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的别院位于城南蔡河附近,往南看是一连片的道观,往东去的大街则直通太学、国子监。此刻已经过了酉时,街面上华灯初上,来来往往有许多结束了一天课业的国子监生。
当今大宋文道大昌,但凡读书人总能谋到一个好前程,只要有恒心毅力坚持下去,哪怕屡试不第,朝廷也会嘉许酌情录用。而这些国子监生,或是官宦子弟,或是家境豪阔,或是文采斐然,都是读书人中的俊彦,相对于普通读书人前程更加远大,因此一个个都是志得意满的模样。成群结伴游荡在大街上,或是针砭时弊,或是诗词应和,高谈阔论之际,很是有一番书生气度。
乔峰跟赵佶并肩而行,偶尔侧耳倾听一下这些书生们谈论的内容,不过估计大半是听不懂的,只是笑道:“咱们大宋文事昌盛,汴梁城更是天下读书人汇聚所在,大街上随便一些年轻人的谈话都高深莫测,真是令人钦佩。”
赵佶笑了笑,并不答话。作为穿越而来的后世之人,赵佶对这些读书人没有多少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甚至隐隐还有一些恶感。相对而言,他更乐意去看那些贩夫走卒如何精明的生活,而不是在街上听这些年轻书生们乱放嘴炮。
别院往北去过了惠民桥是一片瓦子,也即是商业街,有酒楼、**、以及各种杂货铺子,街面上还有一些流动的商贩,叫卖着一些时鲜果品、各类油炸吃食、各色饰配饰,热闹无比。这里也是风月勾栏最兴盛的地方,有茶楼里讲说书演义的说书人,有挽着袖子当街沽酒的妇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们在欢门下挥着手帕招揽客人。种种热闹的景象,竟像极了赵佶在后世所见那些古装电视剧里的画面,甚至犹有过之。
这时候理学还未大昌,男女之防也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吃人的境地。像赵佶这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乔峰这种气度不凡的好汉子,那都是窑姐儿们最中意的恩客。在这闹市中穿行而过,很是引人瞩目,当下便有一些作风豪迈的半掩门儿迈着小碎步冲上来揽客,梁师成急得面红耳赤前后奔走挡驾,却架不住妇人们太热情。到他们走出这一条街的时候,赵佶那白色锦袍上已经印上了许多胭脂唇印,而一脸窘迫的乔峰怀里也塞了好几条绣着姑娘闺名的锦帕。
赵佶固然没有招架这些热情的经验,可是看到乔峰也是面皮涨红、手足无措的模样,浑没了丁点武林高手的气度,心情不免舒畅了许多,笑着对乔峰说道:“人生在世,为欢几何?乔兄你活得太拘谨了,在这浮华闹市,暂且放下心防,就算春风一度,结下一段露水姻缘,那也只是风雅,未必就会伤了侠义之心的根本。”
乔峰益窘迫,却摆手正色道:“这些妇人们,若非穷苦人家的出身,哪个又肯卖笑娱人。我虽然帮不得她们这么多人,却须得谨守住自己的信条,不会一时放纵欢愉糟践别人。”
听到这话,赵佶心中益感慨。在他生活的后世,物欲横流的世界,人心里残存的底线少之又少,彼此之间的信任都无了,更不要说互相尊重。像乔峰这样坚持自我的人,实在称之为圣人也不为过。这样的人虽然可贵,但却也可悲,很难没有苦难长命百岁。就好像赵佶记得一个笑话,小时候孩子想做坏事,脑海里会有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打架,长大后就不打了,因为好人被打死了。
这虽然是一个调侃,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善我本心的人,古今中外,实在太少了。
除了揽客**带来的些许困扰,乔峰对汴梁繁华夜市的印象实在好极了。只有真正漫步其间,才能感受到这繁华所带给人的希望和向往,自肺腑涌动出那种自豪和认同感。
从御街上转道向北过了州桥往西去,就是开封府,只是这时节已经没有了包黑子在那里坐镇。再往西则是报慈寺街,从这里沿汴河一线都是胡商聚集的货栈,街上人来人往都充满了异域风情,有波斯人、回鹘人、吐蕃人、西夏人,还有许多辽人。这些人或是穿戴着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或是直接换上了宋人的衣冠,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宋官话,如果不看他们的形象而只是听声音,甚至分辨不出他们究竟是宋人还是异族人。
走到这附近,赵佶忽然来了兴致,他见乔峰脸上也流露出浓浓的惊诧之色,便让梁师成带路在这附近游荡。听着这些番邦人用汉人的语调谈话,别有一番趣味。赵佶虽然继承了前任的记忆,但大多是吟诗作画、又或风花雪月,对这些汴梁城的胡人却知之甚少,便问梁师成:“东京城里有多少胡人?他们都是来这里做生意的么?”
