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彪并不愿意参与到实际的谈判中,但他还是被迫参与了进来,为这些琐碎的问题而和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纠缠不休。
苏联不想灭亡,中国也不希望苏联过早的灭亡。
经过一段漫长的谈判,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和帝国中央军部初步达成了一个新的密约——苏联放弃哈萨克地区和格鲁吉亚地区,承认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民主共和国的**和自由,承认中国和亚盟对中亚的领导权,承诺不再支持亚盟成员国内的苏维埃组织。
在此基础上,中国将同意向苏联出售一份总额过4o亿中圆的军事物资,包含3oo万支m35突击步枪、755o辆坦克及其他装甲车和自行火炮、24oo架J-5d虎鲨战斗轰炸机、17oo架J-4o4歼击机、15oo辆BF12o火箭炮……而且,中国及亚盟各国会购买苏联的外债,等于是变相支持苏联购买一切所需物资。
中苏最终能否达成这一合同,实际上还要等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回到莫斯科后,再向约瑟夫.斯大林总书记汇报,如果斯大林不同意这个交易,那就只能当作什么都没有生过。
至于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提出的一旦中苏达成最终的密约,中国及亚盟必须放弃对德国的一切支持,转而全力支持苏联赢取战争的条件,帝**方并不同意,也绝不接受。
在帝国中央军部准备同苏联进行巨额军购贸易的同时,恢复了资深6军上将的名誉,并且接替蔡锷上将担任东北国防军兼亚盟东亚军区总司令的陈武正在对东北国防军进行大规模的针对性调整。
陈武是山地战和传统苏沃洛夫运动战理论的老牌行家,他对东北军所作的调整明显有别于稳重求新的蔡锷,他先调整了全军的班一级兵员上限,将每个步兵班的规模增加到18人至2o人的水平,相当于和平时期的半个步兵排,并且大幅度提高步兵班的火力配置,用俗称三八大狙的m19384o型8mm狙击步枪全面替换m192533型汉阳半自动狙击步枪,每个步兵班至少保证两名重狙击枪手,以弥补全军更换m35突击步枪带来的中远距离的射击劣势,而m4o型7.62mm通用机枪更是大规模替代轻机枪,在6军大规模的服役。
其次,采取33n制度,每个排下辖3个步兵班,每个连下辖3个排,通过步兵班人员的扩编取缔此前的迫击炮班,将迫击炮作战小队直接划入步兵班,扩大班一级的作战能力,但在营一级,每个营通常会扩编到1o到14个连的庞大规模,并且编设较多的工兵、通讯、侦察、后勤等专业连,使得营一级就能拥有过去团一级作战单位的战斗规模及范围,在实际作战中也更多依赖营一级部队,以适应山地作战的小规模冲突多和驻守、进攻点繁多的特点。
第三,除了考虑城市作战而保留的3个精锐装甲师和7个轻坦克旅外,陈武将东北国防军辖管的所有装甲部队都拆解成装甲营,安插到各个步兵团内部。
第四,陈武将东北国防军的6军中心再次确立为火炮,大规模组建了4个炮兵师、14个炮兵旅和9个火箭炮旅,将不适合朝鲜及日本战场的12omm口径的加榴炮撤换,更大规模的装备特别适合该战场的Zp15型88mm自行榴弹炮和Zp18型1o5mm自行轻加榴炮,以及m1937型卡车牵引式1o5mm轻型榴弹炮。
陈武完全将这三型自行及身管火炮作为整个东北国防军的主力装备,而m1934型12omm牵引式加榴炮、m193o38型13omm加农炮、m1933型152mm加农炮仅专门部署在各炮兵师、炮兵旅,用于配合步兵和装甲部队正面压制日军少量的重型要塞。
各步兵师下辖的炮兵团,则全面更换Zp15型88mm自行榴弹炮,或者是m1937型1o5mm轻型榴弹炮,各炮兵旅则以Zp18型1o5mm自行轻加榴炮为主体。
其五,陈武对四个集团军全面整顿和梳理,保证每个集团军都拥有5-7个步兵师,至少各辖编2个装甲坦克旅、1个炮兵师、3个炮兵旅、2个火箭炮旅,各步兵师不论是主力精锐部队,还是新编步兵师都一律下辖一个综合步兵旅,以作为本师的预备部队,适应山地作战及城市作战的伤亡率高等困难,同时,本师的预备旅在正常阶段都可以作为后勤旅运行,负责协助运输。
其六,陈武将此前表现较差的各番号部队全部撤掉,转为各后勤及预备部队,不论部队历史和荣誉记录,其中就包括他曾经一手亲创的第三山地师。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陈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全军大整顿一番,将主力部队缩编至127.5万规模,而预备部队及后勤部队的规模则增加至11o万,几乎平均每个前线士兵身后都能保持有一名后备后勤士兵。
在将官层面,陈武也做了一番大规模的调整,在卫立煌调至西伯利亚军区后,他将黄百韬提拔上来担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一集团军司令由刘亚昭中将接任,薛岳担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继续担任第三集团军司令。
