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选择攻击的时机非常合适,直接打了李诚中一个措手不及。刚进白狼山的那两天,李诚中还是比较警惕的,他特意在山口设置了岗哨,时刻关注着契丹人的举动。但因为契丹人一直没有任何举动,他便显得有些松懈,再加上这几日确实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因此对于军寨防御设施的完善,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
在等待冯道带回来是走是留的确切消息的这几日,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考察白狼山地形地势,以及和这些入山的难民百姓之间的沟通和安抚之上,有了空闲的时间,他还用来思考如何训练这些士兵……
现在的白狼山军寨防御设施简陋到了极点,可以用近乎没有来形容。除了卡在两道山壁间的石墙之外,只剩两边小山顶上的几间石屋。石墙很窄,上面是站不了人的,沿军寨内侧的石墙墙壁上有一些残留的石孔,那是用来搭建栈道的,按照这些石孔的分布来看,当年的石墙内侧应该构筑有可以站人的一条木制栈道和几处箭塔高台,方便军士依靠石墙守卫。可是当年的木制栈道和箭塔高台早已经烟消云散,唯一还剩的只有几块腐朽的木板堆积在墙根角落里。换句话说,这道石墙现在也只是石墙了,而且还是一道高仅丈余的石墙,同时在石墙的东侧还敞开着一道接近两丈宽的豁口,这是原来的军寨寨门所在之处。在这一点上,与李诚中奉命驻守榆关之时何其相似!
早知今日,他就应该把全副身心投入到整修关墙和防御设施上,哪怕早动手一点,也好过现在啊!这个时候的李诚中,懊恼的简直想要去死。
唯一占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军寨两边山壁上的几间石屋。相比起榆关关城一侧的要塞来说,这些石屋更利于防守。这几间石屋所处之地比榆关要塞还要高许多,李诚中当时找了几个弓手做过测试,若是由下方往山壁顶上的石屋处射箭,所的箭矢绵软无力,几乎没有任何杀伤效果,反之,若是由上而下箭攻击,则完全没有影响。因为这里相比榆关而言地形要更加狭窄,所以两边山壁顶上的弓手反而能够更加精确的射中目标。这也是整个军寨防御中唯一的亮点。
“来了多少人?”李诚中强忍着内心中的一丝小小慌乱,故作镇定的问王大郎,为了增强这种镇定的效果,他甚至刻意放慢了语。听到消息的姜苗、张兴重和周砍刀等主要军官和几个伙长都已经围了过来,将是军之胆,这个浅显的道理李诚中还是深刻明了的,若是他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慌乱情绪,必将极大的影响整支队伍的士气。
王大郎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涩然道:“来了很多,恐怕不下千人……”
“进山了吗?走到哪儿了?”李诚中追问。
王大郎摇了摇头:“还没有,在山口那里停下来了,上次来的那个契丹大胡子和小崽子都在……我不敢耽搁就赶紧回来了……留了两个弟兄在山口处,若是有进一步的情况,他们会赶回来禀报的。”
这个时候,所有伙长以上的军官都围到了李诚中的身边,很多机灵点的士兵都握紧了刀枪,从四面八方看向这里。许多百姓见状也隐约感到了不对,虽然不敢靠过来,却都默默注视着这个拥挤在一处的小圈子。整个军寨内忽然间鸦雀无声,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怎么办?望着那些等待自己命令的弟兄,看着那些注视着自己的士兵和百姓,一双双眼神汇集过来,有期盼、有兴奋,更多的则是紧张、焦灼和茫然,李诚中第一天真正当家作主就感受到了山一般的压力,这种压力沉甸甸的,压得他几乎快要窒息了。
依寨死守么?看着那简陋到了极点的石墙,李诚中心里哇凉哇凉。依照王大郎所说,契丹人来了不下千人,自己手上刀枪齐整的士兵则只有二百七十多个,真正可以上阵的估计不到二百人。就算加上逃难百姓中的青壮,也不到五百人,更何况那些人会不会在作战中给战事添乱,更属于说不好的事情。
带着百姓战略“转进”么?通过在白狼山中不停的大范围扯动,让契丹人在运动中露出破绽,然后找到弱点予以分割消灭?这一穿越前伟大领袖提出来的光辉战术思想在第一时刻就出现在李诚中的脑海里。
李诚中记得当年在部队服役的时候,指导员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辅导课上对当年那支红军在一至四次反围剿战役中之所以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要想贯彻这一先进的战术理念,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一块具有战略纵深的根据地、一支具有坚定意志且能跑善战的队伍、一份敢于打破家底那些坛坛罐罐的决心。
