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放松,背靠着零星乱石,眼看秋水拂波,月色微凉,故人不复。思绪万千,满怀愁苦,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将那一掌可握的小酒坛凑到嘴边,扯开布团,刚想灌入口中,却又停下。
想来周虔与韩追既是忘年莫逆之交,亦师亦友,又可以是情同父子,又可以是手足兄弟。因交情匪浅,故而并不拘束。但凡不是周虔处理公事之时,二人私下的对话都十分轻松,毫无压力。
“你年事已高,身体又不算康健。我总不让你多喝,今日本想借这月色,雪色与绝色风景与你开怀畅饮,却......却无有多少好酒。罢了,罢了,周公在上,这酒,还是你先饮罢。”说罢,便微笑着将酒坛侧倾,那清澈的酒水,翻着纯白如雪的浪朵,坠入土坑之中,将骨灰坛周边的泥土尽皆浸润,透出一股淡淡的酒气。
直到将最后一滴酒也倾倒尽了,韩追晃了晃酒坛,又敲了敲坛口,轻笑着说道:“无有酒啦,无有酒啦......今日先欠着,他日,我定给你带来好酒......以祭奠你的......在天之灵......你别怪我自作主张,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待。”
韩追长叹一口气,他并非不愿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却也相信周虔的魂魄还未走远,定会在他身旁看着他。
那鹅毛一般轻盈的雪花落在肩头,湿润成一瓣梅花,韩追探出手掌,碰了一朵,融在掌心温热之中,终觉几分寒凉,便裹了裹难以蔽体的衣衫,又指着承天府皇宫的方向,自言自语道:“那儿,那儿曾是你耗尽一生心血的地方。如今内有狡狐,外有豺狼,这以姓为国的大姜,正宛若悬在崖边的风铃,任人摆布,摇摇欲坠......你却,你却为了这样一个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真的值得么......你究竟为甚么这么做,这真的值得么?”
眼神迷离,头重脚轻,眼皮也越来越沉重。韩追觉得脸颊有些发烫,不知是这风雪与月色的罪过,还是那飘散在风中的几分酒味,令他沉醉。但刺骨的寒风却让他在清醒与昏迷之间不断徘徊,恍惚间眼前又浮现出周虔的身影,徐徐坐在自己身旁,韩追的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我或许不知道你为何如此,但你想做的,我会替你去做......”
冰冷的触觉自指尖开始蔓延,直到占据整个大脑。堆积了一日的疲倦终于在这副躯壳最脆弱的时刻侵占了胜利的高地。
韩追只是想休息片刻,便合上了那孤独的眼,不知过了多久。披着雨露均沾的月色与深邃孤独的夜色,在那乱石旁,镜湖边,枯树下,以地为墓,天为石碑,在睡梦中,为周虔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直到干燥的衣衫再度被雪水浸透,直到那纯洁的白落满了肩头,几乎盖住了韩追整个身躯,叫他成了一具雪人......
而此时此刻,亦有一艘乘着月色顺流而下的乌蓬船,与韩追一般寂寞。风起波扬,白浪翻腾,那一叶孤舟将最为凝滞的墨夜劈开,往那看似光明的南方游去,将一切混沌抛掷脑后,不再回头。而那乌蓬船中坐着的,竟是这大姜国曾经的太子殿下,如今新帝登基,被狄挽凤遣回封地的安怀王。
为了给新帝铺路,狄挽凤必须将安怀王遣回故地,再按照他的计划,慢慢除掉这个心头大患。故而安怀王特意一早就吩咐家眷乘马车走陆路南下,自己则带着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是将来要继承安怀王爵位的长子,如今年仅八岁的姜遇鹤乘乌蓬窗,星夜顺流而下。
随行的只有三两侍从,与安怀王最为信任的亲信护卫,名唤锦帆。