在前期作战中表现很好或者较好的一批中青年将校官大规模提拔上来,徐尉、粟彬等一大批校官突击提拔为少将,担任各主力师的师长、参谋长,而各师的教导长也几乎更换了半数。
陈武在朝鲜战场的动作太大,多多少少在中央国防军内部引起了一些非议,但也没有人敢说太多,他毕竟是最早的那一批资深上将,真正要论军功,除了赵庭柱、蔡锷,现役的几位6军资深上将都没有办法同他相提并论。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资历,以及皇帝的信任,陈武才能放开手在朝鲜战场做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和变革。
经过他这么一番调整,东北国防军比之前更明显具有对日军的6地决战优势,有了这样的基础,釜山战役也终于在194o年7月22日开启,这一仗打完,日军就将彻底被清除出去。
中日战争持续到这种程度时,日军再面对陈武的东北国防军,情况必然是非常糟糕的,对日本而言,比釜山战役更为残酷的事实是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环形封锁战略的部署,一旦日本在硫磺群岛再次重蹈琉球群岛的覆辙,日本就将彻底被中国海6空三军全面封锁,日本的所有对外贸易和往来都将彻底中断。
日本是一个本土完全没有锰矿的国家,一旦被封锁,即便本土有一定规模的煤矿和少量铁矿,它也无法冶炼钢,那还打什么现代战争?
被环形封锁的形势已经不可能避免了,日军大本营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也在寻找很多方法,包括用潜艇运输海外资源继续维持战争等等。
对中华帝国来说,现在反而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时刻,国家的军费开支相比去年和上半年有所减少,而且总额对中央财政的负担和压力并不严重,随着日本海军的覆灭,帝国对外的海洋贸易通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消灭日本在本土外的大部分军事武装,帝国占领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大部分殖民地。
占领了马里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后,帝国建立了在关岛的新军事基地,正如美国的担心那样,在没有日本海军的牵制后,帝国海军已经占据了整个西太平洋的控制权,庞大的海军规模越英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海军顶级强国之一。
帝国维持着自己在东南亚的一贯政策,继续将印尼切割出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两个海外省,而巴布亚则建立新的共和国筹备加入亚盟组织,帝国也继续向这三个区域大规模移民,在未来十年,帝国将会向苏拉威西海外省移民15o万人口,使得华人在本地人口的比例扩大到7o的规模,以此将苏拉威西地区牢牢控制在帝国的疆域中,从海外省逐步变成同广西、察哈尔一样的自治省。
中华帝国的疆域还会继续扩大,过去是以6地扩张为主,现在则是以海洋扩张为主。
帝国也在重审自己的领土政策,现在有一个在国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置战后的日本,顾维钧提出了一个较为胆大,但是一直未在外部公开的提议,他认为正如日本当初在甲午战争中割走台湾和琉球一样,帝国应该从日本割走北海道。
考虑北海道地区现阶段的日本人口总数约为8o万的规模,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
比起军部提议的割占九州岛的提议,顾维钧的提议反而更容易操作。
在拥有济州岛的前提下,九州岛的战略地位对帝国而言也不重要,如果帝国能够得到北海道,帝国就将彻底稳固整个远东地区,并且同美国一起扼守整个白令海峡。
在同苏联签署了秘密协约后,宋彪的注意力就一直在北海道和硫磺岛战役上,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倒是并无太多的关注,炎热的夏季到来后,宋彪决定在连续四年到承德避暑后,再次改去庐山夏宫避暑。
就在釜山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爆前夕,皇室集体乘坐专列前往庐山县。
这些年的庐山会议一直是由国会负责和筹备,讨论的议题也更为宽泛,但还是局限在国内,而东亚范围的重大议题则是在每年一度的澳门论坛举行,中西亚及阿拉伯等地区的问题则在阿拉木图召开。
这三个论坛会议和北京亚盟合作论坛、上海自由贸易论坛会议是帝国内最为重要的五大论坛,也是帝国内外讨论中国、亚洲及世界各种议题的主要会区。
和往年那样讨论中国各种问题的庐山会议不同,甚至连正在制定的七五规划也没有列入今年的庐山会议,今年的庐山会议只有一个很神奇的主题——二十年后的中国!