李诚中拿眼前现有的条件进行了对比,对比之后沮丧的现,自己竟然哪一条都不符合。
白狼山说起来挺大,但比起当年的红色根据地来说,就显得太小了一点。且不说整座白狼山区东西也就二十里,南北不到五里,单是中间分隔东山和西山的那条玄水,就不是轻易能够跨越过去的。所以说,真正能够让李诚中挥的纵深其实仅有一半。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进行纵深穿插,更何况还要带着那么多百姓,要做起来谈何容易。
至于队伍,他手下这些兵有一大半是经过他初步锻炼的,他相信这些兵的奔跑能力肯定比那些从小到大生长在马背上的契丹人要强得多,那些契丹人骑马都骑成罗圈腿了,若是下了马打打仗还行,要说到长距离持久性奔跑能力,肯定不如他的兵。但这种强也强得有限,毕竟李诚中对他们的奔跑能力训练非常初级,时间也非常短,要想真正完成前后不停的诱敌、忽东忽西的牵扯、迅疾如雷的穿插、勇猛绝伦的冲锋……他手下的这些兵还远远做不到,李诚中估计,在山地里奔跑扯动个一天,这些兵就很可能自己把自己拖垮了,更谈何作战,他甚至怀疑以这些兵的营养条件而论,很多人可能会跑得尿血。
最后,李诚中想着窑洞中刚刚存入的粮食和物资,想着后山那些刚刚出青苗的田地,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实在没有领袖那种打破家底的勇气和决心,这些东西都是李诚中将来赖以展的基础,也是手下近千人生存下去的希望。若是任凭契丹人将这些物资掠走,将那些田地破坏,他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打破坛坛罐罐说起来很简单,只要有不畏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就成,但李诚中自忖,这种勇气和决心,他真的没有。
一切思考都在转念之间,李诚中略作沉吟,便知道了怎么选择。他很无奈且不得不痛苦的承认,到目前为止,他只有一个选择,一个最笨也是最合理的选择,就是在这里死守。想清楚一切的李诚中开始了号施令,这是他真正当家作主以来布的第一次命令。
李诚中在穿越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权力这个东西,穿越后直到前往榆关之前也没有多少权力,就算在榆关客串了一次“一把手”,也仅仅是按照周知裕的要求,在周知裕的命令框架内布指令。等他真正成为了白狼山军寨事实上的主人的时候,他才现,做一个领导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战时条件下,所下达的每一道命令都关系着白狼山中所有士兵百姓的生死。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大人物在讲话的时候、尤其是下达命令的时候,每一个字都咬得那么仔细、说得那么慢。李诚中布命令的时候也说得很慢、很仔细,给人感觉很沉重,真的好沉重啊,每一句话上都压着上千人的生死,能不沉重么!
“姜都头,从现在开始,你督促民夫挖掘壕沟,壕沟挖掘在石墙内侧,要求一人高,一丈宽,除了石墙上那处豁口不用挖掘外,石墙内侧的所有地段全部挖出来……”
“孟伙长、焦伙长,你们带领弓箭队立刻对石墙外的区域进行标注,要求,将石墙外的地面分成六至九个区域。标注完毕后,各自带领一队弓手登上左右两侧的山壁,驻扎在壁顶石屋里,由上而下试射,具体要求和榆关时相同……”
“张都头,所有枪兵由你带领,按照每伙编制整队,要求将队伍分成两部分,一半临阵,一半待命,石墙豁口处的布置是重中之重,要优先保证豁口处的兵力调配……”
“周都头,召集所有刀盾兵,同样以每伙为一队做好预备,战法与榆关之时相同……”
“赵伙长,你带领本伙立刻烧饭,我要在战事开打之前让每个人都吃饱……那些肉脯不要舍不得了,拿出来吧……你们伙的弟兄也要时刻将兵刃放在身边,紧急关头,一样要上去拼命!”
“冯司士,百姓就拜托你了,你要将他们转移到后山去,尽量将粮食多携带一些,若是这里战机不顺,就从后山小道出去,寻机返回榆关……”
值此危难时刻,李诚中的脑子忽然特别清晰,他的命令一条条布出来,将方方面面都考虑了一遍。他在命令中不由自主的以官职来称呼众人,让众人领命之时顿感一阵肃然。
姜苗领命之后,犹疑着问了一句:“李郎……都头……修壕沟的时候,不用将豁口也挡住么?”
李诚中点点头:“豁口虽然是契丹人最大的突破口,但同时也是咱们反击的唯一通道,若是把这条道真个挡住了,对契丹人来说,咱们就没有什么威胁了……在任何时候,积极防御都是防御中的选之策。”
等众人领命而去,李诚中将钟四郎召唤到身边,用一种极其郑重的口吻对这位在榆关城头立下战功的矮个子道:“钟伙长,我需要至少两个时辰做准备……”说着,他将一根木枝插在地上:“看,现在影子在这儿……在影子转到这边的这个位置之前,不能让契丹人抵达军寨门口……带领你的本伙弟兄,迅赶至山口,无论用什么办法,尽量拖延契丹人进山的脚步……你,能做到么?”
