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忙活完中秋,等收拾行李回永福村的时候,秦氏才发现给程老爷子和大窦氏准备的尺头还没买。
程元卿就劝道:
“咱们日子过的好不比什么都强,我爷和我奶肯定都盼着我们日子过得好,他们知道我们过得好,不比什么节礼都开心?”
按理说寻常人家,真的是这样,所谓分家儿子和媳妇的节礼,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疼儿孙的长辈们,并不会指着那点子礼物过活。
庄户人家通常分家,会把家产分成几份,家里的老人如果还在的话,他们那一份是不会现下就分给儿孙们的,通常都会分给赡养他们的儿孙,而等老人们去世之后,属于老人的那一份产业也基本上会归属赡养他的那一房儿孙。
程时年这一房人,在各方面的原因下,是罕见的净身出户。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从老屋那里分得一点产业,包括由程时年赚回来的工钱,都没有还给他们,当时也说好了,这些就抵了给程老爷子和大窦氏的四时节礼供养。
较起真来,程时年这一房并没有必要给老屋的人送节礼。
但是程时年和秦氏都是孝顺人,又突然得了一大笔进项,不给老屋送东西,他们心里上就过不去自己那一关。
“我觉得小妹说的对。”正当程时年和秦氏纠结的时候,程元月突然说了一句支持程元卿的话。
不知不觉,程元月已经成了程元卿在家中最忠实的支持者。
两个孩子都这样说,程时年还是有些犹豫。
“可咱家现在有了银子,不给老屋那边说吗?”
这话差点把程元卿气笑了,忍不住跺了一下脚。
“爹爹没听过财不外漏!平时只有我和姐姐阿娘在村里住,住的地方又那么偏,咱家有银子的事要是传开来,村里头要是有人起了歹意,我们能防得住吗?”
这席话把程时年吓出了一身冷汗,看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女,他也觉得自己莽撞了。
“这,这是不能见人往外说,老屋里头人多,二老也不缺吃喝,那咱们还是不用急着送东西过去,以后,以后还有机会。”
见程时年松口了,程元卿又开始算家里的银子进出。
他们之前卖松茸和鱼攒下的银子,已经多半拿来付了房租,还有这段时间的吃喝嚼用,在城里住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多亏了车掌柜夫妻在饭食上对他们多有照顾。
平时张氏买菜,因为要管着伙计们的饭食,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定一大车菜,程时年这一家子住在东跨院,首先程时年和程元卿这段时间都在酿酒坊里干活,指导新来的酿酒工们,秦氏和程元月虽然不是每天都去酒坊,却也没闲着。
母女二人都是眼里有活的人,车掌柜夫妻帮他们腾了屋子暂住,她们自觉得不能白沾别人便宜,就自发的把给大伙做饭的工作揽了过来,饭菜做的分量足,味道好,酒楼里的伙计都感叹东家人好。
自然的,他们一家人的吃用就跟着酒楼里的伙计一起吃,自家除了出力外,几乎没花什么钱。
后来车掌柜提前几天给他们分了元合酒这个月的红利,一共一百八十两。
给程元卿姐妹俩买的成衣花掉十二两,程时年和秦氏一人两身尺头外加一家人做里衣袜子的尺头,也花了二两银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二十斤白糖、十斤细面和十斤粗面,再加上一些油盐酱醋和生活日用。
为了做糖炒栗子,程元卿还让程时年在铁匠铺定了一口大铁锅,铁器在这个时代是很值钱的,这个也花掉了一两银子。
掰着指头算算,一百八十两他们这几天一共花去了二十两,还剩下一百六十两!
程元卿算得高兴,这下她也算是个小富婆了!
与大部分庄户人家的观念不同,程元卿认为靠攒钱是不能发家的,像他们家现在有了余银,那就该把银子投出去,用银子挣银子。
但是投什么好呢?国人思维,买房买地,最靠谱!
