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在江湖
“杜家只剩下你一脉了,你大哥,二叔,三叔都没有子嗣。他们三脉都要传承下去。这都要靠你。你也该谈婚论嫁了。”姑姑认真的说道:“我已经打听好了,汤阴许家,也算名门,父祖辈在南方做地方官。年轻一辈中有一个许有壬,也是进士出身。而今在京师任京官。前途无量。算得上书香门第。你抽时间看看吧。”
杜安内心之中,带着几分苦笑,心中暗道:“即便到了古代,也逃不过催婚啊。”
不过,杜安却没有多少抵触。毕竟古代结婚,与现代结婚从来是两码事。
杜安说道:“好,好,好。我去便是了。”
这个时候,卿卿走了进来,说道:“少爷,姑姑,侯家瓦子的人到了。”
杜安立即起身说道:“姑姑,我们过去吧。”
“好。”姑姑微笑说道。
----
凉亭之中,摆着一张案几。杜安与姑姑坐在一边。
说书先生行了一礼。随即转到长案后面。轻拍案几,口占数句道:“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不过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却说前朝贞祐四年,黑鞑猖狂,屡屡破关而入,直将这万里江山做草场,官兵不敢击贼,百姓流离失所,死者万千,白骨如山。前朝官民皆畏黑鞑如虎。这一日探子来报,却说黑鞑汉唐国主木华黎要来攻太原。”
“太原知府乌古论德升,是女真人。一时间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举城惶惶。乌古论德升惊慌无比,到了后院与妻子哭了一场,正要拔剑自刎之时,却有人说道:‘府君何须如此,胜负未分,此刻言死,岂不太早了一些。’”
“这不是别人,正是太祖高皇帝。”
“啪”的一声,惊堂木拍在案几之上了。
杜安很清楚下面的剧情,应该太祖献妙计,太原拒黑鞑。历史也就从这里分叉了。
这也是杜隐之怀疑太祖是穿越者的原因。
他小时候背的宋元明情,到而今是宋魏。
此番说书先生说的乃是白朴所写的《大魏开国志》,是近几年才出的新书。结合大魏太祖太宗武宗三代史事编成,说得是很多开国故事。开国功臣各家都喜欢听。因为很多祖辈都有出场。
就好像他而今说的太原之战,就是杜家第一代,也就是杜安的曾祖杜丰经历过的。只是当时的杜丰不过寻常小卒。经过一系列鏖战之后,才成为太祖身前的亲卫,开启杜家近百年的富贵。虽然杜丰本人没有什么爵位,却为杜家未来打下了基础。
杜安陪着姑姑听说书,精神却不知道飘到了什么地方了。
就在这个时候,杜安忽然看见有一个人在不远处,不断的踱步却不敢上前。这个人正是张管家。
张管家是杜安提拔出来的外院管事。负责杜家在外面的生意。一般不进内宅。此刻来此,必然有事。
只是杜安不想扰了姑姑的兴致。
“去吧。让卿卿陪我就行了。”姑姑淡淡的说道:“不要耽搁事。”
杜安这才知道,姑姑已经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了。只能陪笑说道:“我去去就回了。”
杜安几步来到张管家身边,说道:“出了什么事情。”
张管家说道:“少爷,城门官军不让我家的蔬菜进城,而城中很多菜市都被封了。”
杜安眉头一挑,语气忽然冷了几分,说道:“怎么可能?”