在等待冯道带回来是走是留的确切消息的这几日,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考察白狼山地形地势,以及和这些入山的难民百姓之间的沟通和安抚之上,有了空闲的时间,他还用来思考如何训练这些士兵……
现在的白狼山军寨防御设施简陋到了极点,可以用近乎没有来形容。除了卡在两道山壁间的石墙之外,只剩两边小山顶上的几间石屋。石墙很窄,上面是站不了人的,沿军寨内侧的石墙墙壁上有一些残留的石孔,那是用来搭建栈道的,按照这些石孔的分布来看,当年的石墙内侧应该构筑有可以站人的一条木制栈道和几处箭塔高台,方便军士依靠石墙守卫。可是当年的木制栈道和箭塔高台早已经烟消云散,唯一还剩的只有几块腐朽的木板堆积在墙根角落里。换句话说,这道石墙现在也只是石墙了,而且还是一道高仅丈余的石墙,同时在石墙的东侧还敞开着一道接近两丈宽的豁口,这是原来的军寨寨门所在之处。在这一点上,与李诚中奉命驻守榆关之时何其相似!
早知今日,他就应该把全副身心投入到整修关墙和防御设施上,哪怕早动手一点,也好过现在啊!这个时候的李诚中,懊恼的简直想要去死。
唯一占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军寨两边山壁上的几间石屋。相比起榆关关城一侧的要塞来说,这些石屋更利于防守。这几间石屋所处之地比榆关要塞还要高许多,李诚中当时找了几个弓手做过测试,若是由下方往山壁顶上的石屋处射箭,所的箭矢绵软无力,几乎没有任何杀伤效果,反之,若是由上而下箭攻击,则完全没有影响。因为这里相比榆关而言地形要更加狭窄,所以两边山壁顶上的弓手反而能够更加精确的射中目标。这也是整个军寨防御中唯一的亮点。
“来了多少人?”李诚中强忍着内心中的一丝小小慌乱,故作镇定的问王大郎,为了增强这种镇定的效果,他甚至刻意放慢了语。听到消息的姜苗、张兴重和周砍刀等主要军官和几个伙长都已经围了过来,将是军之胆,这个浅显的道理李诚中还是深刻明了的,若是他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慌乱情绪,必将极大的影响整支队伍的士气。
王大郎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涩然道:“来了很多,恐怕不下千人……”
“进山了吗?走到哪儿了?”李诚中追问。
王大郎摇了摇头:“还没有,在山口那里停下来了,上次来的那个契丹大胡子和小崽子都在……我不敢耽搁就赶紧回来了……留了两个弟兄在山口处,若是有进一步的情况,他们会赶回来禀报的。”
这个时候,所有伙长以上的军官都围到了李诚中的身边,很多机灵点的士兵都握紧了刀枪,从四面八方看向这里。许多百姓见状也隐约感到了不对,虽然不敢靠过来,却都默默注视着这个拥挤在一处的小圈子。整个军寨内忽然间鸦雀无声,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怎么办?望着那些等待自己命令的弟兄,看着那些注视着自己的士兵和百姓,一双双眼神汇集过来,有期盼、有兴奋,更多的则是紧张、焦灼和茫然,李诚中第一天真正当家作主就感受到了山一般的压力,这种压力沉甸甸的,压得他几乎快要窒息了。
依寨死守么?看着那简陋到了极点的石墙,李诚中心里哇凉哇凉。依照王大郎所说,契丹人来了不下千人,自己手上刀枪齐整的士兵则只有二百七十多个,真正可以上阵的估计不到二百人。就算加上逃难百姓中的青壮,也不到五百人,更何况那些人会不会在作战中给战事添乱,更属于说不好的事情。
带着百姓战略“转进”么?通过在白狼山中不停的大范围扯动,让契丹人在运动中露出破绽,然后找到弱点予以分割消灭?这一穿越前伟大领袖提出来的光辉战术思想在第一时刻就出现在李诚中的脑海里。
李诚中记得当年在部队服役的时候,指导员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辅导课上对当年那支红军在一至四次反围剿战役中之所以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要想贯彻这一先进的战术理念,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一块具有战略纵深的根据地、一支具有坚定意志且能跑善战的队伍、一份敢于打破家底那些坛坛罐罐的决心。
李诚中拿眼前现有的条件进行了对比,对比之后沮丧的现,自己竟然哪一条都不符合。
白狼山说起来挺大,但比起当年的红色根据地来说,就显得太小了一点。且不说整座白狼山区东西也就二十里,南北不到五里,单是中间分隔东山和西山的那条玄水,就不是轻易能够跨越过去的。所以说,真正能够让李诚中挥的纵深其实仅有一半。在这么小的范围内进行纵深穿插,更何况还要带着那么多百姓,要做起来谈何容易。
