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养生经》同时推出的是改版的《西游记》,又名《东游记》,全名《阿波罗东方神国游记》。不但把主线换成从西方往东方取经,所有细节也是大改特改,与原来的《西游记》大不相同。最大的不同是,秦朝把《养生经》和洪荒神话融入《东游记》,既使枯燥的修炼变得生动有趣,又使娱乐休闲的小说变得极具内涵。
由于《东游记》的内容明显宣传反动思想,各国当权者都在第一时间内将之列为**,但他们自己却都爱不释手不足以形容其着迷的程度,废寝忘食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宋哲宗赵煦更是利用距离秦朝近的优势,天天催更,恨不得他一天就把书写完,又恨不得书写得越长越好,又怕他因为写得太快而降低质量。[.]
高太后知道小皇上为何那么喜欢《东游记》,因为小皇上早就不满她的压迫,而《东游记》里面的反抗情节实在太热血,太煽动人心,说到所有人心坎里去了。既然连皇上都不能自由自在,世上还有谁可以真正自由自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高太后觉得那很正常,只是平日里隐而不显,谁也不像《东游记》那么挑明。
御书房内,宋哲宗赵煦捧着《东游记》大笑苏轼:“人人都说苏子瞻是当世第一大才子,可有的人连字都写不好,写的书却好了不知多少倍。”虽然不是当面笑话苏轼,但苏轼与他不过隔了个屏风,每个字都清晰入耳。苏轼怒过之后,心想:“我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如果有人能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应该高兴才是。”
赵煦说了几句,见苏轼无话可说,更加得意洋洋,像打了大胜仗般,大笑道:“苏子瞻的文章确实够美,可惜没什么营养,再美的东西,看多了也乏味,不如这个提神,百看不厌。”顿了顿,又道:“不过确实太粗俗了点,那样的高人,居然会写出如此俗的书,更是难以想象。”
苏轼低声道:“那是雅俗共享。”
赵煦哈哈一笑,道:“你以为朕不知道吗?朕只是在说里面俗的一面。你敢说,那还不够俗吗?”
苏轼道:“那是百无禁忌,挥洒自如。”
赵煦笑道:“那阿波罗也想在咱东方百无禁忌,挥洒自如,特别是他的大徒弟,一只什么都不懂的毛猴,套了个紧箍咒仍不老实,欠揍。”
苏轼道:“那猴子杀性太重。”本来后面还有一句“确实得管管。”话到嘴边,忙吞了回去。他明知小皇上最讨厌的就是那个管字,说了没用,直说更是讨打,欠揍,激化矛盾,与人与已与天下皆无利,自然不会随便说。
赵煦道:“杀性太重不好吗?朕就欣赏他这点,希望那人别把他写没了。不过,看这势头,猴子那么厉害显然不符合逻辑,接下来捧不上,自然只剩下杀。”
苏轼点头道:“自古以来,有日出便有日落,那是没法子的事情。”
赵煦龙躯一抖,大声道:“朕偏偏不让他落下去。”
苏轼暗叹道:“胡来,瞎搞!这皇上终究还是个小孩子,没长大。”脸上却不露声色,嘴里什么也不说。
赵煦道:“你定是又认为朕做不到是不是?”不等苏轼回答,又道:“别否认。朕不糊涂,一清二楚。”
苏轼心道:“你是不糊涂,是聪明过度。”
赵煦道:“做不做得到另说,但若无这种开天辟地的大勇气,肯定做不出大事业。”他突然想起盘古虽然造福后人,功德无量,但牺牲了自己,特别地值得尊敬,却一点也不值得学习,以牺牲自己来便宜他人,顿时气势大弱,忙改口道:“开天辟地当然是夸张了些,但朕那只是形容,你应该很明白。”
苏轼心想:“我是明白。若圣上有盘古那种大勇气,不管最后是成是败,都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可圣上你有吗?我就是明白,因此更失望。”旋即现这样的念头非常危险,有些得意忘形,非忠良之臣所为,连忙止住,转念又想:“不过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有,活到老,学到老。最主要是谦虚、努力、上进。甚至像父亲那样,二十七才开始愤努力都不迟,何况皇上还如此青春年少。”他却不知道,赵煦除讨厌被人管外,最讨厌别人以为他年少,因为年少就是幼稚无知,就是缺少经验,就是大堆的不够,就需要老人的指点,就不能自己当家做主,顶多做个傀儡,做个样子。从这点上讲,苏轼越是关心赵煦的学习,两人的心反离得越远。