不是杜安自负。而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家虽然门庭不如当年了。但是亲朋故旧,依然是有一堆的。不是寻常人可以欺负的。
而且杜安也没有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仅仅是买菜而已。
这也是杜安不得已而为之。
当年碎叶之败后。朝廷虽然没有追究家人。但是剥夺了茂陵侯等一切待遇。很多赐田,食户都收回了。杜家仅剩在邺都城外的千亩良田。但是有很多杜家旧部来投奔。
不管是出于道义,还是维系杜家的实力。杜安都不能将这些人拒之门外。于是当年才不到十岁的杜安提出了,改城外粮田为菜田的建议。种菜所需人力,远大于种粮。同样收益也远大于种粮。当然了,这更与大魏朝的时代发展有关系。
前文说过,大魏从太祖,太宗,武宗传至今上,已经有五代人了。太祖连年征战,以劣势对蒙古大军。太宗在蒙古新旧交接的空档,一年灭宋,整合南宋之后,才有了超过蒙古国力的可能。而武宗一朝,数次北伐,虽然没有让天下户口减半。但是大魏天兵,北至北海,西尽天山的同时,也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
而至今上,大魏才有十几年不闻兵戈。和平带来的繁荣,让新修的邺都迅速繁华起来。一举超过了汴梁,成为中原第一大城。
而这种繁华自然让邺都人口激增,百业腾高。菜也一样,看似寻常。但是却是生活必需品。利润不小。
而杜安更是信手布局,做了几家事情,让杜家成为邺都菜行头把交椅。
第一,自然是反季节蔬菜。
虽然玻璃大棚不现实,但是依然可以种植一些反季节蔬菜。比如韭黄,豆芽等。再加上杜安的不断改进,让反季节蔬菜越来越多。
种菜之利,十倍于种粮,而反季节蔬菜之利,更是十倍于寻常蔬菜。
而且反季节蔬菜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获利上。还有其他作用。
第二,就是组建菜行。
杜安知道,邺都人口超过百万。杜家吃不下,所以就以反季节蔬菜有饵组建了菜行。杜安也不单单从卖菜之中赚钱,还控制邺都之中的蔬菜供应。纵然杜安并没有做哄抬菜价的事情,也不敢做这样的事情,即便如此,杜家也从中获益匪浅。让杜家不仅仅照顾了当年旧部,甚至其他将门的旧部,也都在杜安的安排之下。虽然杜家而今没有人在军中,但是杜家的实力比当年只强不弱。
当然,杜安也承认,他这些事情这么顺利,也是有杜家门楣的原因。虽然没有爵位了,但是社会地位却不是一下子能掉落的。更不要说,杜安用钱拉拢不少故旧。这么多年了,眼红杜家的不是没有。但是决计没有人敢这样做。
杜安立即感到,这背后,很不寻常。
张管家自然也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说道:“少爷,老奴不知。老奴已经给他们说过,这是杜家的产业,至于守城门的官兵,更不可能不知道。老奴实在没有办法了。”
杜安低下头来回踱步,心中暗道:“只能去拜访罗将军了。”
邺都乃是天子脚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能出力的有三个衙门。邺都府尹,左右金吾,治安司。
邺都府尹就不用说了。算是朝廷重臣之一了。与外省行省参政知事平级。左右金吾,乃是朝廷驻军。与在城外的天子六军,与宫中的御前班直与大内侍卫。相互制衡。天子六军,是一支二三十万的精锐野战军。左右金吾,乃是驻守邺都城防的城防军。而御前班直大内侍卫乃是把守宫禁的军队。人虽然少,但最得朝廷信任。人数不多,但是领侍卫的大将,与天子六军,左右金吾军的将领都是平级,乃至高上半级。
至于治安司。从制度上来说,是宋代皇城司的变种。继承皇城司的一些责任,更多的管理城中治安。在城中每一条街都有治安司的铺子。驻防四五个人。在加上治安司总署里面的人,也有一二万人马。
在杜安看来,这分明是古代的警察制度。
这三个衙门之中,他有关系的也唯有金吾军了。
这位罗将军,乃是二叔的生死之交,多年通年之好。他也早已视为长辈。这一次也只能上门求助了。
---
杜安没有去各地现场。而是直奔右金吾衙门。
在金吾卫衙门之中,杜安找到了罗将军。
罗将军并没有在正堂见杜安,而是直接让人将杜安延入后院之中。古代衙门前衙后寝。
比起前面衙门的威严肃穆,后院就显得舒适多了。有几分人间烟火气。罗将军一身锦衣,在客厅安坐。杜安过来立即行礼。罗将军摆了摆手,说道:“起来吧,难道还让我扶你不成?”
