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温烈闻言满怀愁绪,长叹一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不瞒前辈讲,自在下遭贬离开京城后,也听到不少传闻......如今贪狼关已失,大姜门户洞开,北军将一马平川,再无阻拦,此时,只怕已经......”
“既然如此,那老夫也不妨将如今的情形告知尹将军。”叶藏抚须叹道,“贪狼关被攻破已是事实,也正如将军所说的那样,五组联军一连攻克承天府以北十三座城池,我军兵败如山倒,北军在兵魁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逼近承天府。而今又有领兵之人率数万大军前去迎敌,听说那领兵将领乃是当朝的大将军,不知可靠否?”
“没想到事情果真到了这般地步......”尹温烈不禁开始琢磨,若当时朝廷没有派遣狄挽凤强命他班师回朝,也不至于沦落到今日这般,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大姜颜面扫地不说,数万将士的性命更是白白葬送,如今国将不国,又何谈太平二字?
尹温烈虽不知他走后贪狼关一战的具体战况及情形,但他坚信自己一手提拔,带出来的莫然,绝不会是像传言所说的那般,轻敌冒进,抗命不尊,以至于贪狼大败,折戟沉沙。
其中定有蹊跷。
尹温烈站起身来,背对着叶藏走出几步,又缓缓回身,凝视着他,极为平静的说道:“大将军孟克,乃是将门之后,祖上三代为将,正该是大姜的国之栋梁,更有其膝下二子孟啸孟心,俱是博学多识,广闻明达之贤才,想来他父子齐心协力,定能护佑我大姜太平,国祚长存。”
“这便好了。至少眼下不必过于担心战况会有甚么变故。”叶藏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既然尹温烈都这么说,想来那孟克也有两把刷子,即便不能一举击溃北族联军,也能拖住一段时间。想来孟克只须固守要害,打持久的拉锯战,谋长截短,将我方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迫使北军露出马脚,那这场战争的胜利,便唾手可得了。
叶藏便是这么想的,尹温烈亦然。
但此时的尹温烈并不知晓,军情似乎暂时稳定下来,但朝廷之内却乱成一锅粥。叶藏也无有门路知晓那宫变之后的诸多事宜,但他却将自己所知晓的事尽皆告知尹温烈:“哎,想来先帝在时,虽无甚功德,到也算太平,不想刚一驾崩,便惹出这许多事来......”
“甚么?先帝?驾崩?”很显然尹温烈并没有反应过来,满脸惊诧,不知叶藏在说些甚么。叶藏原还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根据叶居霜二人提供的信息来看,尹温烈是在醉酒之后被二人点住穴道一路带回了桃花峪,直到今日。而那是奉乾帝依旧在世,如今尹温烈也无从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哎,倒也难怪。尹将军这些时日都在昏迷之中,无法知晓此事。”叶藏长叹一口气,便对尹温烈说道,“实不相瞒,先帝已然驾崩,新帝登基,受天承命,改年号洪文,提拔重臣,天下缟素。”
尹温烈闻言如遭雷击,宛若晴天霹雳,一个踉跄险些跌坐在地。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欲哭无泪,无以言表。想来那奉乾帝虽算不上甚么圣明之君,倒也不是甚么残暴狭隘之人,除了庸而不昏,倒也能明白些事理。若非他赐封提拔,尹温烈又如何能坐上那镇北将军的位子,但若非他受权臣奸佞摆布,又如何会叫自己遭贬,国家受难。
但无论怎么说,尹温烈对已然驾崩的奉乾帝始终心怀敬畏,感怀之至,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跪坐在地,仰天嚎啕。叶藏三人极能领会他的心情,故而并未阻止他这般宣泄自己压抑在心中许久的情感。而当尹温烈逐渐恢复平静,接受现实后,便起身轻叹道:“幸好太子殿下也算是贤明之人,先帝已去,斯人已矣,无可奈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当今圣上,期盼他能知人善任,克敌制胜,还我大姜一个康平盛世了。”
叶藏表情复杂,嘴角微微颤动,最终还是如实说道:“只怕此事要叫尹将军失望了。世间万般事,总有不如愿。乾坤自有定,无人敢逆天。”
尹温烈亦听出这叶藏话里有话,分明在暗示些甚么,他很快抓住要点,又急忙走上前问道:“前辈何出此言?莫非那即九五之位的新帝,并非是曾经的东宫太子?”
