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睡丹功,顾名思义就是道门修士在睡觉时修炼的一种功法。据说这蛰龙睡丹功,乃是陈抟老祖所传的一脉功夫,也属于文始、隐仙派的传承。
蛰龙睡丹功听起来很玄乎,实际只有三句口诀而已。
蛰龙睡丹的第一句口诀是:“心息相依,神定虚空。”
具体的做法是将意念集中在鼻尖之下,嘴唇上方直径一寸的空间上。道家常说的“身外虚空”,指的就是这块区域,这也是丹家北派清修法,修者自身沟通天地的一个桥梁。甚至有些道家门派,将这一区域称为“玄关一窍”、“玄牝之门”。
根据齐欢所掌握的“知识点”,真正的“玄关一窍”却根本不在此处。所谓丹经如海,卷卷都在讲“玄关一窍”,然而“玄关一窍”在哪儿,却又是谁都不肯透露,和佛家禅宗的“不可说”如出一辙。
这片身外虚空所在,虽然不是玄关一窍,却也是静心沉虑的一处方便所在,佛门的睡功也是关注同一个点。
当然,仅仅意念守住还不够,还要闭着眼“内视”气息在鼻孔的出入,耳朵要凝神静听气息出入的细微声响,意守,眼观,耳听,三管齐下,守住这一块身外虚空,乃是蛰龙功的第一步要求。
“守住”两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普通人的心念用“心猿意马”四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能够三管齐下守住一点,哪怕只有三五分钟也是极难。
更何况,对于普通人来说,哪怕是自认为已经是全神贯注地“守住”,其实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无数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细微念头在生灭涌落。
对于念头,佛家甚至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所谓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一弹指,也就是一秒钟的时间,也就是说,一个未经训练的普通人,在一秒钟的时间里,他的心头会有四百个细微念头生灭涌落。
大家无法察觉,只是因为普通人的心念太过粗疏而已,只有经过长期训练的修者,才有机会体察到这些内心深处那些细微的“小动作”。佛门弟子修禅定,道家修士“钻杳冥”,全是在控制念头处入手,下功夫。
蛰龙睡丹功的第二诀也是两句,八个字,叫做:“心息相忘,神气合一。”前面心息相依还属于后天呼吸的粗浅阶段,到了心息相忘这一步,已经是后天呼吸往先天呼吸的过渡阶段。心息相依是通过意念,眼观,耳听来“守住”鼻尖外面的一点虚空,属于有为法。说白了,是通过将心念尽量关注在呼吸上,从而达到平息心念的作用,而只有更进一步,将心与息全都忘却,才能达到所谓任运自然的呼吸状态,才有可能开启先天的呼吸之门。
这第二诀的道理听着明白,真正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却是极少。绝大多数尝试蛰龙睡丹的人,都是止步于第一诀心息相依的阶段,要么就是昏沉睡去,要么就是守着守着,忽然间来了精神,心思浮动以至于根本无法入睡,导致失眠。当然,即便做到了心息相忘,依旧没有脱离后天呼吸的范围,因为心所相忘的呼吸,仍然是鼻尖那一团虚空而已。
至于这蛰龙睡丹功所追求的“睡眠”状态,则是第三诀所形容的“恍然而睡,大定前奏”。这里所说的睡,并非寻常人那种完全丧失了意识的昏睡,因此才在前面加了“恍然”两个字,来修饰形容这个蛰龙之睡。一般人修炼第一诀心息相依有所成就,能够迅速进入所谓的深度睡眠状态,每晚只睡三五个小时,转过天来就能精神抖擞。只不过,再深度的睡眠从本质上讲,还是属于昏沉的范畴,人一旦陷入昏沉,就做不了自家的主了。
而蛰龙睡丹功的第三诀“恍然而睡”,指的乃是一种睡而不睡,不睡而睡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要在睡眠中依旧能够保持一种“觉醒”的状态。打个比喻,即便修者在睡眠中进入梦境,依旧能够在心中提起一份觉醒,明白自己是在做梦呢。
这种睡梦中保持觉醒的状态,听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是修士由睡眠态转化成入定状态的一种表现而已。说白了,对于真正达到蛰龙睡丹第三诀的修者来说,睡觉就是一种入定,而且还不是一般性的入定,而是接近先天状态下的大定状态。
蛰龙睡丹功的口诀只有三句,二十四个字而已。可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便拿到了口诀,照样是无从下手。就好比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虽然拿到了九阴真经,却参不透具体应该如何修炼,最后落得个盲修瞎练,走火入魔的下场。
道家丹法,流传几千年,讲究“薪火相传”。所谓薪,指的是那抄写在书本秘籍里的丹经口诀,属于显传,普通人只要肯花钱,肯下功夫去搜集,总能搞到。而火却是指的火候二字,也就是如何解读丹经口诀,如何下手,如何应对修炼中遇到的种种境界,这一大部分内容却是只在徒之间口耳相传,不落文字的秘传。“火候”二字,才是修士之间法不传六耳的真谛所在!
