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五胜四败论
提到项羽就不得不提司马迁,项羽之所以名声这么响与司马迁的《史记》以及李清照《夏日绝词》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任太史令,因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你汉武帝把人家都那个,人家司马迁在现实世界中不敢说什么,但是在书中总可以吧!翻开厚厚的《史记》找到刘邦本纪,你会发现刘邦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收拾行李准备逃跑,于是刘跑跑跑着跑着摇身一变便成了皇帝。
——刘邦真的那么无能吗?仅仅只会逃跑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看看毛主席对项羽的评价)
南京解放之后毛主席感触楚汉之争,挥笔泼墨写下这著名诗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对项羽是持否定的态度,他写下这首诗时一定联想到一个沽名钓誉,优柔寡断,无法将胜利进行到底的领袖。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要求学刘邦,不要学项羽,要求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主席看京剧《霸王别姬》时,看到项羽与虞姬生离死别不由黯然落泪,他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
项羽是名将项燕之孙,楚国贵族之后,家族世世为将,即使已经衰落也名声在外,刘邦起兵之时不过一亭长,经常食不果腹,知名度仅仅限于 沛县,此天胜也。
项羽儿时,项梁教他学剑,读书,习兵法,起步早,刘邦幼时不甚好读书,经常逃课,十年学涯肚子空空如也,十八岁后便开始了他的流氓(无业民)时代,比之刘邦,项羽已经在起跑线上超越他很多了,此人胜也。
项羽力能举鼎,勇武过人,每逢战事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刘邦武无过人之武,不能轻冒矢石,此勇胜也。
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军事阻止能力强,此才胜也。
巨鹿之战破章邯、王离的秦军主力,军队猛增40万,实力雄厚,大发英雄贴,实行分封制,大封六国贵族,项强刘弱,此型胜也。
项羽爱惜士卒,但有功不赏,众人嗟怨,刘邦赏罚分明,有功必嘉,此一败也。
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贤言,不纳忠言,有贤之士无用武之地,王佐之人不能施吕望之才,流失了很多人才,此二败也。
项羽感情用事,分封不公,刘邦,陈余,韩广三人不满,造成刘邦,陈余后期反叛,韩广被诛,留下了二人复仇的隐患,此三败也。
项羽残暴不仁,坑杀秦军二十万,每过一地尽皆屠城,失秦人心,也因为如此终无法得汉中,此四败也。
一败
章邯投降项羽得益于陈余,陈余见项羽章邯二人僵持颇久,而项羽粮食不足,写了一封求和信给章邯,信中先从大秦名将蒙恬开始,从他出征六国到北击匈奴筑长城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为始
,最终还是死于赵高之手,之后开始细述赵高指鹿为马,独揽朝纲,谮害丞相李斯,最后夸章邯
英勇,精忠报国,怎样为国操劳。
文章用了大量对比,用蒙恬和章邯来对比,暗喻连蒙恬都被害死了,你章邯即使打败项羽之后功盖于世赵高会放过你吗?
果然章邯不久之后投降项羽,可以说陈余功不可没。
张耳与陈余是结义兄弟,在分封大会上项羽
受赂于张耳封张耳常山王,功劳最大陈余却被项羽忽视了,最后经人提醒,项羽才不耐烦地把南皮三县封给陈余。
别人封王有号,唯有陈余仅仅只有三县而已,陈余当时就准备亲自领兵攻打项羽,但是碍于项羽势大只能退一步,从此项羽身边又多了一个隐患。
二败
项羽入咸阳之时,有一姓韩的书生猜想项羽要到彭城建都,便进谏道,
‘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的秦国以关中做腹地六国联军皆不能攻入,关中险要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秦始皇得天下就是有关中做腹地,得关中者得天下。’
刘邦当初为了得到关中不惜花费重金珠宝贿赂项伯,最后项伯向项羽进言祈求将汉中赐给刘邦,最终项羽同意了,楚汉之争就是围绕着关中争来争去,由此可见关中有多么重要,得关中者得天下。
三败
刘邦本是义帝亲封的汉王,英雄大会刘邦没有亲自参加,但还是知道了音讯,分封如下
汉王,刘邦,都南郑,管辖巴蜀两地。
刘邦本是义帝封的王,何须项羽二次分封 ? 巴蜀那又是什么地方?死囚劳改的地方,贫瘠之地,项羽故意把刘邦弄到巴蜀之地削弱刘邦的力量,刘邦当时就气不过,抽出佩剑欲出兵攻打项羽,关键时候还是萧何出面制止,这换做谁都接受不了,从此刘邦燃起了复仇之心。
韩广本是燕王,家乡在燕地,现在被封为辽东王让他怎么服气,每个人都有家乡之情,叶落还要归根,此三人皆不满项羽的分封,除韩广被他人所杀之外,陈余,刘邦皆反项羽。
四败
讹言秦军造反,项羽一气之下将二十万生灵尽皆屠害,杀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大火连绵三天,大肆强掠珠宝,漂亮妇女充当后宫,史书记载“经过之地无不一片废墟”、“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可谓是内多怨女,尽失秦地人心,给自己埋下了灭亡种子。楚汉争霸之际很多秦人加入刘邦的军队,并成为刘邦的主力军,开始了秦人对项羽的复仇,这也是项羽得不了关中的原因之一。