梁师成回道:“胡人确是蛮多的,约莫得有几万人吧。这其中很多都是行商,但也有不少胡人宠慕咱们大宋富足,便祖祖辈辈都留下来,在这里扎根繁衍生息。就像给王府供应香料的那个胡商阿达哈,据说祖上从太祖年间就来到汴梁城,到如今已经三四代了,子孙早成了土生土长的大宋人。”
行得太久有些累了,众人寻了一所胡人开设的酒家坐下来,不旋踵便有体态轻盈高挑的胡姬捧上上好的葡萄酒,用冰块镇着,凉凉爽爽,又沁人心脾。赵佶一边请乔峰喝着葡萄酒,一边听梁师成讲着这些胡人的事情,心中不免生出一股自豪感。比起后世许多人哭喊着求一张绿卡,现在的汉民自然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领先的文明和繁荣社会,吸引着无数异国番邦的人前来。两下一比,真是愧对先人。
梁师成又讲起一件趣事:“年前辽国使团来汴梁的时候,走失了许多部属,此事报上开封府一通追查,到最后才明白那些走失的人是想留在汴梁城不回去了。这种事情年年都有,咱们大宋富足安康,这些久居苦寒之地的番邦人见识到花花世界的繁华,心里向往得很,哪一个都不肯就这么离开。”
“几年前还有一件事,大理国向朝廷进贡几头大象,随同而来的还有养护这些大象的属员。本来一直相安无事,谁知道有一年大理国使团再来,却现这当中一个养象的差役居然是他们边关一个大将冒名顶替来的。据说这个将军在大理国那也是三品的大员,却宁肯留在汴梁城里养象,却也不愿再南归做官。”
听到这几桩轶事,众人都笑起来。赵佶一边笑着一边说道:“想要过得好,这是人生来的本能。历朝历代,大凡兴盛的年代,咱们中原都是泱泱大国的气度,欢迎四方来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他们在大宋能安分守己,便留下来那也没什么干系。”
他说着这番话,视线却大半落在乔峰身上,想要看清楚乔峰的感触和想法。
乔峰注意到赵佶的视线,便开口道:“他们肯在大宋安居乐业,那是最好。可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需要提防一下啊。”
听到这话,赵佶心中禁不住好奇这乔峰幼年时到底接受了怎样严厉华夷之防的教育?
他沉吟片刻,又继续说道:“这世上,好人坏人却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族类就能划分开的。咱们汉人里不乏作奸犯科之辈,那些番邦人却也有心向仁义的好人。大凡坏人,不管汉人番人,都该提防惩戒。但若是好人,管他是何族出身,也值得倾心善待,总会有回报的。”
“汉时金日磾,那是匈奴一部的王子,却忠心事汉,成为汉武时托孤重臣。盛唐时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一代贤臣长孙无忌,那是鲜卑人,镇守边疆的大将高仙芝,那是高丽人,大将哥舒翰,那是突厥人,至于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李光弼,则是契丹人。”
这一通列举下来,赵佶已经算是搜肠刮肚耗尽了本就不多的历史知识,末了又说道:“咱们汉人天生在这天下最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那是上天的恩赐。也因此与这周边异族攻伐不断,累为世仇,为的不是争出一个孰对孰错,而是为了守护这世间最难得一份繁华。便拿咱们大宋来说,百年以降,凡有识之士皆以收复燕云、全我金瓯为毕生夙愿,这是因为这天下繁荣经营不易,绝不能容许异族来践踏。但话说回来,若有一契丹族豪杰心系天下苍生,不是来破坏,而是来建设。那么就算担下泼天的干系,我也肯用性命来为他作保!”