不过在这个时代的房屋似乎并没有什么升值空间,特别是永福村的房子。
大部分人家盖新房都是自家人出人力盖,家里人力不够的,也是先请同村的人过来帮帮忙,甚至连泥土匠人,很多都不需要,原因是大家觉得太抛费了。
这样一来,他们家就不能买房子,买地,却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过去老程家是有土地的,但是因为程时年这一房人的净身出户,他们并没有分得老程家的土地。
永福村的村民们,吃的主食大部分都是自己田地里的产出,因为没有田地,程时年他们只能掏钱去买。
可粮店里的米面,明显比不上自己种的。
程元卿有意买地,认为田地就算他们自己不种,也可以把田地佃出去,横竖也是不亏。
“那这笔钱,咱们不如就买地吧?”程元卿提议。
“这个好,你爷知道了咱们买了地,指定高兴。”程时年高兴的搓着手答应。
程时年在田间地里长大,虽然长大后靠能写会算在城里找了份账房的活计,骨子里庄户人家热爱田地的本性却没有变。
世代靠耕种生存的庄户人家,对土地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热爱和眷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哪怕不用下地耕种的孩童也知道他们的吃、喝甚至穿用都来自于这片黄土地。
每到了庄稼快熟的时候,又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坐在大柳树下谈论谁家的庄稼长势好、收得多,谁家的后生有干劲,小小年纪就是庄稼把式之类的话,这样的场面每一年在永福村都会如期上演。
在永福村田间地里长大的程时年,也把对土地的热爱从程老爷子身上传承到了自己骨子里。所以当程元卿提议买地的时候,程时年非但没有拒绝,还有些蠢蠢欲动,恨不得现在就动身。
程时年在城里住了这么多年,多少也有自己的门路,很快他就找到一个买卖的田地的中间人,给拖了话过去,看看谁家有要卖的地,能离永福村近些的最好,他要买地。
车掌柜夫妻听到这个消息也很乐意帮忙,纷纷托人打听,终于紧赶慢赶,在他们一家人回永福村前,说是有两块田地不错,要是程家真心想买,就去看上一看。
程元卿就劝道:
“咱们日子过的好不比什么都强,我爷和我奶肯定都盼着我们日子过得好,他们知道我们过得好,不比什么节礼都开心?”
按理说寻常人家,真的是这样,所谓分家儿子和媳妇的节礼,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疼儿孙的长辈们,并不会指着那点子礼物过活。
庄户人家通常分家,会把家产分成几份,家里的老人如果还在的话,他们那一份是不会现下就分给儿孙们的,通常都会分给赡养他们的儿孙,而等老人们去世之后,属于老人的那一份产业也基本上会归属赡养他的那一房儿孙。
程时年这一房人,在各方面的原因下,是罕见的净身出户。
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从老屋那里分得一点产业,包括由程时年赚回来的工钱,都没有还给他们,当时也说好了,这些就抵了给程老爷子和大窦氏的四时节礼供养。
较起真来,程时年这一房并没有必要给老屋的人送节礼。
但是程时年和秦氏都是孝顺人,又突然得了一大笔进项,不给老屋送东西,他们心里上就过不去自己那一关。
“我觉得小妹说的对。”正当程时年和秦氏纠结的时候,程元月突然说了一句支持程元卿的话。
不知不觉,程元月已经成了程元卿在家中最忠实的支持者。
两个孩子都这样说,程时年还是有些犹豫。
“可咱家现在有了银子,不给老屋那边说吗?”
这话差点把程元卿气笑了,忍不住跺了一下脚。
“爹爹没听过财不外漏!平时只有我和姐姐阿娘在村里住,住的地方又那么偏,咱家有银子的事要是传开来,村里头要是有人起了歹意,我们能防得住吗?”