刘邦入咸阳与民秋毫无犯,约法三章,原文如下:
父老苦秦苛刻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之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处去秦法。诸吏人毕案堵如故。凡招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慌!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史记·高祖本纪》)
两者之间的气度提现出来了,从中可以看出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多次屠城,天下人闻之胆寒。
项羽算是英雄吗?我看未必,夫英雄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夫英雄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玉碎不该其白,竹焚不移其节,此谓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与项羽必然有一个是淘汰者,假如失败的是刘邦,那么在历史上刘邦会黯然失色吗?不会的,他们两人是相互衬托的,项羽成就了刘邦,刘邦也成就了现在的项羽。
演义中的项羽过于神话,往往掩盖了他污点,反而将刘邦的黑历史无限放大,是的,刘邦丢掉自己的妻子孩子,这是永远无法抹杀的事实,但是事实是项羽的罪孽更加深重,深读历史你就会喜欢上刘邦而不是项羽。
我是湖北人,在楚汉时期是楚人,以前也和大家一样喜欢项羽,越是喜欢他就想深入了解他,之后我翻开了厚厚的历史书,越了解越失望,越深入越气愤,到最后恨不得啖其肉,嗜其血,我只看到他留下了一个血腥的时代,屠杀了数不胜数的无辜生灵,我尚且如此愤怒,更何况当时的秦人呢?
电视剧中的项羽那是我美好的回忆,只限存在遐想的空间之中,那个项羽才是真正失败的英雄,也许我的心中真的有一个英雄,他是被人神话的项羽,非历史上的项羽。
提到项羽就不得不提司马迁,项羽之所以名声这么响与司马迁的《史记》以及李清照《夏日绝词》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任太史令,因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你汉武帝把人家都那个,人家司马迁在现实世界中不敢说什么,但是在书中总可以吧!翻开厚厚的《史记》找到刘邦本纪,你会发现刘邦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收拾行李准备逃跑,于是刘跑跑跑着跑着摇身一变便成了皇帝。
——刘邦真的那么无能吗?仅仅只会逃跑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看看毛主席对项羽的评价)
南京解放之后毛主席感触楚汉之争,挥笔泼墨写下这著名诗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对项羽是持否定的态度,他写下这首诗时一定联想到一个沽名钓誉,优柔寡断,无法将胜利进行到底的领袖。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要求学刘邦,不要学项羽,要求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主席看京剧《霸王别姬》时,看到项羽与虞姬生离死别不由黯然落泪,他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
项羽是名将项燕之孙,楚国贵族之后,家族世世为将,即使已经衰落也名声在外,刘邦起兵之时不过一亭长,经常食不果腹,知名度仅仅限于 沛县,此天胜也。
项羽儿时,项梁教他学剑,读书,习兵法,起步早,刘邦幼时不甚好读书,经常逃课,十年学涯肚子空空如也,十八岁后便开始了他的流氓(无业民)时代,比之刘邦,项羽已经在起跑线上超越他很多了,此人胜也。
项羽力能举鼎,勇武过人,每逢战事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刘邦武无过人之武,不能轻冒矢石,此勇胜也。
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军事阻止能力强,此才胜也。
巨鹿之战破章邯、王离的秦军主力,军队猛增40万,实力雄厚,大发英雄贴,实行分封制,大封六国贵族,项强刘弱,此型胜也。
项羽爱惜士卒,但有功不赏,众人嗟怨,刘邦赏罚分明,有功必嘉,此一败也。
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贤言,不纳忠言,有贤之士无用武之地,王佐之人不能施吕望之才,流失了很多人才,此二败也。
项羽感情用事,分封不公,刘邦,陈余,韩广三人不满,造成刘邦,陈余后期反叛,韩广被诛,留下了二人复仇的隐患,此三败也。
项羽残暴不仁,坑杀秦军二十万,每过一地尽皆屠城,失秦人心,也因为如此终无法得汉中,此四败也。
一败
章邯投降项羽得益于陈余,陈余见项羽章邯二人僵持颇久,而项羽粮食不足,写了一封求和信给章邯,信中先从大秦名将蒙恬开始,从他出征六国到北击匈奴筑长城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为始
,最终还是死于赵高之手,之后开始细述赵高指鹿为马,独揽朝纲,谮害丞相李斯,最后夸章邯
英勇,精忠报国,怎样为国操劳。
文章用了大量对比,用蒙恬和章邯来对比,暗喻连蒙恬都被害死了,你章邯即使打败项羽之后功盖于世赵高会放过你吗?