文教部今年很别出心裁的将全国联考的作文题目就定为《二十年后的中国》,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幻考题,对于那些喜欢凡尔纳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他们百年一遇的联考题目。
在这天的前往庐山的专列上,文教部就为皇帝准备了一份非常有趣的火车读物《全国高中联考满分作文合集》,而这正是宋彪自己选择的读物,他很想通过这种方式看一看年轻人的想法,看一看中国青年们的想象力。
火车在京广线上飞驰而过。
这是一条已经完全电气化的全国大动脉铁路,在中央交通研究院和东北重工、中央铁路公司、远东铁路公司、南方铁路公司、南方列车公司的联合研究计划中,中国第一条高电气铁路研制工程也将在今年底初步结束,先将在杭州至上海新建这样一条崭新的高铁路。
在技术上的验证结束后,京广铁路、远东铁路将一起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全国大动脉铁路干道的第二次大提,帝国铁路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各国。
19o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完成三相交流电气列车研制工作,在当年1o月的测验中,这辆原型车达到了21o.2公里/小时的惊人度,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电气铁路都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科幻作品,距离人类生活还很遥远,惊人的度也迟迟不能在实际运营中展现出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问题和困难不断被攻克之后,1933年,帝国远东铁路公司完成了电气高铁路工程的研制,随之使得帝国电气铁路进入了第一次的大提阶段,全国电气铁路的平均时开始突破12o公里/小时的大关。
按照交通部的规划,在1945年,帝国全国电气铁路的平均时将达到14o公里/小时的标准,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也将过75,而帝国制定的高铁路标准是过18o公里/小时,最高实验时过22o公里/小时的沪杭高铁路就将是帝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路。
即便高公路的大时代已经到来,公路运输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铁路货运依然是帝国输运产业的重心,考虑能效比,帝国对铁路货运也依然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货运铁路也正在逐渐和高客运铁路分道扬镳,脱离成两个体系。
乘坐着东方号专列,宋彪和他的皇室家人都享受着这种高驰聘在6地之上的喜悦,虽然14o公里/小时的度还远远达不到帝国科技极限的顶点界限,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乘客而言,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感到喜悦,人们也有足有的理由为帝国的科技成就自豪。
车很快,列车很宁静。
宋彪可以很悠闲的抽着雪茄,看着高中学生们在联考答卷中写下的那些满分作文,在这一百四十多篇的满分作文中,几乎涵盖了年轻一代的所有想象力,千奇百怪的科幻文让身为读者的宋彪颇觉得有趣。
这些作文有软科幻,也有扎扎实实的硬科幻。
帝国的高中严禁设立文理科,所有学生都必须接受完整的预科教育,并在大二时期才开始接受专业科目的教育,如中央理工大学、中央帝国大学、震旦大学这样领先于全国的研究型大学在初期是不设立任何专业限制的,学生只要考入大学即可,大二才需要选择专业,震旦大学、中央理工大学的理工科专业更是需要五年才能拿到学士学位。
所以在高中时代,学生们所学的范围都非常广泛,但帝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性足以保证过4o的高中生都能得到合适的大学教育,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用将所有精力用于高中联考,而联考分数对于第一流的大学而言也只具备参考意义,公立大学除外。
帝国的公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都有严格的招生评测,联考分数占总分的3/5,社会分占1/5,平时及其他综合成绩占1/5,没有推荐分,没有面试分,唯一的例外是中央帝国大学,理论上来说,只有每个著名高中学校推荐的那些最优秀的积极学生,或者是在面试中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取这所大学,而联考成绩只是进入中央帝大的敲门砖,达到那个标准即可。
帝国的私立大学则通常将联考分数占总分的比例下放的1/2,更多招生分留在面试、推荐之类的其他标准上。
对所有的高中学生、中专毕业生而言,能够考取最好的学校肯定是最佳的选择,但除了中央政府出资的高等专科职业学院,大部分的知名学府的学费都不低,对更多的学生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报考本地公立大学,本省或者本市,甚至是本县的职业学院、社会大学。
当然像高中联考作文满分,并且被收录到联考优秀作文合集中的这些学生,按照往年的惯例,差不多都会考取最好的大学学府,或者是被特招。
今年肯定有点复杂,对于各所大学的中文学院、国学院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满分的这些学生究竟能否特招入院,实在是一件很纠葛的事情吧?
宋彪将前面的十篇满分作文看完,很快就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很有趣的一代,想象力之丰富和早熟程度连他都感到惊讶,虽然是科幻文,但对偏重文系的学生而言也有很多挥空间,将这个题目当作政治幻想文和历史战争幻想文来写的居然占了大多数。
在他所看的这十篇满分作文中,真正将中心贯注在科技上的只有两篇,其他都是历史文、政治文,特别是借着这种题目阐述政治、文化课题的作文很多,几乎占了一半。
由点写面,实际上写作局限在二十年的家庭、家族、家乡的作文也有几篇。
很好,很不错。
很有爱,很有野心的一代孩子们。
话说帝国的自由教育下培养的都是一代怪胎少年啊,每个家伙的想法都很疯狂。
如果不能都招入中央帝大的话,这些青年人的天赋真是白瞎了呢!
