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血腥的内廷(二)
按大明制,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都给事中、给事中们统称科员,而都察院和那两京十三道的监察御史们就是道,合起来便是科道,管的事情只有一个,那便是督查大明上至内阁下至地方府县的所有官吏。按理,这科道官权力如此之大,其本身的品级自然也应该高,否则何以震摄那些中央大员地方督抚呢。然而事实却是,整个大明朝的所有科道官的品级都很低,各科的都给事中也好,监察院的监察御史也好,大部都不过六七品,偶有几个五品的就了不得了。当然,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们那是特例,他们的品级可高得很,三品有,二品也有,有的更可以下放地方,任一省督抚之职。比如前不久刚刚投靠魏忠贤,认其为干爹的崔呈秀便是领着右副都御史兼了淮扬巡抚一职的。再如东林党的另一大佬,已经过世的漕督李三才,也是担着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职的。但除了这左右都御史外,科道官员绝大部分可以说都是小官了,用“芝麻绿豆”来形容他们的品级,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以小官弹劾大官,可是太祖皇帝别有匠心之举,自古等级森严,向来都是由上而下的监督,只有高官监督、制约下官,以贵制贱。而太祖皇帝却别出心裁,于百官之外,独设科道,“以卑临高”、“以小制大”、“内外相维”,有事可以直陈天子。“位卑”则因官小,所以爱惜前程的念头就小了,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有颇多顾忌,也不会像官场“老油条”那般处事。对违法乱纪姑息迁就,敷衍推诿,“权重”则因有能整饬吏治之威重,所以能充分挥其监察作用。因此科道可不仅仅是拥有典论能力,那是在皇帝面前,在下边,科道官可是实权甚重,颇受地方官吏看重和忌惮。
自当今天启皇帝即位起,这科道便掌在了“三案”有功的东林党人手中,六科之中除了刑科,其余五科的都给事中都是东林党的人把持着,监察院的十三道御史们更是有九人出身东林,这左右都御史也由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等人把持,可以说,阉党对于科道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因此,朝野的清议与民间的舆论也基本上是一边倒向东林,但凡朝中出了什么事与阉党扯上关系的,东林党人把持的科道在第一时间也总是将矛头对向魏忠贤,做到对人不对事的地步。阉党做得不好的他们骂,做得好的也骂,总之,这科道在东林党手中,原则就一条,那就是不问清红皂白,不问是非屈直的抹黑攻击阉党。
现在左光斗因为牵涉中书舍人汪文言的案子被东厂奉旨锁拿,但杨涟和高攀龙他们还在,所以这都察院仍是东林党的天下。那几个暗中与魏忠贤有勾通的御史们只能在暗地活动,明面上仍是不敢在都察院有任何抗衡东林党的举动的,否则,依着杨涟的行事性格,只怕不等魏忠贤搭救,他们便要卷起包袱走人了。
内廷之中魏忠贤听了袁大海建议,要以五百刀斧手来应对次日天启早朝,司礼掌印太监王体乾率人清理内奸时,都察院里也是忙得热火朝天,不过与前几日不同,这时的一干御史们人人脸上都有一股兴奋劲,准确说,在这帮东林党御史的脸上,洋溢出的是胜利的喜悦。
皇帝终于朝会了!
在等了三天后,这个让人激动的消息鼓舞着每一个人,甚至连平日不苟言笑的杨涟也偶尔出了爽郎的笑声。
为国诛贼就在明日!
杨涟是自内心的兴奋,皇上早朝的消息就好像久违的雨露一般,让他神情大振,叶向高讨好似的书信更让他志得意满。不过皇上虽然明日早朝了,自己可以当廷面君,直奏魏阉大逆,但杨涟仍不敢掉以轻心,在最初的喜悦和兴奋之后,他与高攀龙一起督促周宗建、李应升等人立即办公,写附议折的写附议折,写联名状的写联名状,到各科串连的串连,到王公大臣那通报的通报,实在没捞到事的也哪都别去,就呆在都察院里,随叫随到。
被胜利和希望冲得头脑热的御史们好像上了条的闹钟般,不停的出入着都察院,对外面监视他们的东厂番子们也不在害怕,甚至还耀武扬威般的从他们面前大摇大摆走过,不是摞句“鹰犬爪牙”就是骂声“无耻小人”,前后变化使得番子们也是忐忑不安,均不知出了什么事。
.............