果然章邯不久之后投降项羽,可以说陈余功不可没。
张耳与陈余是结义兄弟,在分封大会上项羽
受赂于张耳封张耳常山王,功劳最大陈余却被项羽忽视了,最后经人提醒,项羽才不耐烦地把南皮三县封给陈余。
别人封王有号,唯有陈余仅仅只有三县而已,陈余当时就准备亲自领兵攻打项羽,但是碍于项羽势大只能退一步,从此项羽身边又多了一个隐患。
二败
项羽入咸阳之时,有一姓韩的书生猜想项羽要到彭城建都,便进谏道,
‘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的秦国以关中做腹地六国联军皆不能攻入,关中险要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秦始皇得天下就是有关中做腹地,得关中者得天下。’
刘邦当初为了得到关中不惜花费重金珠宝贿赂项伯,最后项伯向项羽进言祈求将汉中赐给刘邦,最终项羽同意了,楚汉之争就是围绕着关中争来争去,由此可见关中有多么重要,得关中者得天下。
三败
刘邦本是义帝亲封的汉王,英雄大会刘邦没有亲自参加,但还是知道了音讯,分封如下
汉王,刘邦,都南郑,管辖巴蜀两地。
刘邦本是义帝封的王,何须项羽二次分封 ? 巴蜀那又是什么地方?死囚劳改的地方,贫瘠之地,项羽故意把刘邦弄到巴蜀之地削弱刘邦的力量,刘邦当时就气不过,抽出佩剑欲出兵攻打项羽,关键时候还是萧何出面制止,这换做谁都接受不了,从此刘邦燃起了复仇之心。
韩广本是燕王,家乡在燕地,现在被封为辽东王让他怎么服气,每个人都有家乡之情,叶落还要归根,此三人皆不满项羽的分封,除韩广被他人所杀之外,陈余,刘邦皆反项羽。
四败
讹言秦军造反,项羽一气之下将二十万生灵尽皆屠害,杀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大火连绵三天,大肆强掠珠宝,漂亮妇女充当后宫,史书记载“经过之地无不一片废墟”、“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可谓是内多怨女,尽失秦地人心,给自己埋下了灭亡种子。楚汉争霸之际很多秦人加入刘邦的军队,并成为刘邦的主力军,开始了秦人对项羽的复仇,这也是项羽得不了关中的原因之一。
刘邦入咸阳与民秋毫无犯,约法三章,原文如下:
父老苦秦苛刻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之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处去秦法。诸吏人毕案堵如故。凡招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慌!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史记·高祖本纪》)
两者之间的气度提现出来了,从中可以看出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多次屠城,天下人闻之胆寒。
项羽算是英雄吗?我看未必,夫英雄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夫英雄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玉碎不该其白,竹焚不移其节,此谓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与项羽必然有一个是淘汰者,假如失败的是刘邦,那么在历史上刘邦会黯然失色吗?不会的,他们两人是相互衬托的,项羽成就了刘邦,刘邦也成就了现在的项羽。
演义中的项羽过于神话,往往掩盖了他污点,反而将刘邦的黑历史无限放大,是的,刘邦丢掉自己的妻子孩子,这是永远无法抹杀的事实,但是事实是项羽的罪孽更加深重,深读历史你就会喜欢上刘邦而不是项羽。
我是湖北人,在楚汉时期是楚人,以前也和大家一样喜欢项羽,越是喜欢他就想深入了解他,之后我翻开了厚厚的历史书,越了解越失望,越深入越气愤,到最后恨不得啖其肉,嗜其血,我只看到他留下了一个血腥的时代,屠杀了数不胜数的无辜生灵,我尚且如此愤怒,更何况当时的秦人呢?
电视剧中的项羽那是我美好的回忆,只限存在遐想的空间之中,那个项羽才是真正失败的英雄,也许我的心中真的有一个英雄,他是被人神话的项羽,非历史上的项羽。
第一时间更新《烟雨红尘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