乔峰闻言后,默然片刻,才说道:“赵公子你心怀仁厚,可惜这种豪杰却实在人间罕见,倒让你一番宏愿空托付了。”
听到这话,赵佶心情分外古怪,豪饮了一口樽中酒,才压下涌到嘴边的笑意,顺着乔峰的话头叹息道:“是啊,可惜了。”
当今大宋文道大昌,但凡读书人总能谋到一个好前程,只要有恒心毅力坚持下去,哪怕屡试不第,朝廷也会嘉许酌情录用。而这些国子监生,或是官宦子弟,或是家境豪阔,或是文采斐然,都是读书人中的俊彦,相对于普通读书人前程更加远大,因此一个个都是志得意满的模样。成群结伴游荡在大街上,或是针砭时弊,或是诗词应和,高谈阔论之际,很是有一番书生气度。
乔峰跟赵佶并肩而行,偶尔侧耳倾听一下这些书生们谈论的内容,不过估计大半是听不懂的,只是笑道:“咱们大宋文事昌盛,汴梁城更是天下读书人汇聚所在,大街上随便一些年轻人的谈话都高深莫测,真是令人钦佩。”
赵佶笑了笑,并不答话。作为穿越而来的后世之人,赵佶对这些读书人没有多少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甚至隐隐还有一些恶感。相对而言,他更乐意去看那些贩夫走卒如何精明的生活,而不是在街上听这些年轻书生们乱放嘴炮。
别院往北去过了惠民桥是一片瓦子,也即是商业街,有酒楼、**、以及各种杂货铺子,街面上还有一些流动的商贩,叫卖着一些时鲜果品、各类油炸吃食、各色饰配饰,热闹无比。这里也是风月勾栏最兴盛的地方,有茶楼里讲说书演义的说书人,有挽着袖子当街沽酒的妇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们在欢门下挥着手帕招揽客人。种种热闹的景象,竟像极了赵佶在后世所见那些古装电视剧里的画面,甚至犹有过之。
这时候理学还未大昌,男女之防也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吃人的境地。像赵佶这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乔峰这种气度不凡的好汉子,那都是窑姐儿们最中意的恩客。在这闹市中穿行而过,很是引人瞩目,当下便有一些作风豪迈的半掩门儿迈着小碎步冲上来揽客,梁师成急得面红耳赤前后奔走挡驾,却架不住妇人们太热情。到他们走出这一条街的时候,赵佶那白色锦袍上已经印上了许多胭脂唇印,而一脸窘迫的乔峰怀里也塞了好几条绣着姑娘闺名的锦帕。
赵佶固然没有招架这些热情的经验,可是看到乔峰也是面皮涨红、手足无措的模样,浑没了丁点武林高手的气度,心情不免舒畅了许多,笑着对乔峰说道:“人生在世,为欢几何?乔兄你活得太拘谨了,在这浮华闹市,暂且放下心防,就算春风一度,结下一段露水姻缘,那也只是风雅,未必就会伤了侠义之心的根本。”
乔峰益窘迫,却摆手正色道:“这些妇人们,若非穷苦人家的出身,哪个又肯卖笑娱人。我虽然帮不得她们这么多人,却须得谨守住自己的信条,不会一时放纵欢愉糟践别人。”
听到这话,赵佶心中益感慨。在他生活的后世,物欲横流的世界,人心里残存的底线少之又少,彼此之间的信任都无了,更不要说互相尊重。像乔峰这样坚持自我的人,实在称之为圣人也不为过。这样的人虽然可贵,但却也可悲,很难没有苦难长命百岁。就好像赵佶记得一个笑话,小时候孩子想做坏事,脑海里会有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打架,长大后就不打了,因为好人被打死了。
这虽然是一个调侃,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善我本心的人,古今中外,实在太少了。
除了揽客**带来的些许困扰,乔峰对汴梁繁华夜市的印象实在好极了。只有真正漫步其间,才能感受到这繁华所带给人的希望和向往,自肺腑涌动出那种自豪和认同感。
从御街上转道向北过了州桥往西去,就是开封府,只是这时节已经没有了包黑子在那里坐镇。再往西则是报慈寺街,从这里沿汴河一线都是胡商聚集的货栈,街上人来人往都充满了异域风情,有波斯人、回鹘人、吐蕃人、西夏人,还有许多辽人。这些人或是穿戴着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或是直接换上了宋人的衣冠,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宋官话,如果不看他们的形象而只是听声音,甚至分辨不出他们究竟是宋人还是异族人。
走到这附近,赵佶忽然来了兴致,他见乔峰脸上也流露出浓浓的惊诧之色,便让梁师成带路在这附近游荡。听着这些番邦人用汉人的语调谈话,别有一番趣味。赵佶虽然继承了前任的记忆,但大多是吟诗作画、又或风花雪月,对这些汴梁城的胡人却知之甚少,便问梁师成:“东京城里有多少胡人?他们都是来这里做生意的么?”