御史言官们的职务可以说很忙,也可以说很轻闲地很,这忙与不忙其实全看你是否用心政事,或者说,是否有事需要你。若是朝中无事,那两眼望去,天下一派清明太平,自然手中无事,这没事的日子不过是每日喝喝茶水混日子罢了。这要有了事,嘿,那可是人人带劲,勇往直前了。
为国诛贼是大事,为蒙冤入狱的左大人翻案也是大事,打击异党更是大事,在大是大非面前,东林党的那些年轻而不失干劲的御史言官们再一次充当了“正义”的先行者。
自宋以来,儒家最重礼法名教,而对于读书人来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大”。士人,尤其是算得上清流榜样的御史言官们,对于投靠魏忠贤这个太监,那简直就和妇人失节没什么分别,非逼不得已,很少有言官会选择去投靠一个太监,这也是为什么科道之中只有刑科都给事中是魏的人,而其余几科对魏不屑一顾的原因。
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正义,为了明日的声名和清议,御史们都是卯足了劲要在明日与阉党大战一回了。一时间,都察院和杨涟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之所在,从消息传开起,连续多日门庭冷落的都察院又开始热闹起来。就连往常从来不至的吏部也开始有人来登门拜访了。
当魏大中不知道第几次代表杨涟送几员来访官员再次出到大门时,突然,他现不远处有一队人正向这边跑来,伴随着那些脚步声的是骚动的声音,闹哄哄的,在那几员官员诧异的注视中,他们现冲都察院来的是一支奇怪的队伍,最前头的是一大群各式袍服的太监,而后面的则是几十个手里提着水火棍和镣铐的锦衣卫,跑在最前头的那个太监手中还拿着拘人的火签,嘻嘻哈哈地就奔了过来,人还未到,尖利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哪个是周宗建,哪个是周宗建...”
*
按大明制,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都给事中、给事中们统称科员,而都察院和那两京十三道的监察御史们就是道,合起来便是科道,管的事情只有一个,那便是督查大明上至内阁下至地方府县的所有官吏。按理,这科道官权力如此之大,其本身的品级自然也应该高,否则何以震摄那些中央大员地方督抚呢。然而事实却是,整个大明朝的所有科道官的品级都很低,各科的都给事中也好,监察院的监察御史也好,大部都不过六七品,偶有几个五品的就了不得了。当然,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和副都御史们那是特例,他们的品级可高得很,三品有,二品也有,有的更可以下放地方,任一省督抚之职。比如前不久刚刚投靠魏忠贤,认其为干爹的崔呈秀便是领着右副都御史兼了淮扬巡抚一职的。再如东林党的另一大佬,已经过世的漕督李三才,也是担着都察院右都御史一职的。但除了这左右都御史外,科道官员绝大部分可以说都是小官了,用“芝麻绿豆”来形容他们的品级,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以小官弹劾大官,可是太祖皇帝别有匠心之举,自古等级森严,向来都是由上而下的监督,只有高官监督、制约下官,以贵制贱。而太祖皇帝却别出心裁,于百官之外,独设科道,“以卑临高”、“以小制大”、“内外相维”,有事可以直陈天子。“位卑”则因官小,所以爱惜前程的念头就小了,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有颇多顾忌,也不会像官场“老油条”那般处事。对违法乱纪姑息迁就,敷衍推诿,“权重”则因有能整饬吏治之威重,所以能充分挥其监察作用。因此科道可不仅仅是拥有典论能力,那是在皇帝面前,在下边,科道官可是实权甚重,颇受地方官吏看重和忌惮。
自当今天启皇帝即位起,这科道便掌在了“三案”有功的东林党人手中,六科之中除了刑科,其余五科的都给事中都是东林党的人把持着,监察院的十三道御史们更是有九人出身东林,这左右都御史也由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等人把持,可以说,阉党对于科道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因此,朝野的清议与民间的舆论也基本上是一边倒向东林,但凡朝中出了什么事与阉党扯上关系的,东林党人把持的科道在第一时间也总是将矛头对向魏忠贤,做到对人不对事的地步。阉党做得不好的他们骂,做得好的也骂,总之,这科道在东林党手中,原则就一条,那就是不问清红皂白,不问是非屈直的抹黑攻击阉党。
现在左光斗因为牵涉中书舍人汪文言的案子被东厂奉旨锁拿,但杨涟和高攀龙他们还在,所以这都察院仍是东林党的天下。那几个暗中与魏忠贤有勾通的御史们只能在暗地活动,明面上仍是不敢在都察院有任何抗衡东林党的举动的,否则,依着杨涟的行事性格,只怕不等魏忠贤搭救,他们便要卷起包袱走人了。
内廷之中魏忠贤听了袁大海建议,要以五百刀斧手来应对次日天启早朝,司礼掌印太监王体乾率人清理内奸时,都察院里也是忙得热火朝天,不过与前几日不同,这时的一干御史们人人脸上都有一股兴奋劲,准确说,在这帮东林党御史的脸上,洋溢出的是胜利的喜悦。
皇帝终于朝会了!
