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井
赵九说道:“大人,程小哥画得图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而今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能不能打一口井?”
周梦臣微微一愣,他再看着图纸,果然是没有井。
对于这一点,周梦臣也理解。
井在古代城池之中,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资源。在古代一个县城全境有一百多口井,就算不错了。
百姓家里没有井,一般是很多街坊邻居,一起用一口井。清晨的时候,见很多百姓在街口的水井边排队,并不要吃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南方水井更少了,原因很简单,南方很多河流。也可以作为百姓的取水地。所以对水井的需求量,就更少了。
周梦臣家里就没有井,不过,他家距离井并不远,无他,钟鼓楼上的莲花漏是需要大量用水的。这口井自然要距离钟鼓楼不远。
所以,这图纸上并没有井,周梦臣也不觉得有什么。要知道武昌城中,就有九个湖泊。
周梦臣问道:“而今取水不便吗?”
赵九说道:“大人英明。正是。一来养济院的人多了。需要的水也多了,二来,这几日司湖的水位下降的厉害,可以取水的地方,有好些百姓争,我们这些老弱病残是抢不过他们的。房子翻修是可以放放的。这水一日不吃,就不成的。”
周梦臣忽然想起了之前刘师爷提到了的旱情。虽然他还没有感觉,但是这旱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到了周梦臣身边的人。
周梦臣说道:“好,添上吧。”
“是。”程大位说道。
在图纸上添上一口水井,很容易。
但是真正打出一口井,却是有些麻烦。
周梦臣打听过,打一口水井的造价,高低不一。但最少也要一二十两,如果是一口大水井,甚至要百两上下。
好在周梦臣预算充足。
并不在乎。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周梦臣步行出了养济院。
还没有走多远,就看见了前面人潮汹涌。
一个个扶老携幼,来到湖边打水。
远远的看去,整个司湖还是碧波荡漾,但是走进了一看,就会发现,湖面退下了好大一片土地,让想打水的百姓,不得不走过大片的淤泥才能打到水。这些湖底的淤泥,柔然不能撑重物,故而不知道有水,有木板铺出了几条路。
而百姓们都是猬集在几条木板铺成的小道之上,更显得人来人往拥挤之极。
周梦臣看着暗暗皱眉。
这个场面是他没有想过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人对旱情没有什么感觉的原因。是因为后世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只要不谁水流完全干涸,很多人是没有感觉的,而且即便是地面水干涸了,还有地下水可以用的。
但是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
农业用水暂且不说。
单单是湖面下降了最多不过一米,就给居民用水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在这一刻。周梦臣对古代脆弱的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旱情。
“周兄也在这里?”周梦臣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道。他转身一看,却是张叔大。立即行道:“张兄。”
养济院的正门与府学后面相距不远,而这司湖更是在府学之后,甚至一部分司湖水都被引入府学后院之中,可以说是一墙之隔。
张叔大看了眼前一切,说道:“民生多艰。近些年来,湖广水旱频发,旱灾还好一点,最怕的是水灾。我家住荆州,万里长江第一洲。首当其冲。总体来说,旱总比涝啊。只是最怕久旱必涝。”
荆州一带,从来是长江水灾的重灾区。
因为长江出三峡在荆州一带一泄千里。再加上从明代开始,湖广熟,天下足。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明代中期,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一个个湖泊就此消失,长江两岸有了大量耕田的同时。
长江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储存江水的地方。
长江水患也越演越烈,越往后,越厉害,到了而今,长江水患远在黄河之上了。
周梦臣皱眉,说道:“今年应该不至于吧?”
张叔大摇摇头,也没有说什么。这种事情如何说的准啊?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他岔开话题,说道:“周兄,怎么在这里?我听说这一段时间,车巡抚已经下令要求湖广各级府县都停止其他政务,一切以抗旱为要,江夏县衙之中,估计忙得脚不点地了。”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托之前的福,县令将我当神仙供着。我什么事情都没有?”
