。
这些都是老夫人生前爱吃的。
刘彦坐在一旁青石,神思感受清明时雨,手持酒葫芦小酌。
李怜云伴站一旁,指点丫鬟烧纸钱,刘平和福伯在前拜祭。
不多时,山谷内涌出一股兰草香气,沁人心脾,使得众人目望谷口。
见烟雾中显现一位雍容华贵老夫人,左右佳丽相伴。
荀娘子、高二姐在左,沉玉娘、小月儿在右,身后是白蛇小山、青蛇芊娘、章玉子、如意子。
为避免惊扰百姓,她们都半隐身形,只有刘家人能看得见。
刘彦放下酒葫芦,携家人礼见母亲。
刘氏含笑与儿郎叙话,小山芊娘提着食匣,采祭品食气,收取香火气。
几句攀谈后,母子分顾管家福安。
刘氏喊声‘老哥哥’把他叫来。
福安受宠若惊,慌忙连步见礼道:“老奴为仆,如何敢为老夫人之兄?”
刘氏抬手免礼说:“你一人侍奉刘家祖孙三代,家里最苦的时候也未曾脱身离开,当得此敬称。”
“回想发瘟之时,我病的无力下床,皆靠老哥哥托病支撑着,这才等到我儿世才回来……”
“如今你要走了,就不是我家之仆,我当敬如兄长。”
福伯感动厚情,哽咽涕泪。
周围刘平、众丫鬟各有触动。
刘氏接着说:“听说你家现在殷实起来,你回去也能享享福,享受晚辈孝敬。我看如此甚好。”
“难得你家侄孙有此孝心。”
“何时你享福快到头了,烧一封书信过来,我让人接你来谷,将来我家邸还需老哥哥掌管……”
“之前许你的楠木棺椁你带回去,算作我家答谢你这些年的辛劳。”
“再予你五十两金子,你藏在棺材里,当活命之本。”
“倘若你家侄孙失了财运,有这些金子可帮衬他们一把。”
福安连连点头应喏。
他知道这些都是自己忠心耿耿所换来的回报,亦包含着刘家对他的情义。
加之老夫人许诺‘等他死后接入东山谷’,其心已无后顾之忧了。
昨天他与刘彦书房叙话,说的就是‘身老身后之事’。
刘彦当面问清楚后,昨夜又遣阿九入谷告知母亲。
老夫人思虑‘福安此人忠心,办事也稳妥’,于是便有今日之言。
细谈几句后,刘氏问起福安侄孙父子。
福安拭泪回话:“他俩去东湖寻船了,今日家里也要祭祖,想早些还乡……”
“嗯。”刘氏点头道:“话已说全,你和平儿就先回去,莫让家人久等,耽搁了自家祭亲。”
“多给令兄烧些纸钱,过去之事就别挂记了。”
“平儿就代我家相送福安,棺椁金子莫忘了带上。”
刘平领喏,福安跪地磕头一拜,别了老夫人、公子。
刘彦托起相送两步,目送他们行入烟雨中。
回到母亲旁,刘氏把手儿郎笑道:“听说我儿将要闭门积养风骨,大概多久可成?”
刘彦道:“要到四五月。积养风骨,如筑堤夯土,非朝夕可成。”
刘氏听着点头,说:“我儿只管安心积养,家里家外都不缺人手。福安走后,平儿当管家。内事交给阿九。”
“还有,为娘寻思…家里该有个营生。”
“将来家大了,使银子地方多。之前是积攒不少银子,但不能坐吃山空。”
“不妨还把绣坊办起来,凭着我儿名号,我家的绢绣定不愁卖。”
刘家祖上三代都是开绣坊的,过去在临安小有名气。
刘彦七八岁时家中绣坊还办着,但十岁那年一把大火毁了家业,刘父因此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这些年家境窘迫,不得复业。
现在家邸殷实了,刘氏就想把绣坊重新办起来,对祖上有个交代。
原本想亲自操持,不想天不予命。
刘彦思量说:“母亲所言甚是,只是孩儿不懂其中经营之道。”
“这个不难。”
刘氏环视众女道:“我家这么些奇女,难道还办不起一个绣坊?此事你不用管,我等女流便能支起。”
“这几日你们多来我这,我把经营之道教给你们。”
“开绣坊关键就在绣娘手上活计,定要找会做活的娘子。”
说着便与众女传道授业。
貂儿、怜云她们认真听讲,刘彦在旁饮酒,琢磨其中之术。
天近己时,雨越下越大。
刘氏让世才早些回家,留下貂儿、高二阴邸叙话。
分别时,老夫人说起‘慧静’,说:“慧静法师昨夜焚香与我告念……”
“她今日就要离开临安回五台山,我儿与她颇有缘法,不妨相送一场。”
刘彦记下母亲之言,与家人回到城中,便直奔东城白雀寺。
怜云代郎君入寺询问。
不久,李怜云和丫鬟出来寺庙,与君交上一封佛家手启,说:“慧静法师一个时辰前出离临安,留下一封书信转交郎君。”
刘彦接信展看,见佛家言语简练,只有一行字。
写道【贫尼游历已满,今日还山,不忍别离,故留书信相告君子。君之情义,如明灯常驻我心,后会有期。】
看完后,刘彦一念回顾他和慧静这场缘法,折信收入袖,携家人回府。
路与怜云谈论慧静法师,口中多有赞誉。
刚入槐花巷,就见几人抬着棺材安放骡车。
刘平挎着包裹手腕福伯出左宅,福家父子提着东西跟在身后,脚下还有黄犬小六。
走到巷尾,众人纷纷见礼。
刘彦略还一礼,问刘平:“东西可都带上?”
后者回话道:“都已装入棺材。”
福远领儿郎拜谢道:“公子待叔父如此恩厚,小人感激不尽。”
刘彦道:“福伯忠心劳苦,该当厚报。小生就不多送,阿伯请多保重。”
福安眼目含泪,抱拳一礼,跟着骡车出槐花巷。
几家巷邻门前拱手送别,此一幕福家父子都动容。
黄犬小六望着收养它的阿翁离去,浑身被雨水淋透,直到骡车出巷口,它回顾一眼公子。
刘彦挥手让它去,背手走入家门。
小六得主人准许,汪叫着追出巷子。
邻家老翁叹道:“奉义之家,有情有义,就连黄犬也知人情。我等有幸为邻,真是造化啊。”
……
第一时间更新《聊斋狐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