叶藏很想否决,但还是如实点了点头,面色凝重,长吁短叹不已。尹温烈更是意外,想来他早年在军营之中曾与昔日的东宫太子殿下有过一面之缘,但见其风度举止,谈吐神情,皆是贤明能者之相,想来他日位及九五,哪怕不能做到一代英明神武君,也绝不会是昏庸无能人。纵然外界对太子殿下的性情及为人有诸多传言,但尹温烈还是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
那太子殿下定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等待着一鸣惊人的那天。
他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为自己暗中铺路,以便于能更为妥善安全的坐稳这储君的位置。外界都说他嗜酒如命,游手好闲,乃是错看,亦未曾想到,此正中其下怀。而外界亦都言先帝不喜太子,可尹温烈恰恰也不这么认为,他坚信这也是一场父子合谋,表演给外人看的一出戏码,这一点足以从外界对太子非议不断,可他依旧能稳坐储君之位的理由。正是因为他太爱这嫡长子,所以才刻意疏远,让他历练历练。
但既有如此贤明的太子,亦有如此明理的父皇,想来那奉乾帝又怎会在临终之前突然更改遗诏,将储君之位换成他人?
这其中重重疑点,非是常人所能探寻,亦是极为蹊跷。
莫非是有人篡改遗诏?尹温烈脑中闪过一道灵光,第一反应便是,狄挽凤。狄挽凤乃是奉乾帝最为重信的权臣之一,又有郭皇后为依仗,想来先帝驾崩之时他定会在一旁侍候,而太子贤明,若是让他平稳上位,必会大刀阔斧,整顿吏治,肃清权贵,诛杀奸佞。若真到那时,狄挽凤等人皆逃不过那菜市口上三千刀剐,试问他们又怎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无动于衷呢?
所以狄挽凤有充分的动机与机会篡改遗诏,改立他人,借此将新帝纳为掌中傀儡,任其摆布。
故而尹温烈又再度发问道:“前辈可知,如今那高坐金銮的,是哪一位皇子?”叶藏闻言静心琢磨了一阵,仔细回想道,“老夫虽是江湖中人,但早年间喜欢结交朋友,故而对宫闱中事也有些了解......得到的消息说,这即位的新帝乃是先帝的幼子渭南王昭。”
“那先帝驾崩之后,宣读遗旨,迎奉新帝进京的人,又是谁?”尹温烈的语速极快,眼神也极为迫切,好似真相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一般。
叶藏不敢擅自作答,又思考一阵,挖空脑袋,才想起那京城好友送出来的消息,故而答道:“好像是叫......甚么,狄挽凤,据说他还是先帝亲提的托孤大臣。而这次新帝登坛即位受天命,祭祀英祖祭奠先帝之时,又提拔赐封他为辅国大臣。如今此人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老夫对此不甚了解,但想来尹将军该是认得他。”
“何止认得......若非他从中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我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而如今国家危难,朝廷混乱,也是因他而起......我与他有切肤之恨,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饮其血,血海深仇,不报,誓不为人!”尹温烈并非不憎恨那坏事做尽的狄挽凤,而是昔日同朝为官,若是得罪了他,自己的抱负便再难实现,事实证明,确是如此。大丈夫能屈能伸,尹温烈也只得屡次委曲求全。
但如今他已是一无所有,退无可退,再没甚么好失去的了。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平庸一生,窝囊的死去。要么放手一搏,轰轰烈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该是如此罢。所以,那对狄挽凤及压在心底多年的怨恨终在这一刻爆发,家仇国恨,不能不报!
且说那叶藏惊见尹温烈如此激动,怒不可遏,咬牙切齿的模样,又闻听此言,便是尹温烈与那狄挽凤定有甚么难解之仇怨,相必尹温烈从此遭贬,也多半是因那狄挽凤而起。但叶藏却上前把住尹温烈的手腕,轻拍他的手背,语重心长的说道:“将军可愿听老夫一言?”
“前辈......但说无妨......”尹温烈双眼泛红,血丝密布,身形微微颤动。叶藏轻叹一口气,哀声劝道:“老夫虽不知将军与那人有何仇怨,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国难当头,实不是报仇之时。事到如今,将军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以为国为先,你看如何?”