张叔大说道:“却是屈才了。”
周梦臣心中微微一动,说道:“正好,我有事与张兄请教一二。”
张叔大目光与周梦臣的目光一对,心中若有所思,说道:“好。”
两人来到了养济院之中。
周梦臣说道:“我久在书斋之中,却不知道抗旱以何事为要?”
张叔大听了,说道:“抗旱自然是修建水利为要,很多地方只要修建一些沟渠,即便遇见旱灾,也不怎么怕了。只是而今修建水利,却是临渊结网,临渴掘井之举,有些太迟了。所以一般来说,抗旱,当以两事为主,一是修建水车,二是挖井。这是见效最快的,也是周兄用武之地。”
周梦臣见被张叔大看破了,也不隐瞒,说道:“张兄,所言极是。我这一点微末本事,比不上张兄。但是在制器上,还是有些可以自傲之处。见生民疾苦,自然不愿意袖手旁观。”
当然了,周梦臣也是有一点私心的。
周梦臣反思之前,他为什么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在士林之中薄有名声。
在古代农业生产,是一等一的大事情。
如果在这上面有说助益,周梦臣的名声只会更大。
这个举动,在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养望。”
张叔大正准备说话,却看见赵九,程大位等几个人站在外面。
周梦臣看见了,讲几个人叫进来,问道:“什么事情?”
赵九说道:“大人,我们已经找人来看过水脉了。只是挖不动。”
周梦臣听了,与张叔大对视一眼,心中暗道:“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周梦臣说道:“张兄一起去看看?”
张叔大自然没有拒绝了。
一行人就到了挖井的地方。
却见一个葛衣老人,还有几个壮丁光着膀子站在一边。
赵九立即为周梦臣引荐。
这个老人就是负责挖井的人。也是周梦臣是官府中人,否则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立即找人过来的。
周梦臣看了看已经挖开的水井。并不是多深。大约有一米多深。
周梦臣说道:“怎么回事?”
老者立即上前说道:“禀报老爷,这一带在蛇山与凤凰山之间,本来就石头比较多,而养济院这里靠近城墙,更是如此。而且今年旱情,水位也下降了不少,更难以打通了,非小的不尽力。实在是打不动。”
周梦臣说道:“能不能用火药?”
老者说道:“老爷,万万动不得,只要一动火药,这井非塌不可。”
周梦臣听了,只觉得挠头,说道:“真没有办法了?”
这老者说道:“小老儿无能,这样地面也只有四川那边的人能打通了,我等没有这个本事。”
周梦臣有些好奇,说道:“四川打井技术很好吗?”
张叔大说道:“四川井盐,天下闻名,据说能打如地下十几丈之处,令地火外泄,用于煮盐,我也只是听人说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没有见过。”
周梦臣听了,暗道:“地火外泄,应该是天然气。”
他虽然不知道四川的天然气有多深,但是想来,应该比水层浅。而且武昌城毕竟是在长江边上,即便不提长江,在数百步之外,就是司湖。周梦臣怎么想,也不觉得这里的地下水能有多深。
暗道:“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周梦臣说道:“程叔,你去订一根铁棍,要精铁的,最少有碗口粗。”
“是。”程广德说道。
周梦臣说道:“赵九,你去找人,让作坊那边停工。我有东西要造。”
赵九立即答应说道:“是。”
而今工坊那边生产过剩,周梦臣已经准备让工坊那边造家具了,临时加个班,生产别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周梦臣说道:“张兄,对不住了,我恐怕要忙一会儿了。”
张叔大说道:“不用管我,我正想看看周兄之巧思。”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说道:“尽量不让张兄失望。”
说实话,周梦臣在这一件事情上,并没有什么把握。倒不是,周梦臣没有把握打破这石头,而是不知道这石头有多深。但是总要试试而已,不是单单是为了养济院这一口井,而是为了弄一个尽可能快速打井的工具,或者说机械。
周梦臣对程大位说道:“你跟我来。”
程大位数学学的很快,而且算盘打得贼溜,似乎不在冯立之下,已经可以承担一些下手的工作了。
程大位也大为高兴,说道:“是,师父。”
赵九说道:“大人,程小哥画得图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而今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能不能打一口井?”