这席话把程时年吓出了一身冷汗,看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妻女,他也觉得自己莽撞了。
“这,这是不能见人往外说,老屋里头人多,二老也不缺吃喝,那咱们还是不用急着送东西过去,以后,以后还有机会。”
见程时年松口了,程元卿又开始算家里的银子进出。
他们之前卖松茸和鱼攒下的银子,已经多半拿来付了房租,还有这段时间的吃喝嚼用,在城里住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多亏了车掌柜夫妻在饭食上对他们多有照顾。
平时张氏买菜,因为要管着伙计们的饭食,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定一大车菜,程时年这一家子住在东跨院,首先程时年和程元卿这段时间都在酿酒坊里干活,指导新来的酿酒工们,秦氏和程元月虽然不是每天都去酒坊,却也没闲着。
母女二人都是眼里有活的人,车掌柜夫妻帮他们腾了屋子暂住,她们自觉得不能白沾别人便宜,就自发的把给大伙做饭的工作揽了过来,饭菜做的分量足,味道好,酒楼里的伙计都感叹东家人好。
自然的,他们一家人的吃用就跟着酒楼里的伙计一起吃,自家除了出力外,几乎没花什么钱。
后来车掌柜提前几天给他们分了元合酒这个月的红利,一共一百八十两。
给程元卿姐妹俩买的成衣花掉十二两,程时年和秦氏一人两身尺头外加一家人做里衣袜子的尺头,也花了二两银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二十斤白糖、十斤细面和十斤粗面,再加上一些油盐酱醋和生活日用。
为了做糖炒栗子,程元卿还让程时年在铁匠铺定了一口大铁锅,铁器在这个时代是很值钱的,这个也花掉了一两银子。
掰着指头算算,一百八十两他们这几天一共花去了二十两,还剩下一百六十两!
程元卿算得高兴,这下她也算是个小富婆了!
与大部分庄户人家的观念不同,程元卿认为靠攒钱是不能发家的,像他们家现在有了余银,那就该把银子投出去,用银子挣银子。
但是投什么好呢?国人思维,买房买地,最靠谱!
不过在这个时代的房屋似乎并没有什么升值空间,特别是永福村的房子。
大部分人家盖新房都是自家人出人力盖,家里人力不够的,也是先请同村的人过来帮帮忙,甚至连泥土匠人,很多都不需要,原因是大家觉得太抛费了。
这样一来,他们家就不能买房子,买地,却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过去老程家是有土地的,但是因为程时年这一房人的净身出户,他们并没有分得老程家的土地。
永福村的村民们,吃的主食大部分都是自己田地里的产出,因为没有田地,程时年他们只能掏钱去买。
可粮店里的米面,明显比不上自己种的。
程元卿有意买地,认为田地就算他们自己不种,也可以把田地佃出去,横竖也是不亏。
“那这笔钱,咱们不如就买地吧?”程元卿提议。
“这个好,你爷知道了咱们买了地,指定高兴。”程时年高兴的搓着手答应。
程时年在田间地里长大,虽然长大后靠能写会算在城里找了份账房的活计,骨子里庄户人家热爱田地的本性却没有变。
世代靠耕种生存的庄户人家,对土地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热爱和眷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哪怕不用下地耕种的孩童也知道他们的吃、喝甚至穿用都来自于这片黄土地。
每到了庄稼快熟的时候,又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坐在大柳树下谈论谁家的庄稼长势好、收得多,谁家的后生有干劲,小小年纪就是庄稼把式之类的话,这样的场面每一年在永福村都会如期上演。
在永福村田间地里长大的程时年,也把对土地的热爱从程老爷子身上传承到了自己骨子里。所以当程元卿提议买地的时候,程时年非但没有拒绝,还有些蠢蠢欲动,恨不得现在就动身。
程时年在城里住了这么多年,多少也有自己的门路,很快他就找到一个买卖的田地的中间人,给拖了话过去,看看谁家有要卖的地,能离永福村近些的最好,他要买地。
车掌柜夫妻听到这个消息也很乐意帮忙,纷纷托人打听,终于紧赶慢赶,在他们一家人回永福村前,说是有两块田地不错,要是程家真心想买,就去看上一看。
第一时间更新《农门虎妻福满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