“既然如此,那老夫也不妨将如今的情形告知尹将军。”叶藏抚须叹道,“贪狼关被攻破已是事实,也正如将军所说的那样,五组联军一连攻克承天府以北十三座城池,我军兵败如山倒,北军在兵魁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逼近承天府。而今又有领兵之人率数万大军前去迎敌,听说那领兵将领乃是当朝的大将军,不知可靠否?”
“没想到事情果真到了这般地步......”尹温烈不禁开始琢磨,若当时朝廷没有派遣狄挽凤强命他班师回朝,也不至于沦落到今日这般,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大姜颜面扫地不说,数万将士的性命更是白白葬送,如今国将不国,又何谈太平二字?
尹温烈虽不知他走后贪狼关一战的具体战况及情形,但他坚信自己一手提拔,带出来的莫然,绝不会是像传言所说的那般,轻敌冒进,抗命不尊,以至于贪狼大败,折戟沉沙。
其中定有蹊跷。
尹温烈站起身来,背对着叶藏走出几步,又缓缓回身,凝视着他,极为平静的说道:“大将军孟克,乃是将门之后,祖上三代为将,正该是大姜的国之栋梁,更有其膝下二子孟啸孟心,俱是博学多识,广闻明达之贤才,想来他父子齐心协力,定能护佑我大姜太平,国祚长存。”
“这便好了。至少眼下不必过于担心战况会有甚么变故。”叶藏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既然尹温烈都这么说,想来那孟克也有两把刷子,即便不能一举击溃北族联军,也能拖住一段时间。想来孟克只须固守要害,打持久的拉锯战,谋长截短,将我方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迫使北军露出马脚,那这场战争的胜利,便唾手可得了。
叶藏便是这么想的,尹温烈亦然。
但此时的尹温烈并不知晓,军情似乎暂时稳定下来,但朝廷之内却乱成一锅粥。叶藏也无有门路知晓那宫变之后的诸多事宜,但他却将自己所知晓的事尽皆告知尹温烈:“哎,想来先帝在时,虽无甚功德,到也算太平,不想刚一驾崩,便惹出这许多事来......”
“甚么?先帝?驾崩?”很显然尹温烈并没有反应过来,满脸惊诧,不知叶藏在说些甚么。叶藏原还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根据叶居霜二人提供的信息来看,尹温烈是在醉酒之后被二人点住穴道一路带回了桃花峪,直到今日。而那是奉乾帝依旧在世,如今尹温烈也无从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哎,倒也难怪。尹将军这些时日都在昏迷之中,无法知晓此事。”叶藏长叹一口气,便对尹温烈说道,“实不相瞒,先帝已然驾崩,新帝登基,受天承命,改年号洪文,提拔重臣,天下缟素。”
尹温烈闻言如遭雷击,宛若晴天霹雳,一个踉跄险些跌坐在地。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欲哭无泪,无以言表。想来那奉乾帝虽算不上甚么圣明之君,倒也不是甚么残暴狭隘之人,除了庸而不昏,倒也能明白些事理。若非他赐封提拔,尹温烈又如何能坐上那镇北将军的位子,但若非他受权臣奸佞摆布,又如何会叫自己遭贬,国家受难。
但无论怎么说,尹温烈对已然驾崩的奉乾帝始终心怀敬畏,感怀之至,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跪坐在地,仰天嚎啕。叶藏三人极能领会他的心情,故而并未阻止他这般宣泄自己压抑在心中许久的情感。而当尹温烈逐渐恢复平静,接受现实后,便起身轻叹道:“幸好太子殿下也算是贤明之人,先帝已去,斯人已矣,无可奈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当今圣上,期盼他能知人善任,克敌制胜,还我大姜一个康平盛世了。”
叶藏表情复杂,嘴角微微颤动,最终还是如实说道:“只怕此事要叫尹将军失望了。世间万般事,总有不如愿。乾坤自有定,无人敢逆天。”
尹温烈亦听出这叶藏话里有话,分明在暗示些甚么,他很快抓住要点,又急忙走上前问道:“前辈何出此言?莫非那即九五之位的新帝,并非是曾经的东宫太子?”