对于齐欢来说,他脑海里的知识点却又比师徒秘传的“火候”来的更加细致全面。因为在修行中的许多体验,是根本没有办法来用语言文字来形容的,就如同佛祖在灵鹫山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一笑,佛祖与迦叶尊者之间所传递的消息,便是那种根本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来描形容的顿悟的禅意。
说白了,齐欢脑海里除了蛰龙睡丹功的文字理论上的知识点,还有祖爷当初修炼此功法时所获得的种种珍贵的体验。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睡”上十年八年也无法做到的“心息相依”,齐欢在百息之内就做到了,而且更进一步,很快就心息相忘,进而转入了似睡非睡的恍然而睡的状态。
蛰龙睡丹功听起来很玄乎,实际只有三句口诀而已。
蛰龙睡丹的第一句口诀是:“心息相依,神定虚空。”
具体的做法是将意念集中在鼻尖之下,嘴唇上方直径一寸的空间上。道家常说的“身外虚空”,指的就是这块区域,这也是丹家北派清修法,修者自身沟通天地的一个桥梁。甚至有些道家门派,将这一区域称为“玄关一窍”、“玄牝之门”。
根据齐欢所掌握的“知识点”,真正的“玄关一窍”却根本不在此处。所谓丹经如海,卷卷都在讲“玄关一窍”,然而“玄关一窍”在哪儿,却又是谁都不肯透露,和佛家禅宗的“不可说”如出一辙。
这片身外虚空所在,虽然不是玄关一窍,却也是静心沉虑的一处方便所在,佛门的睡功也是关注同一个点。
当然,仅仅意念守住还不够,还要闭着眼“内视”气息在鼻孔的出入,耳朵要凝神静听气息出入的细微声响,意守,眼观,耳听,三管齐下,守住这一块身外虚空,乃是蛰龙功的第一步要求。
“守住”两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普通人的心念用“心猿意马”四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能够三管齐下守住一点,哪怕只有三五分钟也是极难。
更何况,对于普通人来说,哪怕是自认为已经是全神贯注地“守住”,其实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有无数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细微念头在生灭涌落。
对于念头,佛家甚至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所谓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一弹指,也就是一秒钟的时间,也就是说,一个未经训练的普通人,在一秒钟的时间里,他的心头会有四百个细微念头生灭涌落。
大家无法察觉,只是因为普通人的心念太过粗疏而已,只有经过长期训练的修者,才有机会体察到这些内心深处那些细微的“小动作”。佛门弟子修禅定,道家修士“钻杳冥”,全是在控制念头处入手,下功夫。
蛰龙睡丹功的第二诀也是两句,八个字,叫做:“心息相忘,神气合一。”前面心息相依还属于后天呼吸的粗浅阶段,到了心息相忘这一步,已经是后天呼吸往先天呼吸的过渡阶段。心息相依是通过意念,眼观,耳听来“守住”鼻尖外面的一点虚空,属于有为法。说白了,是通过将心念尽量关注在呼吸上,从而达到平息心念的作用,而只有更进一步,将心与息全都忘却,才能达到所谓任运自然的呼吸状态,才有可能开启先天的呼吸之门。
这第二诀的道理听着明白,真正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却是极少。绝大多数尝试蛰龙睡丹的人,都是止步于第一诀心息相依的阶段,要么就是昏沉睡去,要么就是守着守着,忽然间来了精神,心思浮动以至于根本无法入睡,导致失眠。当然,即便做到了心息相忘,依旧没有脱离后天呼吸的范围,因为心所相忘的呼吸,仍然是鼻尖那一团虚空而已。
至于这蛰龙睡丹功所追求的“睡眠”状态,则是第三诀所形容的“恍然而睡,大定前奏”。这里所说的睡,并非寻常人那种完全丧失了意识的昏睡,因此才在前面加了“恍然”两个字,来修饰形容这个蛰龙之睡。一般人修炼第一诀心息相依有所成就,能够迅速进入所谓的深度睡眠状态,每晚只睡三五个小时,转过天来就能精神抖擞。只不过,再深度的睡眠从本质上讲,还是属于昏沉的范畴,人一旦陷入昏沉,就做不了自家的主了。
而蛰龙睡丹功的第三诀“恍然而睡”,指的乃是一种睡而不睡,不睡而睡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要在睡眠中依旧能够保持一种“觉醒”的状态。打个比喻,即便修者在睡眠中进入梦境,依旧能够在心中提起一份觉醒,明白自己是在做梦呢。
这种睡梦中保持觉醒的状态,听起来不可思议,实际上是修士由睡眠态转化成入定状态的一种表现而已。说白了,对于真正达到蛰龙睡丹第三诀的修者来说,睡觉就是一种入定,而且还不是一般性的入定,而是接近先天状态下的大定状态。
蛰龙睡丹功的口诀只有三句,二十四个字而已。可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便拿到了口诀,照样是无从下手。就好比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虽然拿到了九阴真经,却参不透具体应该如何修炼,最后落得个盲修瞎练,走火入魔的下场。
道家丹法,流传几千年,讲究“薪火相传”。所谓薪,指的是那抄写在书本秘籍里的丹经口诀,属于显传,普通人只要肯花钱,肯下功夫去搜集,总能搞到。而火却是指的火候二字,也就是如何解读丹经口诀,如何下手,如何应对修炼中遇到的种种境界,这一大部分内容却是只在徒之间口耳相传,不落文字的秘传。“火候”二字,才是修士之间法不传六耳的真谛所在!
对于齐欢来说,他脑海里的知识点却又比师徒秘传的“火候”来的更加细致全面。因为在修行中的许多体验,是根本没有办法来用语言文字来形容的,就如同佛祖在灵鹫山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一笑,佛祖与迦叶尊者之间所传递的消息,便是那种根本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来描形容的顿悟的禅意。
说白了,齐欢脑海里除了蛰龙睡丹功的文字理论上的知识点,还有祖爷当初修炼此功法时所获得的种种珍贵的体验。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睡”上十年八年也无法做到的“心息相依”,齐欢在百息之内就做到了,而且更进一步,很快就心息相忘,进而转入了似睡非睡的恍然而睡的状态。
第一时间更新《咱祖爷太宅了怎么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