梁师成回道:“胡人确是蛮多的,约莫得有几万人吧。这其中很多都是行商,但也有不少胡人宠慕咱们大宋富足,便祖祖辈辈都留下来,在这里扎根繁衍生息。就像给王府供应香料的那个胡商阿达哈,据说祖上从太祖年间就来到汴梁城,到如今已经三四代了,子孙早成了土生土长的大宋人。”
行得太久有些累了,众人寻了一所胡人开设的酒家坐下来,不旋踵便有体态轻盈高挑的胡姬捧上上好的葡萄酒,用冰块镇着,凉凉爽爽,又沁人心脾。赵佶一边请乔峰喝着葡萄酒,一边听梁师成讲着这些胡人的事情,心中不免生出一股自豪感。比起后世许多人哭喊着求一张绿卡,现在的汉民自然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领先的文明和繁荣社会,吸引着无数异国番邦的人前来。两下一比,真是愧对先人。
梁师成又讲起一件趣事:“年前辽国使团来汴梁的时候,走失了许多部属,此事报上开封府一通追查,到最后才明白那些走失的人是想留在汴梁城不回去了。这种事情年年都有,咱们大宋富足安康,这些久居苦寒之地的番邦人见识到花花世界的繁华,心里向往得很,哪一个都不肯就这么离开。”
“几年前还有一件事,大理国向朝廷进贡几头大象,随同而来的还有养护这些大象的属员。本来一直相安无事,谁知道有一年大理国使团再来,却现这当中一个养象的差役居然是他们边关一个大将冒名顶替来的。据说这个将军在大理国那也是三品的大员,却宁肯留在汴梁城里养象,却也不愿再南归做官。”
听到这几桩轶事,众人都笑起来。赵佶一边笑着一边说道:“想要过得好,这是人生来的本能。历朝历代,大凡兴盛的年代,咱们中原都是泱泱大国的气度,欢迎四方来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他们在大宋能安分守己,便留下来那也没什么干系。”
他说着这番话,视线却大半落在乔峰身上,想要看清楚乔峰的感触和想法。
乔峰注意到赵佶的视线,便开口道:“他们肯在大宋安居乐业,那是最好。可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是需要提防一下啊。”
听到这话,赵佶心中禁不住好奇这乔峰幼年时到底接受了怎样严厉华夷之防的教育?
他沉吟片刻,又继续说道:“这世上,好人坏人却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族类就能划分开的。咱们汉人里不乏作奸犯科之辈,那些番邦人却也有心向仁义的好人。大凡坏人,不管汉人番人,都该提防惩戒。但若是好人,管他是何族出身,也值得倾心善待,总会有回报的。”
“汉时金日磾,那是匈奴一部的王子,却忠心事汉,成为汉武时托孤重臣。盛唐时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一代贤臣长孙无忌,那是鲜卑人,镇守边疆的大将高仙芝,那是高丽人,大将哥舒翰,那是突厥人,至于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李光弼,则是契丹人。”
这一通列举下来,赵佶已经算是搜肠刮肚耗尽了本就不多的历史知识,末了又说道:“咱们汉人天生在这天下最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那是上天的恩赐。也因此与这周边异族攻伐不断,累为世仇,为的不是争出一个孰对孰错,而是为了守护这世间最难得一份繁华。便拿咱们大宋来说,百年以降,凡有识之士皆以收复燕云、全我金瓯为毕生夙愿,这是因为这天下繁荣经营不易,绝不能容许异族来践踏。但话说回来,若有一契丹族豪杰心系天下苍生,不是来破坏,而是来建设。那么就算担下泼天的干系,我也肯用性命来为他作保!”
乔峰闻言后,默然片刻,才说道:“赵公子你心怀仁厚,可惜这种豪杰却实在人间罕见,倒让你一番宏愿空托付了。”
听到这话,赵佶心情分外古怪,豪饮了一口樽中酒,才压下涌到嘴边的笑意,顺着乔峰的话头叹息道:“是啊,可惜了。”
第一时间更新《君临天龙》最新章节。