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上,崇祯坐在龙椅上注视着满堂公卿,不作言语。
王承恩把拂尘一甩,高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此事礼部侍郎钱谦益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先前崔呈秀等人一直被关押在刑部,其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证据已确凿,奈何崔呈秀本人是兵部尚书,刑部迫于压力一直无法结案,微臣恭请陛下圣裁。”
此时刑部尚书冯英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所有证据均是在日前收集完毕,臣等已调查清楚,崔呈秀等人确有作奸犯科,贪污受贿之实,只是这四人毕竟还是朝廷命官,臣不是不结案,还是需要陛下这边圣谕而已。”
这两人的说法很有意思,钱谦益还是想借机搞掉魏老狗,然而得到崇祯暗示的冯英却非东林党和阉党中人,所以对结党营私四字避而不谈,只讲贪污受贿。
因为之前魏忠贤已经把卷轴交给皇帝的时候,崇祯看到了这几人的确是劣迹斑斑,本以为真正要出手的时候魏老狗会横加阻拦,结果昨晚召魏老狗之时,魏老狗依旧如前时之言说道:“陛下莫说杀几个‘谗臣’了,就算让老奴死掉可以帮陛下把龙椅垫的更稳实一点儿,老奴也绝无二话。”崇祯欣慰的点了点头,所以便有了今天的开场。
“冯尚书,你这个刑部尚书不懂的大明的律法的话,朕今日就教教你,《大明律》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施剥皮实草之刑。这四人所贪财物已经远超这个数字了吧!”
“陛下,太祖皇帝开国之初确实如此,只是现在……”冯英没有再接着说下去,那意思是很明显了的,开国之初朱元璋确实是用了重刑,只是后面对于官员贪污刑部也就逐渐放宽了标准,若是真的按这个标准实行的话,大明的官至少得少一大半了的。
“冯尚书此言差矣,既然《大明律》早有明文规定,便无须问朕,明日即按大明律执行即可,也给各位卿家提醒一下,这《大明律》可不是摆设的。”
“微臣遵旨。”冯英答道。
崇祯此言一出,百官色变,包括东林党人也是如此,本来觉得虽然今天没有搬到魏忠贤,但是能把崔呈秀直接拿下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结果他们自己的思路也都错了的,一直以为上面这位爷是个宽厚仁义的君主,没想到刚刚一番话下来直接给百官吓得不轻,看来以后还是要洁身自好了,大多数的官员心中想着,此时的钱谦益也是面无表情,一点儿也没有胜利的喜悦。
“若是诸位卿家没有别的事情,朕这里有个故事想跟大家讲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崇祯玩味的说道。
“臣等恭聆圣训。”
“不忙,不忙,在讲故事之前,朕有个事情要问一下,户部,现在国库还有余粮多少啊?”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国库目前余粮已不足八千石。”
“列位卿家看到了吗?我偌大一个大明王朝,国库里的粮食居然不足八千石,若是突然来个天灾什么的,怕是国库连赈灾的粮食都没有吧!”崇祯自嘲的说道。
“臣等无能,请陛下降罪。”此时包括户部尚书为首的户部官员集体跪下了,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崇祯说的是事实。
“不忙,朕不是降罪你们的,朕说了要给你们讲个故事,顺便跟你说个好消息,明日你户部粮库全部打开,朕会派人送一万石粮食过去的。”
此时文武大臣全部一头雾水,这皇上说的是哪儿跟哪儿啊?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送粮食,可是把这一群人彻底整懵了,唯有钱谦益听了之后,面色惊恐,瞬间已是汗如雨下了。
“朕觉得这个故事不该朕来讲了,你说呢?钱爱卿?”
满朝的文武大臣又集体转头看向了钱谦益,此时他们也发现了钱谦益的异常,再看看龙椅上成竹在胸的皇帝,似有所懂。
钱谦益这个人后世崇祯是了解过的,用十二个字概括就是有理想,没道德;有雄心,没手段。当时清军兵临城下,他的红颜知己柳如是劝他一起投河殉国,钱谦益居然怕水冷不敢下河,尚且不如一风尘女子,崇祯真的是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这个品行不端的人是怎么教出郑成功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这次审讯之后发现,原来着手倒卖粮食资敌的人他就是主谋,还真是天生汉奸的料子啊!
钱谦益见事已败露,慌忙下跪道:“启禀陛下,臣知道自己倒卖粮食有负圣恩,但臣的俸禄实在不足以养家啊!”说着涕泗横流之际也不忘不住的磕头。
“钱谦益,死到临头了你还嘴硬吗?你犯的事情何止是倒卖粮食谋取私利,你通敌卖国,将我大明的物资资敌了,你让朕,如何开恩呢?”最后几个字是崇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百官终于回过来味了,英国公张维贤更是直接一脚对着钱谦益踹了过去,恨不得要把他吃了一般,随着这一脚下去,稍微有点爱国情怀的官员也是纷纷上前对着钱谦益打了起来,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崇祯其实也真的很想动手的,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没办法亲自动手,只能过过眼瘾而已,觉得差不多了叫了声肃静,百官立刻重新列队站好了。
此时的钱谦益已经没有人样了,官帽已是掉到了一边,两个眼珠青紫,身上一片片的,官袍也是被撕的不成样子,崇祯看完,先是微微一笑,又马上调整情绪正襟危坐着,钱谦益此时看着崇祯说道:“陛下,臣真的只是倒卖粮食贴补家用而已,臣万万没有资敌之事啊?请陛下明察。”
“看来你以为你们收买了江南四所,所有的事情都万无一失了是吗?”
钱谦益惊恐的看着崇祯,说不出话来。
“既然如此,来啊!传田尔耕带人证上殿,今日寡人让你死个明白!”