赵煦虽然很讨厌苏轼,却很喜欢王闰之,因为王闰之曾转达过秦朝的话:“一个皇帝根本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只需要了解个大概便行。如果皇帝需要学的比百姓多出万倍,那皇帝岂不是比百姓还痛苦万倍?虽然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谁都知道,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知识,学习根本用不上的知识,学习学了又忘的知识,那些都是极其痛苦的事情。”这话他早就想说,只是说不出,听了这话,不由大生知己之感,更加肯定秦朝是某朝的王子,甚至是太子,被世外高人收为徒,不久前才艺成下山。只是这些话别人可以说,他却不能说,否则授人以柄,更威胁他的皇位。
赵煦虽然很聪明,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讨厌苏轼,还有个潜意识在做怪。与苏轼站在一起的时候,潜意识里他这个皇帝反而低了一等。这种感觉除了苏轼外,只有高太后能带给他。别说他没能力对付高太后,就算有能力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那种不孝不仁不忠不义之举,那样肯定会大失民心,天下大乱。他对高太后满肚子火气无处,全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了苏轼头上。当今世上,除了秦朝外,恐怕再无人知道这一点,赵煦不知道,苏轼更不知道。
就连苏轼也不得不承认,赵煦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赵煦眼里,虽然秦朝的各种行为都很难令人理解,但如果用收买民心来解释,便都不再奇怪,全都再合情合理不过。并且,随着秦朝越来越得民心,杀了他便越来越失民心。何况,秦朝武功之高已是天下皆知,现在文学又那么厉害,再加上与苏轼、苏颂等大臣的良好关系,对皇位的威胁不可谓不大,只是隐而不露,常人很难理解。
“哼!你那不争权不争利的伪装确实很高明,但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朕。”赵煦一边看《东游记》,一边揣摩作者的心意,“你想投太后所好,利用她年老怕死的心理,在她眼皮底下弄出个养生堂,大传养生长寿之方,再利用朕年少冲动,将朕挤下水,使朕大失民心,然后你再顺应民心上位,确实很高妙。但你也太小瞧朕了。你有张良计,朕有过墙梯,斗不过奶奶,还斗不过你吗?不,不是斗不过奶奶,是不跟她斗。没有奶奶,我也无法上位,我不是不知感恩的人,让一让她又何妨。”说是让,可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若有能力从高太后手里夺过大权,还用得着说让吗?既然夺不过,不想让也只有让,不想忍也只好忍。亲!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还请记住本站帮忙宣传下哦 !本站哦 !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由于《东游记》的内容明显宣传反动思想,各国当权者都在第一时间内将之列为**,但他们自己却都爱不释手不足以形容其着迷的程度,废寝忘食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宋哲宗赵煦更是利用距离秦朝近的优势,天天催更,恨不得他一天就把书写完,又恨不得书写得越长越好,又怕他因为写得太快而降低质量。[.]
高太后知道小皇上为何那么喜欢《东游记》,因为小皇上早就不满她的压迫,而《东游记》里面的反抗情节实在太热血,太煽动人心,说到所有人心坎里去了。既然连皇上都不能自由自在,世上还有谁可以真正自由自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高太后觉得那很正常,只是平日里隐而不显,谁也不像《东游记》那么挑明。
御书房内,宋哲宗赵煦捧着《东游记》大笑苏轼:“人人都说苏子瞻是当世第一大才子,可有的人连字都写不好,写的书却好了不知多少倍。”虽然不是当面笑话苏轼,但苏轼与他不过隔了个屏风,每个字都清晰入耳。苏轼怒过之后,心想:“我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如果有人能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应该高兴才是。”
赵煦说了几句,见苏轼无话可说,更加得意洋洋,像打了大胜仗般,大笑道:“苏子瞻的文章确实够美,可惜没什么营养,再美的东西,看多了也乏味,不如这个提神,百看不厌。”顿了顿,又道:“不过确实太粗俗了点,那样的高人,居然会写出如此俗的书,更是难以想象。”
苏轼低声道:“那是雅俗共享。”
赵煦哈哈一笑,道:“你以为朕不知道吗?朕只是在说里面俗的一面。你敢说,那还不够俗吗?”