玉锦帆,真男儿,身长八尺,白净瘦高,剑眉星目,杀气凛然。出身江湖,沉默寡言,出手狠辣,骁勇果敢,敢比船火儿,灵动迅捷,尤胜浪里白。他本无姓名,因有甘兴霸之奇勇,故称锦帆。早年乃是江淮一带的水贼头目,但只劫掠过往客商,从不侵扰两岸百姓。时而还会出手救些不慎落水的儿童,故而被江淮百姓称颂为“锦爷”。锦帆水性极佳,陆战也不含糊。膂力惊人,亦擅弓箭。精通一柄缠锦飞镰刀,缀着铁索,缠在腰间。取人性命,随心应手。
想当初,江淮重镇庸梁府等地遭洪灾侵扰,连年大水,田业尽毁,五谷不收,饿殍遍地。当地知府只知叫苦,救灾不力,致使百姓受累。那时的安怀王身为储君太子,奉皇命南下赈灾。一者乃是奉乾帝欲使其经受磨练,二者便是毕竟是太子储君,比起外人,更为信任。
不知是这安怀王有些头脑,还是其手下有何奇人异士,为其出谋划策。安怀王并未走官道,而是明面上派遣随行官员走陆路大道至庸梁,自己则带着大批赈灾银粮乘楼船走水路直下江南,随行只带亲信一十三人侍候,不仅没有带一兵一卒,更是没有穿着公服。
轻装简从,掩人耳目,为的便是明察暗访,收集证据,查出那庸梁府知府贪赃枉法,赈灾不力的证据,才是除却赈济灾民的本来目的。
不想行至东安水域一带,被水贼拦截。那拦路打劫的,便是如今的锦帆。安怀王的随行亲信皆被锦帆手下杀死,唯独安怀王临危不惧,义正言辞的怒斥锦帆等众。大骂他们铁石心肠,丧尽天良。竟连朝廷发放给庸梁灾民的钱粮都要劫掠。
锦帆并非鲁莽之人,便向他问起详情。待安怀王讲清缘由后,锦帆不肯相信。他见庸梁官员赈灾不力,府衙外满街皆是饿死的百姓,那些家伙却还高坐堂上终日把酒言欢,莺歌燕舞。叫本就是被官府逼上绝路的锦帆深恶痛绝。他本欲倾尽全力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奈何这水灾叫手下兄弟也不好过,手心手背都是肉,僧多粥少,锦帆也无可奈何,终日为此苦恼。
今若能截下这批钱粮,不仅能能叫自家兄弟果腹,更能救济灾民,一举两得。如此好的机会,锦帆怎可错过?
锦帆见安怀王正气凛然,谈吐不凡。不像是甚么贪官污吏,便问他身份若何。安怀王坦诚自己太子身份,锦帆仍不肯相信,安怀王遂取出御赐剑印,皆有先斩后奏之权,锦帆等众这才作罢。
但他们仍不肯放过到嘴边的肥肉,逼迫安怀王交出这满船钱粮,便可放他一条性命。安怀王却宁死不屈。锦帆见他有这般气节与豪勇,不似寻常官员,心想或许他真能帮助灾民。毕竟发放赈灾钱粮只能救一时之急,若是这庸梁府的贪官恶霸不除,当地的百姓便一日抬不起头来。
而以锦帆的势力,水上还能作主,但若要与官府及当地督府军作对,便是以卵击石。
万般无奈之下,锦帆只能选择相信安怀王,便力排众议,不仅率领手下弟兄向惊扰了安怀王并杀害他许多亲信致歉,还表示愿意化妆为随行侍从,暗中保护安怀王进入庸梁境内,以防那些居心叵测之人被揭穿后孤注一掷,鱼死网破。并且在事后,锦帆一人承担先前的所有罪责,任凭安怀王发落。
但锦帆同时也表明,倘若安怀王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还庸梁府百姓一个公道,哪怕被朝廷追杀到天涯海角,他也会亲手解决这太子爷的性命。
安怀王闻言大惊,被锦帆的气魄折服,敬佩不已。又觉此人五官端正,豪气干云,通人情,晓事理,全然不似打家劫舍的奸邪小人,亦非行事鲁莽的江湖人,竟破天荒的应下此事,带着锦帆一路明察暗访。
幸赖锦帆在这一带的百姓之中颇有名望,使得安怀王收集证据十分轻松,他也间接感受到了“锦爷”的好名声,对锦帆赞赏有加,十分喜爱。事实证明,在后来的诸多变故之中,也幸得锦帆暗中保护,才让安怀王屡次脱险,成功惩处了那些借着天灾,大行人祸,中饱私囊还企图谋害太子,胆大包天的贪官污吏。
庸梁府除却心头大患,赈灾银两也很快发放到了灾民手中,持续多年的灾情竟在短短数月之间便得到改善,百姓普天同庆,欢呼雀跃,高呼青天,足见庸梁府官员是如何的失职。
安怀王离开庸梁府的那一日,百姓们夹道相送,泣不成声。而锦帆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散尽钱财,遣了诸多兄弟,孤身一人来向安怀王负荆请罪。可安怀王对他喜爱有加,赞他忠勇无双,乃是少有的人才,便赦免其罪,反将锦帆收在身旁做亲信侍卫,已然多年矣。