宋彪就是这样感叹的。
他开始佩服帝国的教育了,不同于他少年所接受的应试教育,这样的自由教育果然有着很奇怪的结果,帝国的教育其实有几个很大的特点,一是自由,各省公立学校都有权自行选择教科书,私立学校就更为自由了;二是追求传统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传统国学教育所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三是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课程众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
不可否认,中国人的特点一贯是勤奋,家长勤奋,学生也勤奋,最优秀的年轻人总是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高中联考可以达到53o分以上的怪胎每年都有一大批。
好在帝国的大学并不只收书呆子。
只是书呆子们也真的很有才华。
宋彪看到了一篇很纯粹的硬科幻文,居然是写凡尔纳的月球旅行,他的作文副标题就是《从中国到月球》,将帝国之旗插在月球上,占领月球。
奇葩的是另一篇软文直接写帝国和苏联同时登上月球,为了月球的所有权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嗯嗯嗯,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眼前,就在现在。
火车一直向前飞驰。
宋彪就在自己的专列车厢里,将这一百四十篇全国优秀联考作文都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对帝国新青年的这一代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这真是能搞起大事的一代青年,他们绝代风流,拥有人类世界最好的品质——想象力和信心。
他们对帝国充满了信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也有很值得一提的逻辑性。
他们很是厉害啊。
厉害的让宋彪难以相信这些作文都出自帝国17岁-18岁的这一代青少年之手,总之,这个帝国到处都有奇怪而厉害的年轻人,他们显然有着足够的热情和未来点燃整个国家,点燃世界。
一直到晚上,就在列车即将越过黄河前往武昌之时。
宋彪将老花镜放下来,打开窗户看着灯火辉煌的武昌城,他不由的笑了,心满意足的笑了,他忽然觉得自己留给帝国的最大遗产不是两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不是半个太平洋,不是核武器,而是无数拥有美好未来的青年。
正因为他们的未来无限美好,这个帝国的未来才同样会无限美好。
他们拥有一切的能令他们成功的优秀品质,而当他们走向成功,无数个年轻人的成功就将使得帝国继续展下去,无限的展下去。
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没有自由而伟大的教育,就没有自由而伟大的青年,没有自由而伟大的青年,最终也就没有自由而伟大的国家。
这是一个多么浅显的道理。
“好啊!”
宋彪高兴极了,满心的欢喜,他将这本全国高中联考优秀作文合辑重新掩上,用手轻轻拍着书的封面,心里想着更多值得他自豪和喜悦的事情,想象着二十年后的中国,无论他怎么想,他都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和担忧之情,有无数的这些充满希望的青年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用担心未来。
教育真的很重要呢。
宋彪想,由此看来帝国的教育还是成功的,但还应该更加的成功,帝国可以在科技、军事、经济上落后于其他国家,比如落于唯一能挑战帝国的美国,但只要教育比美国领先,帝国就终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反之亦然,即便帝国在科技、军事、经济上都领先于美国,如果教育是落后的,那最终也不可能永远保持领先优势,甚至也只是昙花一现。
从蔡元培到梁启,从梁启到张伯苓,从张伯苓到黄炎培,从黄炎培到梅贻琦,帝国三十年历经五位不同的文化教育大臣,正是他们执中华现代教育之牛耳,使之“自由的现代教育”从梦想变成现实。
从蔡元培提出“中国的教育当是自由的现代教育”观念开始,历经三十年,从东北最初的公塾体制到六年制义务教育,到今日之十二年制国民教育,帝国的教育已经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吸收了美国和德国现代教育的很多特点,也在国情之上做了很多**创新,终于展为世界上最好的现代教育之一。
帝国的十二年制国民教育,除了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之外还有三年的高中或中等专科教育,十二年制国民教育一律免费,且具有强制义务,学生在初中时代根据多种评测和自己的需要转入高中、中专职业学校入读,从高中考取大学,有四年制应用型学位,也有五年制研究学位,后者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从中专毕业可以直升高等专科职业学院继续学习。
为了鼓励学生更多选择中高专科职业学院,利于中高级技术工人和基础工程师的培养,帝国高专依然保持较高的国家扶持比例,并且有较大的比例自费学习一到两年完成应用型学士学位。
正是这样的基础使得帝国牢牢占据着世界工业霸主的地位,帝国在工业之上的展已经明显越美德,向着更高更辽阔更领先的方向而去。
帝国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机车,带领整个世界向前展。
新上任的文教大臣梅贻琦已经下定决心,将在皇帝许诺给他的十五年任期内继续推动帝国的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后保证每年有7o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使之成为他所推崇的国民高等教育计划,保证1oo的青年都可以接受十二年制国民基础教育,最终实现他所希望实现的“普及的自由的现代国民教育”。
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正是在每个人追求伟大的梦想的推动,世界才能进步,中华帝国才能凝聚五亿中华儿女的伟大志愿不断向前进步。(未完待续。!)