周梦臣微微一愣,他再看着图纸,果然是没有井。
对于这一点,周梦臣也理解。
井在古代城池之中,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资源。在古代一个县城全境有一百多口井,就算不错了。
百姓家里没有井,一般是很多街坊邻居,一起用一口井。清晨的时候,见很多百姓在街口的水井边排队,并不要吃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南方水井更少了,原因很简单,南方很多河流。也可以作为百姓的取水地。所以对水井的需求量,就更少了。
周梦臣家里就没有井,不过,他家距离井并不远,无他,钟鼓楼上的莲花漏是需要大量用水的。这口井自然要距离钟鼓楼不远。
所以,这图纸上并没有井,周梦臣也不觉得有什么。要知道武昌城中,就有九个湖泊。
周梦臣问道:“而今取水不便吗?”
赵九说道:“大人英明。正是。一来养济院的人多了。需要的水也多了,二来,这几日司湖的水位下降的厉害,可以取水的地方,有好些百姓争,我们这些老弱病残是抢不过他们的。房子翻修是可以放放的。这水一日不吃,就不成的。”
周梦臣忽然想起了之前刘师爷提到了的旱情。虽然他还没有感觉,但是这旱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到了周梦臣身边的人。
周梦臣说道:“好,添上吧。”
“是。”程大位说道。
在图纸上添上一口水井,很容易。
但是真正打出一口井,却是有些麻烦。
周梦臣打听过,打一口水井的造价,高低不一。但最少也要一二十两,如果是一口大水井,甚至要百两上下。
好在周梦臣预算充足。
并不在乎。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周梦臣步行出了养济院。
还没有走多远,就看见了前面人潮汹涌。
一个个扶老携幼,来到湖边打水。
远远的看去,整个司湖还是碧波荡漾,但是走进了一看,就会发现,湖面退下了好大一片土地,让想打水的百姓,不得不走过大片的淤泥才能打到水。这些湖底的淤泥,柔然不能撑重物,故而不知道有水,有木板铺出了几条路。
而百姓们都是猬集在几条木板铺成的小道之上,更显得人来人往拥挤之极。
周梦臣看着暗暗皱眉。
这个场面是他没有想过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人对旱情没有什么感觉的原因。是因为后世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只要不谁水流完全干涸,很多人是没有感觉的,而且即便是地面水干涸了,还有地下水可以用的。
但是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
农业用水暂且不说。
单单是湖面下降了最多不过一米,就给居民用水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在这一刻。周梦臣对古代脆弱的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旱情。
“周兄也在这里?”周梦臣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道。他转身一看,却是张叔大。立即行道:“张兄。”
养济院的正门与府学后面相距不远,而这司湖更是在府学之后,甚至一部分司湖水都被引入府学后院之中,可以说是一墙之隔。
张叔大看了眼前一切,说道:“民生多艰。近些年来,湖广水旱频发,旱灾还好一点,最怕的是水灾。我家住荆州,万里长江第一洲。首当其冲。总体来说,旱总比涝啊。只是最怕久旱必涝。”
荆州一带,从来是长江水灾的重灾区。
因为长江出三峡在荆州一带一泄千里。再加上从明代开始,湖广熟,天下足。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明代中期,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一个个湖泊就此消失,长江两岸有了大量耕田的同时。
长江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储存江水的地方。
长江水患也越演越烈,越往后,越厉害,到了而今,长江水患远在黄河之上了。
周梦臣皱眉,说道:“今年应该不至于吧?”
张叔大摇摇头,也没有说什么。这种事情如何说的准啊?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他岔开话题,说道:“周兄,怎么在这里?我听说这一段时间,车巡抚已经下令要求湖广各级府县都停止其他政务,一切以抗旱为要,江夏县衙之中,估计忙得脚不点地了。”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托之前的福,县令将我当神仙供着。我什么事情都没有?”