至于队伍,他手下这些兵有一大半是经过他初步锻炼的,他相信这些兵的奔跑能力肯定比那些从小到大生长在马背上的契丹人要强得多,那些契丹人骑马都骑成罗圈腿了,若是下了马打打仗还行,要说到长距离持久性奔跑能力,肯定不如他的兵。但这种强也强得有限,毕竟李诚中对他们的奔跑能力训练非常初级,时间也非常短,要想真正完成前后不停的诱敌、忽东忽西的牵扯、迅疾如雷的穿插、勇猛绝伦的冲锋……他手下的这些兵还远远做不到,李诚中估计,在山地里奔跑扯动个一天,这些兵就很可能自己把自己拖垮了,更谈何作战,他甚至怀疑以这些兵的营养条件而论,很多人可能会跑得尿血。
最后,李诚中想着窑洞中刚刚存入的粮食和物资,想着后山那些刚刚出青苗的田地,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实在没有领袖那种打破家底的勇气和决心,这些东西都是李诚中将来赖以展的基础,也是手下近千人生存下去的希望。若是任凭契丹人将这些物资掠走,将那些田地破坏,他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打破坛坛罐罐说起来很简单,只要有不畏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就成,但李诚中自忖,这种勇气和决心,他真的没有。
一切思考都在转念之间,李诚中略作沉吟,便知道了怎么选择。他很无奈且不得不痛苦的承认,到目前为止,他只有一个选择,一个最笨也是最合理的选择,就是在这里死守。想清楚一切的李诚中开始了号施令,这是他真正当家作主以来布的第一次命令。
李诚中在穿越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权力这个东西,穿越后直到前往榆关之前也没有多少权力,就算在榆关客串了一次“一把手”,也仅仅是按照周知裕的要求,在周知裕的命令框架内布指令。等他真正成为了白狼山军寨事实上的主人的时候,他才现,做一个领导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战时条件下,所下达的每一道命令都关系着白狼山中所有士兵百姓的生死。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大人物在讲话的时候、尤其是下达命令的时候,每一个字都咬得那么仔细、说得那么慢。李诚中布命令的时候也说得很慢、很仔细,给人感觉很沉重,真的好沉重啊,每一句话上都压着上千人的生死,能不沉重么!
“姜都头,从现在开始,你督促民夫挖掘壕沟,壕沟挖掘在石墙内侧,要求一人高,一丈宽,除了石墙上那处豁口不用挖掘外,石墙内侧的所有地段全部挖出来……”
“孟伙长、焦伙长,你们带领弓箭队立刻对石墙外的区域进行标注,要求,将石墙外的地面分成六至九个区域。标注完毕后,各自带领一队弓手登上左右两侧的山壁,驻扎在壁顶石屋里,由上而下试射,具体要求和榆关时相同……”
“张都头,所有枪兵由你带领,按照每伙编制整队,要求将队伍分成两部分,一半临阵,一半待命,石墙豁口处的布置是重中之重,要优先保证豁口处的兵力调配……”
“周都头,召集所有刀盾兵,同样以每伙为一队做好预备,战法与榆关之时相同……”
“赵伙长,你带领本伙立刻烧饭,我要在战事开打之前让每个人都吃饱……那些肉脯不要舍不得了,拿出来吧……你们伙的弟兄也要时刻将兵刃放在身边,紧急关头,一样要上去拼命!”
“冯司士,百姓就拜托你了,你要将他们转移到后山去,尽量将粮食多携带一些,若是这里战机不顺,就从后山小道出去,寻机返回榆关……”
值此危难时刻,李诚中的脑子忽然特别清晰,他的命令一条条布出来,将方方面面都考虑了一遍。他在命令中不由自主的以官职来称呼众人,让众人领命之时顿感一阵肃然。
姜苗领命之后,犹疑着问了一句:“李郎……都头……修壕沟的时候,不用将豁口也挡住么?”
李诚中点点头:“豁口虽然是契丹人最大的突破口,但同时也是咱们反击的唯一通道,若是把这条道真个挡住了,对契丹人来说,咱们就没有什么威胁了……在任何时候,积极防御都是防御中的选之策。”
等众人领命而去,李诚中将钟四郎召唤到身边,用一种极其郑重的口吻对这位在榆关城头立下战功的矮个子道:“钟伙长,我需要至少两个时辰做准备……”说着,他将一根木枝插在地上:“看,现在影子在这儿……在影子转到这边的这个位置之前,不能让契丹人抵达军寨门口……带领你的本伙弟兄,迅赶至山口,无论用什么办法,尽量拖延契丹人进山的脚步……你,能做到么?”
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新秩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