苏联不想灭亡,中国也不希望苏联过早的灭亡。
经过一段漫长的谈判,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和帝国中央军部初步达成了一个新的密约——苏联放弃哈萨克地区和格鲁吉亚地区,承认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民主共和国的**和自由,承认中国和亚盟对中亚的领导权,承诺不再支持亚盟成员国内的苏维埃组织。
在此基础上,中国将同意向苏联出售一份总额过4o亿中圆的军事物资,包含3oo万支m35突击步枪、755o辆坦克及其他装甲车和自行火炮、24oo架J-5d虎鲨战斗轰炸机、17oo架J-4o4歼击机、15oo辆BF12o火箭炮……而且,中国及亚盟各国会购买苏联的外债,等于是变相支持苏联购买一切所需物资。
中苏最终能否达成这一合同,实际上还要等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回到莫斯科后,再向约瑟夫.斯大林总书记汇报,如果斯大林不同意这个交易,那就只能当作什么都没有生过。
至于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员提出的一旦中苏达成最终的密约,中国及亚盟必须放弃对德国的一切支持,转而全力支持苏联赢取战争的条件,帝**方并不同意,也绝不接受。
在帝国中央军部准备同苏联进行巨额军购贸易的同时,恢复了资深6军上将的名誉,并且接替蔡锷上将担任东北国防军兼亚盟东亚军区总司令的陈武正在对东北国防军进行大规模的针对性调整。
陈武是山地战和传统苏沃洛夫运动战理论的老牌行家,他对东北军所作的调整明显有别于稳重求新的蔡锷,他先调整了全军的班一级兵员上限,将每个步兵班的规模增加到18人至2o人的水平,相当于和平时期的半个步兵排,并且大幅度提高步兵班的火力配置,用俗称三八大狙的m19384o型8mm狙击步枪全面替换m192533型汉阳半自动狙击步枪,每个步兵班至少保证两名重狙击枪手,以弥补全军更换m35突击步枪带来的中远距离的射击劣势,而m4o型7.62mm通用机枪更是大规模替代轻机枪,在6军大规模的服役。
其次,采取33n制度,每个排下辖3个步兵班,每个连下辖3个排,通过步兵班人员的扩编取缔此前的迫击炮班,将迫击炮作战小队直接划入步兵班,扩大班一级的作战能力,但在营一级,每个营通常会扩编到1o到14个连的庞大规模,并且编设较多的工兵、通讯、侦察、后勤等专业连,使得营一级就能拥有过去团一级作战单位的战斗规模及范围,在实际作战中也更多依赖营一级部队,以适应山地作战的小规模冲突多和驻守、进攻点繁多的特点。
第三,除了考虑城市作战而保留的3个精锐装甲师和7个轻坦克旅外,陈武将东北国防军辖管的所有装甲部队都拆解成装甲营,安插到各个步兵团内部。
第四,陈武将东北国防军的6军中心再次确立为火炮,大规模组建了4个炮兵师、14个炮兵旅和9个火箭炮旅,将不适合朝鲜及日本战场的12omm口径的加榴炮撤换,更大规模的装备特别适合该战场的Zp15型88mm自行榴弹炮和Zp18型1o5mm自行轻加榴炮,以及m1937型卡车牵引式1o5mm轻型榴弹炮。
陈武完全将这三型自行及身管火炮作为整个东北国防军的主力装备,而m1934型12omm牵引式加榴炮、m193o38型13omm加农炮、m1933型152mm加农炮仅专门部署在各炮兵师、炮兵旅,用于配合步兵和装甲部队正面压制日军少量的重型要塞。
各步兵师下辖的炮兵团,则全面更换Zp15型88mm自行榴弹炮,或者是m1937型1o5mm轻型榴弹炮,各炮兵旅则以Zp18型1o5mm自行轻加榴炮为主体。
其五,陈武对四个集团军全面整顿和梳理,保证每个集团军都拥有5-7个步兵师,至少各辖编2个装甲坦克旅、1个炮兵师、3个炮兵旅、2个火箭炮旅,各步兵师不论是主力精锐部队,还是新编步兵师都一律下辖一个综合步兵旅,以作为本师的预备部队,适应山地作战及城市作战的伤亡率高等困难,同时,本师的预备旅在正常阶段都可以作为后勤旅运行,负责协助运输。
其六,陈武将此前表现较差的各番号部队全部撤掉,转为各后勤及预备部队,不论部队历史和荣誉记录,其中就包括他曾经一手亲创的第三山地师。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整,陈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全军大整顿一番,将主力部队缩编至127.5万规模,而预备部队及后勤部队的规模则增加至11o万,几乎平均每个前线士兵身后都能保持有一名后备后勤士兵。
在将官层面,陈武也做了一番大规模的调整,在卫立煌调至西伯利亚军区后,他将黄百韬提拔上来担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一集团军司令由刘亚昭中将接任,薛岳担任第四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继续担任第三集团军司令。
在前期作战中表现很好或者较好的一批中青年将校官大规模提拔上来,徐尉、粟彬等一大批校官突击提拔为少将,担任各主力师的师长、参谋长,而各师的教导长也几乎更换了半数。
陈武在朝鲜战场的动作太大,多多少少在中央国防军内部引起了一些非议,但也没有人敢说太多,他毕竟是最早的那一批资深上将,真正要论军功,除了赵庭柱、蔡锷,现役的几位6军资深上将都没有办法同他相提并论。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资历,以及皇帝的信任,陈武才能放开手在朝鲜战场做如此大规模的调整和变革。
经过他这么一番调整,东北国防军比之前更明显具有对日军的6地决战优势,有了这样的基础,釜山战役也终于在194o年7月22日开启,这一仗打完,日军就将彻底被清除出去。
中日战争持续到这种程度时,日军再面对陈武的东北国防军,情况必然是非常糟糕的,对日本而言,比釜山战役更为残酷的事实是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环形封锁战略的部署,一旦日本在硫磺群岛再次重蹈琉球群岛的覆辙,日本就将彻底被中国海6空三军全面封锁,日本的所有对外贸易和往来都将彻底中断。
日本是一个本土完全没有锰矿的国家,一旦被封锁,即便本土有一定规模的煤矿和少量铁矿,它也无法冶炼钢,那还打什么现代战争?