因锦帆忠诚不二,武功高强,安怀王时常封赏。但锦帆却分文不用,皆封存入库,只留每月俸禄。行事低调,从不显山露水,藏在暗处,就连狄挽凤等人也不知其底细。以此来暗中保护安怀王的安危。
想来周虔与韩追既是忘年莫逆之交,亦师亦友,又可以是情同父子,又可以是手足兄弟。因交情匪浅,故而并不拘束。但凡不是周虔处理公事之时,二人私下的对话都十分轻松,毫无压力。
“你年事已高,身体又不算康健。我总不让你多喝,今日本想借这月色,雪色与绝色风景与你开怀畅饮,却......却无有多少好酒。罢了,罢了,周公在上,这酒,还是你先饮罢。”说罢,便微笑着将酒坛侧倾,那清澈的酒水,翻着纯白如雪的浪朵,坠入土坑之中,将骨灰坛周边的泥土尽皆浸润,透出一股淡淡的酒气。
直到将最后一滴酒也倾倒尽了,韩追晃了晃酒坛,又敲了敲坛口,轻笑着说道:“无有酒啦,无有酒啦......今日先欠着,他日,我定给你带来好酒......以祭奠你的......在天之灵......你别怪我自作主张,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待。”
韩追长叹一口气,他并非不愿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却也相信周虔的魂魄还未走远,定会在他身旁看着他。
那鹅毛一般轻盈的雪花落在肩头,湿润成一瓣梅花,韩追探出手掌,碰了一朵,融在掌心温热之中,终觉几分寒凉,便裹了裹难以蔽体的衣衫,又指着承天府皇宫的方向,自言自语道:“那儿,那儿曾是你耗尽一生心血的地方。如今内有狡狐,外有豺狼,这以姓为国的大姜,正宛若悬在崖边的风铃,任人摆布,摇摇欲坠......你却,你却为了这样一个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真的值得么......你究竟为甚么这么做,这真的值得么?”
眼神迷离,头重脚轻,眼皮也越来越沉重。韩追觉得脸颊有些发烫,不知是这风雪与月色的罪过,还是那飘散在风中的几分酒味,令他沉醉。但刺骨的寒风却让他在清醒与昏迷之间不断徘徊,恍惚间眼前又浮现出周虔的身影,徐徐坐在自己身旁,韩追的嘴角不自觉的上扬。
“我或许不知道你为何如此,但你想做的,我会替你去做......”
冰冷的触觉自指尖开始蔓延,直到占据整个大脑。堆积了一日的疲倦终于在这副躯壳最脆弱的时刻侵占了胜利的高地。
韩追只是想休息片刻,便合上了那孤独的眼,不知过了多久。披着雨露均沾的月色与深邃孤独的夜色,在那乱石旁,镜湖边,枯树下,以地为墓,天为石碑,在睡梦中,为周虔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直到干燥的衣衫再度被雪水浸透,直到那纯洁的白落满了肩头,几乎盖住了韩追整个身躯,叫他成了一具雪人......
而此时此刻,亦有一艘乘着月色顺流而下的乌蓬船,与韩追一般寂寞。风起波扬,白浪翻腾,那一叶孤舟将最为凝滞的墨夜劈开,往那看似光明的南方游去,将一切混沌抛掷脑后,不再回头。而那乌蓬船中坐着的,竟是这大姜国曾经的太子殿下,如今新帝登基,被狄挽凤遣回封地的安怀王。
为了给新帝铺路,狄挽凤必须将安怀王遣回故地,再按照他的计划,慢慢除掉这个心头大患。故而安怀王特意一早就吩咐家眷乘马车走陆路南下,自己则带着自己唯一的儿子,也是将来要继承安怀王爵位的长子,如今年仅八岁的姜遇鹤乘乌蓬窗,星夜顺流而下。
随行的只有三两侍从,与安怀王最为信任的亲信护卫,名唤锦帆。
玉锦帆,真男儿,身长八尺,白净瘦高,剑眉星目,杀气凛然。出身江湖,沉默寡言,出手狠辣,骁勇果敢,敢比船火儿,灵动迅捷,尤胜浪里白。他本无姓名,因有甘兴霸之奇勇,故称锦帆。早年乃是江淮一带的水贼头目,但只劫掠过往客商,从不侵扰两岸百姓。时而还会出手救些不慎落水的儿童,故而被江淮百姓称颂为“锦爷”。锦帆水性极佳,陆战也不含糊。膂力惊人,亦擅弓箭。精通一柄缠锦飞镰刀,缀着铁索,缠在腰间。取人性命,随心应手。