杜安自然不能让罗将军扶,盖因罗将军在战场上受过伤,一条腿不大方便。年轻的时候不影响,但是上了年纪,动一下就疼的厉害。
所以罗将军出门能骑马绝不步行,在家里能坐着就不站着。
杜安说道:“谢叔父。”
两人寒暄几句,杜安这才说道:“小侄冒昧前来,却有一事相求。”
罗将军说道;“这孩子,还客气什么。尽管说来。”
杜安立即将情况说给罗将军听。
罗将军听了,眉头微微一皱。
杜安能想到的。罗将军也能想到,自然知道有些不对,他立即说道:“罗岱。”
随即一个头发带几分褐色。眼睛瞳孔有一些发绿的戎装少年上前,说道;“义父,孩儿在此。”
“杜家只剩下你一脉了,你大哥,二叔,三叔都没有子嗣。他们三脉都要传承下去。这都要靠你。你也该谈婚论嫁了。”姑姑认真的说道:“我已经打听好了,汤阴许家,也算名门,父祖辈在南方做地方官。年轻一辈中有一个许有壬,也是进士出身。而今在京师任京官。前途无量。算得上书香门第。你抽时间看看吧。”
杜安内心之中,带着几分苦笑,心中暗道:“即便到了古代,也逃不过催婚啊。”
不过,杜安却没有多少抵触。毕竟古代结婚,与现代结婚从来是两码事。
杜安说道:“好,好,好。我去便是了。”
这个时候,卿卿走了进来,说道:“少爷,姑姑,侯家瓦子的人到了。”
杜安立即起身说道:“姑姑,我们过去吧。”
“好。”姑姑微笑说道。
----
凉亭之中,摆着一张案几。杜安与姑姑坐在一边。
说书先生行了一礼。随即转到长案后面。轻拍案几,口占数句道:“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不过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却说前朝贞祐四年,黑鞑猖狂,屡屡破关而入,直将这万里江山做草场,官兵不敢击贼,百姓流离失所,死者万千,白骨如山。前朝官民皆畏黑鞑如虎。这一日探子来报,却说黑鞑汉唐国主木华黎要来攻太原。”
“太原知府乌古论德升,是女真人。一时间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举城惶惶。乌古论德升惊慌无比,到了后院与妻子哭了一场,正要拔剑自刎之时,却有人说道:‘府君何须如此,胜负未分,此刻言死,岂不太早了一些。’”
“这不是别人,正是太祖高皇帝。”
“啪”的一声,惊堂木拍在案几之上了。
杜安很清楚下面的剧情,应该太祖献妙计,太原拒黑鞑。历史也就从这里分叉了。
这也是杜隐之怀疑太祖是穿越者的原因。
他小时候背的宋元明情,到而今是宋魏。
此番说书先生说的乃是白朴所写的《大魏开国志》,是近几年才出的新书。结合大魏太祖太宗武宗三代史事编成,说得是很多开国故事。开国功臣各家都喜欢听。因为很多祖辈都有出场。
就好像他而今说的太原之战,就是杜家第一代,也就是杜安的曾祖杜丰经历过的。只是当时的杜丰不过寻常小卒。经过一系列鏖战之后,才成为太祖身前的亲卫,开启杜家近百年的富贵。虽然杜丰本人没有什么爵位,却为杜家未来打下了基础。
杜安陪着姑姑听说书,精神却不知道飘到了什么地方了。
就在这个时候,杜安忽然看见有一个人在不远处,不断的踱步却不敢上前。这个人正是张管家。
张管家是杜安提拔出来的外院管事。负责杜家在外面的生意。一般不进内宅。此刻来此,必然有事。
只是杜安不想扰了姑姑的兴致。
“去吧。让卿卿陪我就行了。”姑姑淡淡的说道:“不要耽搁事。”
杜安这才知道,姑姑已经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了。只能陪笑说道:“我去去就回了。”
杜安几步来到张管家身边,说道:“出了什么事情。”
张管家说道:“少爷,城门官军不让我家的蔬菜进城,而城中很多菜市都被封了。”
杜安眉头一挑,语气忽然冷了几分,说道:“怎么可能?”