被环形封锁的形势已经不可能避免了,日军大本营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也在寻找很多方法,包括用潜艇运输海外资源继续维持战争等等。
对中华帝国来说,现在反而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时刻,国家的军费开支相比去年和上半年有所减少,而且总额对中央财政的负担和压力并不严重,随着日本海军的覆灭,帝国对外的海洋贸易通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消灭日本在本土外的大部分军事武装,帝国占领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大部分殖民地。
占领了马里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后,帝国建立了在关岛的新军事基地,正如美国的担心那样,在没有日本海军的牵制后,帝国海军已经占据了整个西太平洋的控制权,庞大的海军规模越英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海军顶级强国之一。
帝国维持着自己在东南亚的一贯政策,继续将印尼切割出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两个海外省,而巴布亚则建立新的共和国筹备加入亚盟组织,帝国也继续向这三个区域大规模移民,在未来十年,帝国将会向苏拉威西海外省移民15o万人口,使得华人在本地人口的比例扩大到7o的规模,以此将苏拉威西地区牢牢控制在帝国的疆域中,从海外省逐步变成同广西、察哈尔一样的自治省。
中华帝国的疆域还会继续扩大,过去是以6地扩张为主,现在则是以海洋扩张为主。
帝国也在重审自己的领土政策,现在有一个在国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置战后的日本,顾维钧提出了一个较为胆大,但是一直未在外部公开的提议,他认为正如日本当初在甲午战争中割走台湾和琉球一样,帝国应该从日本割走北海道。
考虑北海道地区现阶段的日本人口总数约为8o万的规模,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
比起军部提议的割占九州岛的提议,顾维钧的提议反而更容易操作。
在拥有济州岛的前提下,九州岛的战略地位对帝国而言也不重要,如果帝国能够得到北海道,帝国就将彻底稳固整个远东地区,并且同美国一起扼守整个白令海峡。
在同苏联签署了秘密协约后,宋彪的注意力就一直在北海道和硫磺岛战役上,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倒是并无太多的关注,炎热的夏季到来后,宋彪决定在连续四年到承德避暑后,再次改去庐山夏宫避暑。
就在釜山战役和硫磺岛战役爆前夕,皇室集体乘坐专列前往庐山县。
这些年的庐山会议一直是由国会负责和筹备,讨论的议题也更为宽泛,但还是局限在国内,而东亚范围的重大议题则是在每年一度的澳门论坛举行,中西亚及阿拉伯等地区的问题则在阿拉木图召开。
这三个论坛会议和北京亚盟合作论坛、上海自由贸易论坛会议是帝国内最为重要的五大论坛,也是帝国内外讨论中国、亚洲及世界各种议题的主要会区。
和往年那样讨论中国各种问题的庐山会议不同,甚至连正在制定的七五规划也没有列入今年的庐山会议,今年的庐山会议只有一个很神奇的主题——二十年后的中国!