苏轼道:“那是百无禁忌,挥洒自如。”
赵煦笑道:“那阿波罗也想在咱东方百无禁忌,挥洒自如,特别是他的大徒弟,一只什么都不懂的毛猴,套了个紧箍咒仍不老实,欠揍。”
苏轼道:“那猴子杀性太重。”本来后面还有一句“确实得管管。”话到嘴边,忙吞了回去。他明知小皇上最讨厌的就是那个管字,说了没用,直说更是讨打,欠揍,激化矛盾,与人与已与天下皆无利,自然不会随便说。
赵煦道:“杀性太重不好吗?朕就欣赏他这点,希望那人别把他写没了。不过,看这势头,猴子那么厉害显然不符合逻辑,接下来捧不上,自然只剩下杀。”
苏轼点头道:“自古以来,有日出便有日落,那是没法子的事情。”
赵煦龙躯一抖,大声道:“朕偏偏不让他落下去。”
苏轼暗叹道:“胡来,瞎搞!这皇上终究还是个小孩子,没长大。”脸上却不露声色,嘴里什么也不说。
赵煦道:“你定是又认为朕做不到是不是?”不等苏轼回答,又道:“别否认。朕不糊涂,一清二楚。”
苏轼心道:“你是不糊涂,是聪明过度。”
赵煦道:“做不做得到另说,但若无这种开天辟地的大勇气,肯定做不出大事业。”他突然想起盘古虽然造福后人,功德无量,但牺牲了自己,特别地值得尊敬,却一点也不值得学习,以牺牲自己来便宜他人,顿时气势大弱,忙改口道:“开天辟地当然是夸张了些,但朕那只是形容,你应该很明白。”
苏轼心想:“我是明白。若圣上有盘古那种大勇气,不管最后是成是败,都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可圣上你有吗?我就是明白,因此更失望。”旋即现这样的念头非常危险,有些得意忘形,非忠良之臣所为,连忙止住,转念又想:“不过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有,活到老,学到老。最主要是谦虚、努力、上进。甚至像父亲那样,二十七才开始愤努力都不迟,何况皇上还如此青春年少。”他却不知道,赵煦除讨厌被人管外,最讨厌别人以为他年少,因为年少就是幼稚无知,就是缺少经验,就是大堆的不够,就需要老人的指点,就不能自己当家做主,顶多做个傀儡,做个样子。从这点上讲,苏轼越是关心赵煦的学习,两人的心反离得越远。
赵煦虽然很讨厌苏轼,却很喜欢王闰之,因为王闰之曾转达过秦朝的话:“一个皇帝根本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只需要了解个大概便行。如果皇帝需要学的比百姓多出万倍,那皇帝岂不是比百姓还痛苦万倍?虽然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但谁都知道,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知识,学习根本用不上的知识,学习学了又忘的知识,那些都是极其痛苦的事情。”这话他早就想说,只是说不出,听了这话,不由大生知己之感,更加肯定秦朝是某朝的王子,甚至是太子,被世外高人收为徒,不久前才艺成下山。只是这些话别人可以说,他却不能说,否则授人以柄,更威胁他的皇位。
赵煦虽然很聪明,但他怎么也想不到,他讨厌苏轼,还有个潜意识在做怪。与苏轼站在一起的时候,潜意识里他这个皇帝反而低了一等。这种感觉除了苏轼外,只有高太后能带给他。别说他没能力对付高太后,就算有能力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那种不孝不仁不忠不义之举,那样肯定会大失民心,天下大乱。他对高太后满肚子火气无处,全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了苏轼头上。当今世上,除了秦朝外,恐怕再无人知道这一点,赵煦不知道,苏轼更不知道。
就连苏轼也不得不承认,赵煦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赵煦眼里,虽然秦朝的各种行为都很难令人理解,但如果用收买民心来解释,便都不再奇怪,全都再合情合理不过。并且,随着秦朝越来越得民心,杀了他便越来越失民心。何况,秦朝武功之高已是天下皆知,现在文学又那么厉害,再加上与苏轼、苏颂等大臣的良好关系,对皇位的威胁不可谓不大,只是隐而不露,常人很难理解。
“哼!你那不争权不争利的伪装确实很高明,但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朕。”赵煦一边看《东游记》,一边揣摩作者的心意,“你想投太后所好,利用她年老怕死的心理,在她眼皮底下弄出个养生堂,大传养生长寿之方,再利用朕年少冲动,将朕挤下水,使朕大失民心,然后你再顺应民心上位,确实很高妙。但你也太小瞧朕了。你有张良计,朕有过墙梯,斗不过奶奶,还斗不过你吗?不,不是斗不过奶奶,是不跟她斗。没有奶奶,我也无法上位,我不是不知感恩的人,让一让她又何妨。”说是让,可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若有能力从高太后手里夺过大权,还用得着说让吗?既然夺不过,不想让也只有让,不想忍也只好忍。亲!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还请记住本站帮忙宣传下哦 !本站哦 !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一时间更新《书虫成神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