想当初,江淮重镇庸梁府等地遭洪灾侵扰,连年大水,田业尽毁,五谷不收,饿殍遍地。当地知府只知叫苦,救灾不力,致使百姓受累。那时的安怀王身为储君太子,奉皇命南下赈灾。一者乃是奉乾帝欲使其经受磨练,二者便是毕竟是太子储君,比起外人,更为信任。
不知是这安怀王有些头脑,还是其手下有何奇人异士,为其出谋划策。安怀王并未走官道,而是明面上派遣随行官员走陆路大道至庸梁,自己则带着大批赈灾银粮乘楼船走水路直下江南,随行只带亲信一十三人侍候,不仅没有带一兵一卒,更是没有穿着公服。
轻装简从,掩人耳目,为的便是明察暗访,收集证据,查出那庸梁府知府贪赃枉法,赈灾不力的证据,才是除却赈济灾民的本来目的。
不想行至东安水域一带,被水贼拦截。那拦路打劫的,便是如今的锦帆。安怀王的随行亲信皆被锦帆手下杀死,唯独安怀王临危不惧,义正言辞的怒斥锦帆等众。大骂他们铁石心肠,丧尽天良。竟连朝廷发放给庸梁灾民的钱粮都要劫掠。
锦帆并非鲁莽之人,便向他问起详情。待安怀王讲清缘由后,锦帆不肯相信。他见庸梁官员赈灾不力,府衙外满街皆是饿死的百姓,那些家伙却还高坐堂上终日把酒言欢,莺歌燕舞。叫本就是被官府逼上绝路的锦帆深恶痛绝。他本欲倾尽全力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奈何这水灾叫手下兄弟也不好过,手心手背都是肉,僧多粥少,锦帆也无可奈何,终日为此苦恼。
今若能截下这批钱粮,不仅能能叫自家兄弟果腹,更能救济灾民,一举两得。如此好的机会,锦帆怎可错过?
锦帆见安怀王正气凛然,谈吐不凡。不像是甚么贪官污吏,便问他身份若何。安怀王坦诚自己太子身份,锦帆仍不肯相信,安怀王遂取出御赐剑印,皆有先斩后奏之权,锦帆等众这才作罢。
但他们仍不肯放过到嘴边的肥肉,逼迫安怀王交出这满船钱粮,便可放他一条性命。安怀王却宁死不屈。锦帆见他有这般气节与豪勇,不似寻常官员,心想或许他真能帮助灾民。毕竟发放赈灾钱粮只能救一时之急,若是这庸梁府的贪官恶霸不除,当地的百姓便一日抬不起头来。
而以锦帆的势力,水上还能作主,但若要与官府及当地督府军作对,便是以卵击石。
万般无奈之下,锦帆只能选择相信安怀王,便力排众议,不仅率领手下弟兄向惊扰了安怀王并杀害他许多亲信致歉,还表示愿意化妆为随行侍从,暗中保护安怀王进入庸梁境内,以防那些居心叵测之人被揭穿后孤注一掷,鱼死网破。并且在事后,锦帆一人承担先前的所有罪责,任凭安怀王发落。
但锦帆同时也表明,倘若安怀王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还庸梁府百姓一个公道,哪怕被朝廷追杀到天涯海角,他也会亲手解决这太子爷的性命。
安怀王闻言大惊,被锦帆的气魄折服,敬佩不已。又觉此人五官端正,豪气干云,通人情,晓事理,全然不似打家劫舍的奸邪小人,亦非行事鲁莽的江湖人,竟破天荒的应下此事,带着锦帆一路明察暗访。
幸赖锦帆在这一带的百姓之中颇有名望,使得安怀王收集证据十分轻松,他也间接感受到了“锦爷”的好名声,对锦帆赞赏有加,十分喜爱。事实证明,在后来的诸多变故之中,也幸得锦帆暗中保护,才让安怀王屡次脱险,成功惩处了那些借着天灾,大行人祸,中饱私囊还企图谋害太子,胆大包天的贪官污吏。
庸梁府除却心头大患,赈灾银两也很快发放到了灾民手中,持续多年的灾情竟在短短数月之间便得到改善,百姓普天同庆,欢呼雀跃,高呼青天,足见庸梁府官员是如何的失职。
安怀王离开庸梁府的那一日,百姓们夹道相送,泣不成声。而锦帆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散尽钱财,遣了诸多兄弟,孤身一人来向安怀王负荆请罪。可安怀王对他喜爱有加,赞他忠勇无双,乃是少有的人才,便赦免其罪,反将锦帆收在身旁做亲信侍卫,已然多年矣。
因锦帆忠诚不二,武功高强,安怀王时常封赏。但锦帆却分文不用,皆封存入库,只留每月俸禄。行事低调,从不显山露水,藏在暗处,就连狄挽凤等人也不知其底细。以此来暗中保护安怀王的安危。
第一时间更新《白马辞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