不是杜安自负。而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家虽然门庭不如当年了。但是亲朋故旧,依然是有一堆的。不是寻常人可以欺负的。
而且杜安也没有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仅仅是买菜而已。
这也是杜安不得已而为之。
当年碎叶之败后。朝廷虽然没有追究家人。但是剥夺了茂陵侯等一切待遇。很多赐田,食户都收回了。杜家仅剩在邺都城外的千亩良田。但是有很多杜家旧部来投奔。
不管是出于道义,还是维系杜家的实力。杜安都不能将这些人拒之门外。于是当年才不到十岁的杜安提出了,改城外粮田为菜田的建议。种菜所需人力,远大于种粮。同样收益也远大于种粮。当然了,这更与大魏朝的时代发展有关系。
前文说过,大魏从太祖,太宗,武宗传至今上,已经有五代人了。太祖连年征战,以劣势对蒙古大军。太宗在蒙古新旧交接的空档,一年灭宋,整合南宋之后,才有了超过蒙古国力的可能。而武宗一朝,数次北伐,虽然没有让天下户口减半。但是大魏天兵,北至北海,西尽天山的同时,也给百姓带来很大的负担。
而至今上,大魏才有十几年不闻兵戈。和平带来的繁荣,让新修的邺都迅速繁华起来。一举超过了汴梁,成为中原第一大城。
而这种繁华自然让邺都人口激增,百业腾高。菜也一样,看似寻常。但是却是生活必需品。利润不小。
而杜安更是信手布局,做了几家事情,让杜家成为邺都菜行头把交椅。
第一,自然是反季节蔬菜。
虽然玻璃大棚不现实,但是依然可以种植一些反季节蔬菜。比如韭黄,豆芽等。再加上杜安的不断改进,让反季节蔬菜越来越多。
种菜之利,十倍于种粮,而反季节蔬菜之利,更是十倍于寻常蔬菜。
而且反季节蔬菜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获利上。还有其他作用。
第二,就是组建菜行。
杜安知道,邺都人口超过百万。杜家吃不下,所以就以反季节蔬菜有饵组建了菜行。杜安也不单单从卖菜之中赚钱,还控制邺都之中的蔬菜供应。纵然杜安并没有做哄抬菜价的事情,也不敢做这样的事情,即便如此,杜家也从中获益匪浅。让杜家不仅仅照顾了当年旧部,甚至其他将门的旧部,也都在杜安的安排之下。虽然杜家而今没有人在军中,但是杜家的实力比当年只强不弱。
当然,杜安也承认,他这些事情这么顺利,也是有杜家门楣的原因。虽然没有爵位了,但是社会地位却不是一下子能掉落的。更不要说,杜安用钱拉拢不少故旧。这么多年了,眼红杜家的不是没有。但是决计没有人敢这样做。
杜安立即感到,这背后,很不寻常。
张管家自然也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说道:“少爷,老奴不知。老奴已经给他们说过,这是杜家的产业,至于守城门的官兵,更不可能不知道。老奴实在没有办法了。”
杜安低下头来回踱步,心中暗道:“只能去拜访罗将军了。”
邺都乃是天子脚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能出力的有三个衙门。邺都府尹,左右金吾,治安司。
邺都府尹就不用说了。算是朝廷重臣之一了。与外省行省参政知事平级。左右金吾,乃是朝廷驻军。与在城外的天子六军,与宫中的御前班直与大内侍卫。相互制衡。天子六军,是一支二三十万的精锐野战军。左右金吾,乃是驻守邺都城防的城防军。而御前班直大内侍卫乃是把守宫禁的军队。人虽然少,但最得朝廷信任。人数不多,但是领侍卫的大将,与天子六军,左右金吾军的将领都是平级,乃至高上半级。
至于治安司。从制度上来说,是宋代皇城司的变种。继承皇城司的一些责任,更多的管理城中治安。在城中每一条街都有治安司的铺子。驻防四五个人。在加上治安司总署里面的人,也有一二万人马。
在杜安看来,这分明是古代的警察制度。
这三个衙门之中,他有关系的也唯有金吾军了。
这位罗将军,乃是二叔的生死之交,多年通年之好。他也早已视为长辈。这一次也只能上门求助了。
---
杜安没有去各地现场。而是直奔右金吾衙门。
在金吾卫衙门之中,杜安找到了罗将军。
罗将军并没有在正堂见杜安,而是直接让人将杜安延入后院之中。古代衙门前衙后寝。
比起前面衙门的威严肃穆,后院就显得舒适多了。有几分人间烟火气。罗将军一身锦衣,在客厅安坐。杜安过来立即行礼。罗将军摆了摆手,说道:“起来吧,难道还让我扶你不成?”
杜安自然不能让罗将军扶,盖因罗将军在战场上受过伤,一条腿不大方便。年轻的时候不影响,但是上了年纪,动一下就疼的厉害。
所以罗将军出门能骑马绝不步行,在家里能坐着就不站着。
杜安说道:“谢叔父。”
两人寒暄几句,杜安这才说道:“小侄冒昧前来,却有一事相求。”
罗将军说道;“这孩子,还客气什么。尽管说来。”
杜安立即将情况说给罗将军听。
罗将军听了,眉头微微一皱。
杜安能想到的。罗将军也能想到,自然知道有些不对,他立即说道:“罗岱。”
随即一个头发带几分褐色。眼睛瞳孔有一些发绿的戎装少年上前,说道;“义父,孩儿在此。”
第一时间更新《大魏春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