叶藏很想否决,但还是如实点了点头,面色凝重,长吁短叹不已。尹温烈更是意外,想来他早年在军营之中曾与昔日的东宫太子殿下有过一面之缘,但见其风度举止,谈吐神情,皆是贤明能者之相,想来他日位及九五,哪怕不能做到一代英明神武君,也绝不会是昏庸无能人。纵然外界对太子殿下的性情及为人有诸多传言,但尹温烈还是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
那太子殿下定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等待着一鸣惊人的那天。
他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为自己暗中铺路,以便于能更为妥善安全的坐稳这储君的位置。外界都说他嗜酒如命,游手好闲,乃是错看,亦未曾想到,此正中其下怀。而外界亦都言先帝不喜太子,可尹温烈恰恰也不这么认为,他坚信这也是一场父子合谋,表演给外人看的一出戏码,这一点足以从外界对太子非议不断,可他依旧能稳坐储君之位的理由。正是因为他太爱这嫡长子,所以才刻意疏远,让他历练历练。
但既有如此贤明的太子,亦有如此明理的父皇,想来那奉乾帝又怎会在临终之前突然更改遗诏,将储君之位换成他人?
这其中重重疑点,非是常人所能探寻,亦是极为蹊跷。
莫非是有人篡改遗诏?尹温烈脑中闪过一道灵光,第一反应便是,狄挽凤。狄挽凤乃是奉乾帝最为重信的权臣之一,又有郭皇后为依仗,想来先帝驾崩之时他定会在一旁侍候,而太子贤明,若是让他平稳上位,必会大刀阔斧,整顿吏治,肃清权贵,诛杀奸佞。若真到那时,狄挽凤等人皆逃不过那菜市口上三千刀剐,试问他们又怎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无动于衷呢?
所以狄挽凤有充分的动机与机会篡改遗诏,改立他人,借此将新帝纳为掌中傀儡,任其摆布。
故而尹温烈又再度发问道:“前辈可知,如今那高坐金銮的,是哪一位皇子?”叶藏闻言静心琢磨了一阵,仔细回想道,“老夫虽是江湖中人,但早年间喜欢结交朋友,故而对宫闱中事也有些了解......得到的消息说,这即位的新帝乃是先帝的幼子渭南王昭。”
“那先帝驾崩之后,宣读遗旨,迎奉新帝进京的人,又是谁?”尹温烈的语速极快,眼神也极为迫切,好似真相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一般。
叶藏不敢擅自作答,又思考一阵,挖空脑袋,才想起那京城好友送出来的消息,故而答道:“好像是叫......甚么,狄挽凤,据说他还是先帝亲提的托孤大臣。而这次新帝登坛即位受天命,祭祀英祖祭奠先帝之时,又提拔赐封他为辅国大臣。如今此人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老夫对此不甚了解,但想来尹将军该是认得他。”
“何止认得......若非他从中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我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而如今国家危难,朝廷混乱,也是因他而起......我与他有切肤之恨,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饮其血,血海深仇,不报,誓不为人!”尹温烈并非不憎恨那坏事做尽的狄挽凤,而是昔日同朝为官,若是得罪了他,自己的抱负便再难实现,事实证明,确是如此。大丈夫能屈能伸,尹温烈也只得屡次委曲求全。
但如今他已是一无所有,退无可退,再没甚么好失去的了。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平庸一生,窝囊的死去。要么放手一搏,轰轰烈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该是如此罢。所以,那对狄挽凤及压在心底多年的怨恨终在这一刻爆发,家仇国恨,不能不报!
且说那叶藏惊见尹温烈如此激动,怒不可遏,咬牙切齿的模样,又闻听此言,便是尹温烈与那狄挽凤定有甚么难解之仇怨,相必尹温烈从此遭贬,也多半是因那狄挽凤而起。但叶藏却上前把住尹温烈的手腕,轻拍他的手背,语重心长的说道:“将军可愿听老夫一言?”
“前辈......但说无妨......”尹温烈双眼泛红,血丝密布,身形微微颤动。叶藏轻叹一口气,哀声劝道:“老夫虽不知将军与那人有何仇怨,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国难当头,实不是报仇之时。事到如今,将军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以为国为先,你看如何?”
第一时间更新《白马辞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