文教部今年很别出心裁的将全国联考的作文题目就定为《二十年后的中国》,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幻考题,对于那些喜欢凡尔纳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他们百年一遇的联考题目。
在这天的前往庐山的专列上,文教部就为皇帝准备了一份非常有趣的火车读物《全国高中联考满分作文合集》,而这正是宋彪自己选择的读物,他很想通过这种方式看一看年轻人的想法,看一看中国青年们的想象力。
火车在京广线上飞驰而过。
这是一条已经完全电气化的全国大动脉铁路,在中央交通研究院和东北重工、中央铁路公司、远东铁路公司、南方铁路公司、南方列车公司的联合研究计划中,中国第一条高电气铁路研制工程也将在今年底初步结束,先将在杭州至上海新建这样一条崭新的高铁路。
在技术上的验证结束后,京广铁路、远东铁路将一起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全国大动脉铁路干道的第二次大提,帝国铁路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各国。
19o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完成三相交流电气列车研制工作,在当年1o月的测验中,这辆原型车达到了21o.2公里/小时的惊人度,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电气铁路都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科幻作品,距离人类生活还很遥远,惊人的度也迟迟不能在实际运营中展现出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问题和困难不断被攻克之后,1933年,帝国远东铁路公司完成了电气高铁路工程的研制,随之使得帝国电气铁路进入了第一次的大提阶段,全国电气铁路的平均时开始突破12o公里/小时的大关。
按照交通部的规划,在1945年,帝国全国电气铁路的平均时将达到14o公里/小时的标准,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也将过75,而帝国制定的高铁路标准是过18o公里/小时,最高实验时过22o公里/小时的沪杭高铁路就将是帝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路。
即便高公路的大时代已经到来,公路运输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铁路货运依然是帝国输运产业的重心,考虑能效比,帝国对铁路货运也依然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货运铁路也正在逐渐和高客运铁路分道扬镳,脱离成两个体系。
乘坐着东方号专列,宋彪和他的皇室家人都享受着这种高驰聘在6地之上的喜悦,虽然14o公里/小时的度还远远达不到帝国科技极限的顶点界限,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乘客而言,人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感到喜悦,人们也有足有的理由为帝国的科技成就自豪。
车很快,列车很宁静。
宋彪可以很悠闲的抽着雪茄,看着高中学生们在联考答卷中写下的那些满分作文,在这一百四十多篇的满分作文中,几乎涵盖了年轻一代的所有想象力,千奇百怪的科幻文让身为读者的宋彪颇觉得有趣。
这些作文有软科幻,也有扎扎实实的硬科幻。
帝国的高中严禁设立文理科,所有学生都必须接受完整的预科教育,并在大二时期才开始接受专业科目的教育,如中央理工大学、中央帝国大学、震旦大学这样领先于全国的研究型大学在初期是不设立任何专业限制的,学生只要考入大学即可,大二才需要选择专业,震旦大学、中央理工大学的理工科专业更是需要五年才能拿到学士学位。
所以在高中时代,学生们所学的范围都非常广泛,但帝国高等教育的广泛性足以保证过4o的高中生都能得到合适的大学教育,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用将所有精力用于高中联考,而联考分数对于第一流的大学而言也只具备参考意义,公立大学除外。
帝国的公立大学、高等专科学校都有严格的招生评测,联考分数占总分的3/5,社会分占1/5,平时及其他综合成绩占1/5,没有推荐分,没有面试分,唯一的例外是中央帝国大学,理论上来说,只有每个著名高中学校推荐的那些最优秀的积极学生,或者是在面试中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取这所大学,而联考成绩只是进入中央帝大的敲门砖,达到那个标准即可。
帝国的私立大学则通常将联考分数占总分的比例下放的1/2,更多招生分留在面试、推荐之类的其他标准上。
对所有的高中学生、中专毕业生而言,能够考取最好的学校肯定是最佳的选择,但除了中央政府出资的高等专科职业学院,大部分的知名学府的学费都不低,对更多的学生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报考本地公立大学,本省或者本市,甚至是本县的职业学院、社会大学。
当然像高中联考作文满分,并且被收录到联考优秀作文合集中的这些学生,按照往年的惯例,差不多都会考取最好的大学学府,或者是被特招。
今年肯定有点复杂,对于各所大学的中文学院、国学院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满分的这些学生究竟能否特招入院,实在是一件很纠葛的事情吧?
宋彪将前面的十篇满分作文看完,很快就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很有趣的一代,想象力之丰富和早熟程度连他都感到惊讶,虽然是科幻文,但对偏重文系的学生而言也有很多挥空间,将这个题目当作政治幻想文和历史战争幻想文来写的居然占了大多数。
在他所看的这十篇满分作文中,真正将中心贯注在科技上的只有两篇,其他都是历史文、政治文,特别是借着这种题目阐述政治、文化课题的作文很多,几乎占了一半。
由点写面,实际上写作局限在二十年的家庭、家族、家乡的作文也有几篇。
很好,很不错。
很有爱,很有野心的一代孩子们。
话说帝国的自由教育下培养的都是一代怪胎少年啊,每个家伙的想法都很疯狂。
如果不能都招入中央帝大的话,这些青年人的天赋真是白瞎了呢!