在等了三天后,这个让人激动的消息鼓舞着每一个人,甚至连平日不苟言笑的杨涟也偶尔出了爽郎的笑声。
为国诛贼就在明日!
杨涟是自内心的兴奋,皇上早朝的消息就好像久违的雨露一般,让他神情大振,叶向高讨好似的书信更让他志得意满。不过皇上虽然明日早朝了,自己可以当廷面君,直奏魏阉大逆,但杨涟仍不敢掉以轻心,在最初的喜悦和兴奋之后,他与高攀龙一起督促周宗建、李应升等人立即办公,写附议折的写附议折,写联名状的写联名状,到各科串连的串连,到王公大臣那通报的通报,实在没捞到事的也哪都别去,就呆在都察院里,随叫随到。
被胜利和希望冲得头脑热的御史们好像上了条的闹钟般,不停的出入着都察院,对外面监视他们的东厂番子们也不在害怕,甚至还耀武扬威般的从他们面前大摇大摆走过,不是摞句“鹰犬爪牙”就是骂声“无耻小人”,前后变化使得番子们也是忐忑不安,均不知出了什么事。
.............
御史言官们的职务可以说很忙,也可以说很轻闲地很,这忙与不忙其实全看你是否用心政事,或者说,是否有事需要你。若是朝中无事,那两眼望去,天下一派清明太平,自然手中无事,这没事的日子不过是每日喝喝茶水混日子罢了。这要有了事,嘿,那可是人人带劲,勇往直前了。
为国诛贼是大事,为蒙冤入狱的左大人翻案也是大事,打击异党更是大事,在大是大非面前,东林党的那些年轻而不失干劲的御史言官们再一次充当了“正义”的先行者。
自宋以来,儒家最重礼法名教,而对于读书人来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大”。士人,尤其是算得上清流榜样的御史言官们,对于投靠魏忠贤这个太监,那简直就和妇人失节没什么分别,非逼不得已,很少有言官会选择去投靠一个太监,这也是为什么科道之中只有刑科都给事中是魏的人,而其余几科对魏不屑一顾的原因。
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正义,为了明日的声名和清议,御史们都是卯足了劲要在明日与阉党大战一回了。一时间,都察院和杨涟也再次成为众人瞩目之所在,从消息传开起,连续多日门庭冷落的都察院又开始热闹起来。就连往常从来不至的吏部也开始有人来登门拜访了。
当魏大中不知道第几次代表杨涟送几员来访官员再次出到大门时,突然,他现不远处有一队人正向这边跑来,伴随着那些脚步声的是骚动的声音,闹哄哄的,在那几员官员诧异的注视中,他们现冲都察院来的是一支奇怪的队伍,最前头的是一大群各式袍服的太监,而后面的则是几十个手里提着水火棍和镣铐的锦衣卫,跑在最前头的那个太监手中还拿着拘人的火签,嘻嘻哈哈地就奔了过来,人还未到,尖利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哪个是周宗建,哪个是周宗建...”
*
第一时间更新《东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