张叔大说道:“却是屈才了。”
周梦臣心中微微一动,说道:“正好,我有事与张兄请教一二。”
张叔大目光与周梦臣的目光一对,心中若有所思,说道:“好。”
两人来到了养济院之中。
周梦臣说道:“我久在书斋之中,却不知道抗旱以何事为要?”
张叔大听了,说道:“抗旱自然是修建水利为要,很多地方只要修建一些沟渠,即便遇见旱灾,也不怎么怕了。只是而今修建水利,却是临渊结网,临渴掘井之举,有些太迟了。所以一般来说,抗旱,当以两事为主,一是修建水车,二是挖井。这是见效最快的,也是周兄用武之地。”
周梦臣见被张叔大看破了,也不隐瞒,说道:“张兄,所言极是。我这一点微末本事,比不上张兄。但是在制器上,还是有些可以自傲之处。见生民疾苦,自然不愿意袖手旁观。”
当然了,周梦臣也是有一点私心的。
周梦臣反思之前,他为什么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在士林之中薄有名声。
在古代农业生产,是一等一的大事情。
如果在这上面有说助益,周梦臣的名声只会更大。
这个举动,在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养望。”
张叔大正准备说话,却看见赵九,程大位等几个人站在外面。
周梦臣看见了,讲几个人叫进来,问道:“什么事情?”
赵九说道:“大人,我们已经找人来看过水脉了。只是挖不动。”
周梦臣听了,与张叔大对视一眼,心中暗道:“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周梦臣说道:“张兄一起去看看?”
张叔大自然没有拒绝了。
一行人就到了挖井的地方。
却见一个葛衣老人,还有几个壮丁光着膀子站在一边。
赵九立即为周梦臣引荐。
这个老人就是负责挖井的人。也是周梦臣是官府中人,否则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立即找人过来的。
周梦臣看了看已经挖开的水井。并不是多深。大约有一米多深。
周梦臣说道:“怎么回事?”
老者立即上前说道:“禀报老爷,这一带在蛇山与凤凰山之间,本来就石头比较多,而养济院这里靠近城墙,更是如此。而且今年旱情,水位也下降了不少,更难以打通了,非小的不尽力。实在是打不动。”
周梦臣说道:“能不能用火药?”
老者说道:“老爷,万万动不得,只要一动火药,这井非塌不可。”
周梦臣听了,只觉得挠头,说道:“真没有办法了?”
这老者说道:“小老儿无能,这样地面也只有四川那边的人能打通了,我等没有这个本事。”
周梦臣有些好奇,说道:“四川打井技术很好吗?”
张叔大说道:“四川井盐,天下闻名,据说能打如地下十几丈之处,令地火外泄,用于煮盐,我也只是听人说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没有见过。”
周梦臣听了,暗道:“地火外泄,应该是天然气。”
他虽然不知道四川的天然气有多深,但是想来,应该比水层浅。而且武昌城毕竟是在长江边上,即便不提长江,在数百步之外,就是司湖。周梦臣怎么想,也不觉得这里的地下水能有多深。
暗道:“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周梦臣说道:“程叔,你去订一根铁棍,要精铁的,最少有碗口粗。”
“是。”程广德说道。
周梦臣说道:“赵九,你去找人,让作坊那边停工。我有东西要造。”
赵九立即答应说道:“是。”
而今工坊那边生产过剩,周梦臣已经准备让工坊那边造家具了,临时加个班,生产别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周梦臣说道:“张兄,对不住了,我恐怕要忙一会儿了。”
张叔大说道:“不用管我,我正想看看周兄之巧思。”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说道:“尽量不让张兄失望。”
说实话,周梦臣在这一件事情上,并没有什么把握。倒不是,周梦臣没有把握打破这石头,而是不知道这石头有多深。但是总要试试而已,不是单单是为了养济院这一口井,而是为了弄一个尽可能快速打井的工具,或者说机械。
周梦臣对程大位说道:“你跟我来。”
程大位数学学的很快,而且算盘打得贼溜,似乎不在冯立之下,已经可以承担一些下手的工作了。
程大位也大为高兴,说道:“是,师父。”
第一时间更新《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