王承恩把拂尘一甩,高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此事礼部侍郎钱谦益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先前崔呈秀等人一直被关押在刑部,其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证据已确凿,奈何崔呈秀本人是兵部尚书,刑部迫于压力一直无法结案,微臣恭请陛下圣裁。”
此时刑部尚书冯英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所有证据均是在日前收集完毕,臣等已调查清楚,崔呈秀等人确有作奸犯科,贪污受贿之实,只是这四人毕竟还是朝廷命官,臣不是不结案,还是需要陛下这边圣谕而已。”
这两人的说法很有意思,钱谦益还是想借机搞掉魏老狗,然而得到崇祯暗示的冯英却非东林党和阉党中人,所以对结党营私四字避而不谈,只讲贪污受贿。
因为之前魏忠贤已经把卷轴交给皇帝的时候,崇祯看到了这几人的确是劣迹斑斑,本以为真正要出手的时候魏老狗会横加阻拦,结果昨晚召魏老狗之时,魏老狗依旧如前时之言说道:“陛下莫说杀几个‘谗臣’了,就算让老奴死掉可以帮陛下把龙椅垫的更稳实一点儿,老奴也绝无二话。”崇祯欣慰的点了点头,所以便有了今天的开场。
“冯尚书,你这个刑部尚书不懂的大明的律法的话,朕今日就教教你,《大明律》规定:官吏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施剥皮实草之刑。这四人所贪财物已经远超这个数字了吧!”
“陛下,太祖皇帝开国之初确实如此,只是现在……”冯英没有再接着说下去,那意思是很明显了的,开国之初朱元璋确实是用了重刑,只是后面对于官员贪污刑部也就逐渐放宽了标准,若是真的按这个标准实行的话,大明的官至少得少一大半了的。
“冯尚书此言差矣,既然《大明律》早有明文规定,便无须问朕,明日即按大明律执行即可,也给各位卿家提醒一下,这《大明律》可不是摆设的。”
“微臣遵旨。”冯英答道。
崇祯此言一出,百官色变,包括东林党人也是如此,本来觉得虽然今天没有搬到魏忠贤,但是能把崔呈秀直接拿下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结果他们自己的思路也都错了的,一直以为上面这位爷是个宽厚仁义的君主,没想到刚刚一番话下来直接给百官吓得不轻,看来以后还是要洁身自好了,大多数的官员心中想着,此时的钱谦益也是面无表情,一点儿也没有胜利的喜悦。
“若是诸位卿家没有别的事情,朕这里有个故事想跟大家讲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崇祯玩味的说道。
“臣等恭聆圣训。”
“不忙,不忙,在讲故事之前,朕有个事情要问一下,户部,现在国库还有余粮多少啊?”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国库目前余粮已不足八千石。”
“列位卿家看到了吗?我偌大一个大明王朝,国库里的粮食居然不足八千石,若是突然来个天灾什么的,怕是国库连赈灾的粮食都没有吧!”崇祯自嘲的说道。
“臣等无能,请陛下降罪。”此时包括户部尚书为首的户部官员集体跪下了,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崇祯说的是事实。
“不忙,朕不是降罪你们的,朕说了要给你们讲个故事,顺便跟你说个好消息,明日你户部粮库全部打开,朕会派人送一万石粮食过去的。”
此时文武大臣全部一头雾水,这皇上说的是哪儿跟哪儿啊?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送粮食,可是把这一群人彻底整懵了,唯有钱谦益听了之后,面色惊恐,瞬间已是汗如雨下了。
“朕觉得这个故事不该朕来讲了,你说呢?钱爱卿?”
满朝的文武大臣又集体转头看向了钱谦益,此时他们也发现了钱谦益的异常,再看看龙椅上成竹在胸的皇帝,似有所懂。
钱谦益这个人后世崇祯是了解过的,用十二个字概括就是有理想,没道德;有雄心,没手段。当时清军兵临城下,他的红颜知己柳如是劝他一起投河殉国,钱谦益居然怕水冷不敢下河,尚且不如一风尘女子,崇祯真的是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这个品行不端的人是怎么教出郑成功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这次审讯之后发现,原来着手倒卖粮食资敌的人他就是主谋,还真是天生汉奸的料子啊!
钱谦益见事已败露,慌忙下跪道:“启禀陛下,臣知道自己倒卖粮食有负圣恩,但臣的俸禄实在不足以养家啊!”说着涕泗横流之际也不忘不住的磕头。
“钱谦益,死到临头了你还嘴硬吗?你犯的事情何止是倒卖粮食谋取私利,你通敌卖国,将我大明的物资资敌了,你让朕,如何开恩呢?”最后几个字是崇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百官终于回过来味了,英国公张维贤更是直接一脚对着钱谦益踹了过去,恨不得要把他吃了一般,随着这一脚下去,稍微有点爱国情怀的官员也是纷纷上前对着钱谦益打了起来,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崇祯其实也真的很想动手的,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没办法亲自动手,只能过过眼瘾而已,觉得差不多了叫了声肃静,百官立刻重新列队站好了。
此时的钱谦益已经没有人样了,官帽已是掉到了一边,两个眼珠青紫,身上一片片的,官袍也是被撕的不成样子,崇祯看完,先是微微一笑,又马上调整情绪正襟危坐着,钱谦益此时看着崇祯说道:“陛下,臣真的只是倒卖粮食贴补家用而已,臣万万没有资敌之事啊?请陛下明察。”
“看来你以为你们收买了江南四所,所有的事情都万无一失了是吗?”
钱谦益惊恐的看着崇祯,说不出话来。
“既然如此,来啊!传田尔耕带人证上殿,今日寡人让你死个明白!”
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崇祯之山河一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