宋彪就是这样感叹的。
他开始佩服帝国的教育了,不同于他少年所接受的应试教育,这样的自由教育果然有着很奇怪的结果,帝国的教育其实有几个很大的特点,一是自由,各省公立学校都有权自行选择教科书,私立学校就更为自由了;二是追求传统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传统国学教育所占据的比例非常大;三是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课程众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
不可否认,中国人的特点一贯是勤奋,家长勤奋,学生也勤奋,最优秀的年轻人总是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高中联考可以达到53o分以上的怪胎每年都有一大批。
好在帝国的大学并不只收书呆子。
只是书呆子们也真的很有才华。
宋彪看到了一篇很纯粹的硬科幻文,居然是写凡尔纳的月球旅行,他的作文副标题就是《从中国到月球》,将帝国之旗插在月球上,占领月球。
奇葩的是另一篇软文直接写帝国和苏联同时登上月球,为了月球的所有权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嗯嗯嗯,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眼前,就在现在。
火车一直向前飞驰。
宋彪就在自己的专列车厢里,将这一百四十篇全国优秀联考作文都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对帝国新青年的这一代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这真是能搞起大事的一代青年,他们绝代风流,拥有人类世界最好的品质——想象力和信心。
他们对帝国充满了信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也有很值得一提的逻辑性。
他们很是厉害啊。
厉害的让宋彪难以相信这些作文都出自帝国17岁-18岁的这一代青少年之手,总之,这个帝国到处都有奇怪而厉害的年轻人,他们显然有着足够的热情和未来点燃整个国家,点燃世界。
一直到晚上,就在列车即将越过黄河前往武昌之时。
宋彪将老花镜放下来,打开窗户看着灯火辉煌的武昌城,他不由的笑了,心满意足的笑了,他忽然觉得自己留给帝国的最大遗产不是两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不是半个太平洋,不是核武器,而是无数拥有美好未来的青年。
正因为他们的未来无限美好,这个帝国的未来才同样会无限美好。
他们拥有一切的能令他们成功的优秀品质,而当他们走向成功,无数个年轻人的成功就将使得帝国继续展下去,无限的展下去。
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没有自由而伟大的教育,就没有自由而伟大的青年,没有自由而伟大的青年,最终也就没有自由而伟大的国家。
这是一个多么浅显的道理。
“好啊!”
宋彪高兴极了,满心的欢喜,他将这本全国高中联考优秀作文合辑重新掩上,用手轻轻拍着书的封面,心里想着更多值得他自豪和喜悦的事情,想象着二十年后的中国,无论他怎么想,他都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和担忧之情,有无数的这些充满希望的青年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用担心未来。
教育真的很重要呢。
宋彪想,由此看来帝国的教育还是成功的,但还应该更加的成功,帝国可以在科技、军事、经济上落后于其他国家,比如落于唯一能挑战帝国的美国,但只要教育比美国领先,帝国就终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反之亦然,即便帝国在科技、军事、经济上都领先于美国,如果教育是落后的,那最终也不可能永远保持领先优势,甚至也只是昙花一现。
从蔡元培到梁启,从梁启到张伯苓,从张伯苓到黄炎培,从黄炎培到梅贻琦,帝国三十年历经五位不同的文化教育大臣,正是他们执中华现代教育之牛耳,使之“自由的现代教育”从梦想变成现实。
从蔡元培提出“中国的教育当是自由的现代教育”观念开始,历经三十年,从东北最初的公塾体制到六年制义务教育,到今日之十二年制国民教育,帝国的教育已经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吸收了美国和德国现代教育的很多特点,也在国情之上做了很多**创新,终于展为世界上最好的现代教育之一。
帝国的十二年制国民教育,除了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之外还有三年的高中或中等专科教育,十二年制国民教育一律免费,且具有强制义务,学生在初中时代根据多种评测和自己的需要转入高中、中专职业学校入读,从高中考取大学,有四年制应用型学位,也有五年制研究学位,后者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从中专毕业可以直升高等专科职业学院继续学习。
为了鼓励学生更多选择中高专科职业学院,利于中高级技术工人和基础工程师的培养,帝国高专依然保持较高的国家扶持比例,并且有较大的比例自费学习一到两年完成应用型学士学位。
正是这样的基础使得帝国牢牢占据着世界工业霸主的地位,帝国在工业之上的展已经明显越美德,向着更高更辽阔更领先的方向而去。
帝国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机车,带领整个世界向前展。
新上任的文教大臣梅贻琦已经下定决心,将在皇帝许诺给他的十五年任期内继续推动帝国的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后保证每年有7o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使之成为他所推崇的国民高等教育计划,保证1oo的青年都可以接受十二年制国民基础教育,最终实现他所希望实现的“普及的自由的现代国民教育”。
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正是在每个人追求伟大的梦想的推动,世界才能进步,中华帝国才能凝聚五亿中华儿女的伟大志愿不断向前进步。(未完待续。!)
第一时间更新《核武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